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欣赏经典小说中经典人物的美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7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走进文学作品这片激情的森林、诗化的王国,我们忽聆泉听松,忽迷花倚石,不禁意荡心驰,目眩神迷。文学鉴赏的核心就是美的探寻——感悟美,发现美,创造美:通过活泼流转的美的体验,将文学作品这块感情的结晶重新熔化,重新奔涌,汇进我们的生命之流;通过富于灵性的美的发现,使文学作品这抔“美的息壤”,焕发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生命力。本单元分为二个专题:“永远新的旧故事”和“总借黛玉一双俊眼”。第一专题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情节美或环境美,第二专题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能概括提炼鉴赏方法,运用鉴赏方法参加鉴赏活动,在鉴赏活动中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开拓创新阅读的空间。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生通过对文本后面链接的学习资料的研读,能够提炼概括出鉴赏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的鉴赏方法。
2、学生运用提炼概括的鉴赏方法进行审美的活动体验,能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
3、学生通过自主地、个性化地阅读鉴赏,能初步实现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创新阅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分别鉴赏作品中刻画人物的独特技法。
分别谈谈两篇小说的写作特点。
分别谈谈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边城》
专题二:《林黛玉进贾府》
专题一
走进《边城》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第一专题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情节美或环境美。《边城》是沈从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主要学习活动是研读文本、鉴赏文本、探讨文本。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目标:
1、半数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品味作者朴实而清新,流畅而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的散文化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学生能够独自从小说情节中简要概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交流和讨论,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
2、学生能够找出关于风景、风俗描写的段落,分析环境描写对于小说内涵的作用。
3、学生通过讨论,能够简要归纳小说悲剧性结局的原因。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对于诗意的审美理想的追求。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边城》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湘西风情画卷?作者在小说主人公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新奇之处?
3.结合文章试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幻灯和音响
常规资源
课本。节选《边城》。《边城》全文课外阅读材料。制作学习卡片或建立电子学习档案袋。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利用网络或其他资源查阅沈从文及《边城》的有关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前阅读《边城》全文,了解沈从文,了解《边城》的有关文学评价。)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卡片或学习档案袋,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谈谈对预习中的问题的观点。
2.老师组织讨论:边城》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湘西风情画卷?作者在小说主人公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内讨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新奇之处?
4.结合文章试分析翠翠这一人物形象。(全体同学各抒己见,然后老师整理,明确。)
5.开放讨论题:小说中人物孤独感的分析
6. 教师总结。
7. 课后训练: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内容,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何共同特点?又有何作用?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通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的意义。
2.能够从文中领会小说的情节美,环境美,人物美。
3.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整理全面、准确。
4.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5.制作的学习卡片整洁美观全面。
专题二
《林黛玉进贾府》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活动体验的重点是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豪华的环境、奢侈的生活、森严的等级礼法;传神地描绘了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征。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互相爱慕,暗示了以后情节的发展。本文以林黛玉的见闻为线索可分为四部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分析小说中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艺术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 形象的方法及能力,体会文学反映出的社会生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按照小说的写作内容,节选部分的情节高潮在哪里呢?
2当我们通读全文后思考——林黛玉的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是从哪些方面看到、感受到与别家的不同呢?
3. 思考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意旨。
4那为什么别人有着对宝玉不同于黛玉的评价呢?
5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黛玉外貌的句子,分析黛玉的外貌特征。
6 黛玉进贾府的表现是怎样的?
7.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
8.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CAI课件、《红楼梦》电视剧VCD光盘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二,小说《红楼梦》,有关曹雪芹的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笔记,读书札记。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组织学生仔细品读课文,仔细咀嚼、品味、揣摩语言,欣赏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含蓄之美,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典型的例句,理解选文中一些词语古今词义的不同,如便宜、态度、形容、可怜等。
3.本文人物各不相同的出场,反映出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学生通过讨论强化认识,掌握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品读课文精彩选段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4.《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有其丰厚的、深刻的意蕴,借助多媒体,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通过教师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5.探究活动,运用对比法比较人物不同的出场,不同的“哭”与“笑”,以及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口头语言组织训练。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准备学习材料,养成良好的记读书札记的习惯,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求真求美,摒弃虚假的生活。
3能够通过人物的出场、肖像、语言、举 止、心理的描写塑造人物的性格,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 语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