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3课时﹢课外3小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词的认识总体偏低,大多仅把它当成“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苏轼是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的?“新天下耳目”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本单元,去感悟苏轼及词的独特魅力。
本单元选自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九单元《“新天下耳目”东坡词》。本单元将依托《定风波》等5首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感受苏轼的豪放与婉约的风格。指导学生诵读《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记梦》《水龙吟》《卜算子》五首词 ,体会其多种风格。专题二,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苏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新天下耳目”主要表现在何处?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2.能够依据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苏轼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苏轼的豪放和婉约的风格,体味其在词风格上的开创作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苏轼在这五首词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苏轼的词究竟“新”在何处?
专题划分
专题1:感受苏轼豪放与婉约的风格。
专题2:新天下耳目”主要表现在何处
专题3: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
专题一
感受苏轼的豪放与婉约的风格。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小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不同的词人有不同的风格,同一词人风格也不尽相同,苏轼就是一个典型的多面手,他时而豪放,时而婉约。把自己的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苏轼的《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记梦》《水龙吟》《卜算子》五首词展开,通过阅读其词,分析词的感情,体会其多种风格。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苏轼生平经历及在诗歌上的主要成就。
2、诵读苏轼的五首词,谈谈自己读词的感受。
3、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轼的五首词分别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苏轼是如何把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活小景有机统一在一起的?
苏轼的婉约风格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宋词鉴赏大辞典》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电子阅览室
其 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下让学生搜集关于苏轼的材料和阅读苏轼的诗词,对苏轼的经历和诗词有了大体的了解。
活动一:走进苏轼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发言,分享课下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走进苏词
诵读(默读、单读、齐读),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指导。初步感知诗词内容。
学生谈读词的感受。学生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
师生讨论词中情感的表达。
活动三:探讨苏词的风格特点。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评价。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鉴赏风格的不同。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新天下耳目”主要表现在何处?
所需课时
课内1小时+课外1小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所选的五首苏词在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境界。他的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隽永,或雄壮超脱,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苏轼词的特点
感悟苏轼高超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比较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等词人在诗词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的不同。
你眼中的“豪放词”和“婉约词”是什么样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宋词鉴赏大辞典》
教学支撑环境
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师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举办苏轼诗词朗诵会。
品读探讨
将苏轼词和前几个专题中学过的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等进行比较,想一想,“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词究竟“新”在何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评价指导。
3、专题探究
课外搜集材料,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和同学交流探究的成果。
教学评价
理解正确,掌握到位。
学以致用,运用灵活。
参与积极,踊跃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