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古典诗词鉴赏——“乐天才子苏东坡”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专题古典诗词鉴赏——“乐天才子苏东坡”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5 20: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苏东坡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一代才子苏轼在诗、词、文、书、画诸方面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而他面对人生打击所表现出来的乐观豁达胸襟,更是为我们后世人所赞颂。本单元依托人教版教材中苏轼的《赤壁赋》《词二首》的学习,进行学习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苏东坡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苏轼的作品,并结合苏轼的经历来体会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东坡。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重点赏析余秋雨的《东坡突围》和林语堂的《乐天才子苏东坡》,来进一步加深对苏东坡的理解,特别是对苏东坡的乐观人生态度的解读。专题三,我眼中的苏东坡。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苏东坡的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习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经历和艺术成就。
2.诵读体味语言。
3.熟读成诵。
4.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豪放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辩证地看待人生中的坎坷。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兴趣。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阅读古代诗文并背诵。(P10)
7.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强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苏东坡的艺术风格
2.苏东坡乐观的情怀
3.苏东坡带给我们的价值
专题划分
专题一:苏东坡其人其作 ( 4课时)
专题二:名家眼中的苏东坡 ( 2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苏东坡 ( 2课时)
专题一
苏东坡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苏轼的作品,一篇是散文《赤壁赋》,另外是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苏轼的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的复杂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从而达到了解苏轼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苏轼的经历和艺术成就。
2.诵读体味作品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背诵苏轼的作品。
4.学习“知人论世”,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比较阅读,了解豪放派词人的艺术特色。
6.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东坡作品的艺术风格
1.苏东坡命运的转折点
2.苏东坡作品复杂的情感
3.苏东坡的语言风格
4.苏东坡作品怎样体现出他的豪放派词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人教版必修二和必修四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了解的苏轼。
2.多媒体展示: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特别关注“乌台诗案”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
3.自由朗读:扫清《赤壁赋》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苏东坡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整理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6.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苏东坡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赤壁赋》,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怎样引起的?
2.小组探究:
(1)主、客对人生有着怎样的不同看法?
(2)本文情、景、理是怎样有机结合的?
(3)本文的语言特点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
第三课时:
1.初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词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词是怎样将写景——咏史——抒怀三者有机统一的?
(2)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同意吗?深入探究苏东坡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5.结合网络资料,独立赏析《定风波》,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诗歌赏析。
第四课时:
1.班级交流赏析《定风波》的文章,评出佳作展示。
2.重点研讨: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比较《赤壁赋》和词二首的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思考:苏轼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
专题二
名家眼中的苏东坡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学习教材提供的苏轼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用名家对苏轼的解读来打开学生的思路,以加深学生对苏轼的了解。采用自主评点的方式对两篇文章进行点评,一篇是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一篇是林语堂的《乐天才子苏东坡》,评点的重点放在对苏轼心路历程和对苏轼精神境界的体会。
学生评点的成果要进行交流展示,以利于互相学习借鉴,来激发自己写作的灵感,拓宽自己写作的思路。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东坡的豁达乐观的情怀来自何处?
1.余秋雨和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的异同点?
2.苏东坡拥有此情怀的原因
3.苏东坡思想的复杂性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三苏文化研究网:http://www.3swh.cn/
常规资源
余秋雨的《东坡突围》、林语堂的《乐天才子苏东坡》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评点:余秋雨的《东坡突围》
2.小组交流评点成果,重点体会余秋雨眼里的苏轼拥有怎样的情怀。
3.学生自主评点:林语堂的《乐天才子苏东坡》。重点比较两位名家眼中的苏轼有什么异同,
4.个人评点的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主要是互相学习,激发灵感。
第二课时:
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苏轼的资料,形成对苏轼的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借此体会苏东坡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3.小组研讨,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理解苏轼各种复杂的思想。
4.交流自己对苏轼的新认识。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会灵活利用渠道搜索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眼中的苏东坡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苏东坡。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苏东坡的理解感悟,同时学习苏轼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辩证地来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东坡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苏轼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到底是什么?
3.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苏东坡。着重谈及苏东坡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
第二课时:
1.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
2.学生交流:谈体会。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3.班级佳作展示,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并有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