(共31张PPT)
回延安
贺敬之
学习目标
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重点)
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难点)
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素养)
目 录
第壹部分
文学常识
第贰部分
诗歌赏析
第叁部分
写作特点
第肆部分
思考探究
第壹部分
文学常识
走 近 延 安
延安——中国的红色首都,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无数人对延安心生向往,梦牵魂萦。
诗人贺敬之也曾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阔别十年重回延安,诗人受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诗歌洋溢诗人对延安的一片深情。
作者名片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枣庄市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主要作品有《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创作背景
1924年,贺敬之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农家。他发奋读书,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学习,并两次随学校辗转迁移。
16岁时,怀揣着对理想的追求、对延安民主和革命的向往,踏上了北上延安的征程。贺敬之在延安生活和学习了五年,由热血少年成长为有坚定信念、超群学识的青年知识分子。抗战胜利后,贺敬之离开延安,到华北大学任教。
32岁时,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贺敬之受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他目睹延安城的新貌,热情澎湃写下了《回延安》,诗歌洋溢诗人对延安的一片深情。
信天游
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
信天游:两行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信天游是陕北人民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曲调纯朴、奔放热烈、感情浓郁,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
羊羔 糜子 窑 黍类
柳林铺 盏 喘 搂
白羊肚毛巾 脑畔 眼眶
pù
dǔ
méi
yáo
shǔ
zhǎn
chuǎn
pàn
kuànɡ
ɡāo
lǒu
基础识记
第贰部分
诗歌赏析
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节:回延安
抒写回到延安和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第二节:忆延安
追忆当年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节:话延安
描绘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景
第四节:看延安
描画延安城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的赞美之情。
第五节:祝延安
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展盼延安美好前程,表达了惜别之情。
概括内容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搂”字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
第一节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渲染欢乐氛围,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
第一节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用动作表现出强烈的感情,久别重逢的欣喜。
第一节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过渡。追溯当年相送,自然地引出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第二节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比兴,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是延安的小米饭养育了诗人,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山上的特产、手中的书→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母亲的无私教诲→党的培育之恩
第二节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范围之广→革命形势大发展。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选择有陕北特色的食物,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
第三节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情感深厚
保卫延安的辛劳
诗人的敬意
第三节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延安人的成长与变化
诗人的欣喜之情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喜悦。
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人们的欢欣激动。
第三节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言有尽而情无限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
比喻,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
第四节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连用叠词,富有气势,表现了延安城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延安城强烈的热爱之情。
第四节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比兴→大好的革命形势→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
第五节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中国革命锐不可当的气势。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第五节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第叁部分
写作特点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枣园、窑洞、宝塔山
带有延安的色彩
“信天游”的形式
陕北民歌
“莫要”“登时”“几回回”
陕北方言
第肆部分
思考探究
再回延安
喜极而泣,这里有热情淳朴的延安人
欣喜若狂,这里有日新月异的延安城
豪情万丈,这里有永不磨灭的延安魂
延安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以赤子之心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之情,歌颂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
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