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测试卷(三)(原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测试卷(三)(原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13:34:10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测试卷-2020-2021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月球与地球距离大约( )
A. 50万千米 B. 38万千米 C. 18万千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地球上的引力是月球上的6倍。
2. 古人发明太阳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制造了( )来记录时间。
A. 日晷 B. 水钟 C. 机械表
【答案】A
【解析】
【详解】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根据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
故选:A
3. 农历十五是出现月相是( )。
A. 满月 B. 新月 C. 上弦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天文现象中月亮由小逐渐变满,变圆就是满月,一般在每月的农历15日,正确;
B.新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一,错误;
C.上弦月指农历初八左右,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月相的变化规律,注意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总结。
4. 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我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仪应该做成下面所示的哪种形状(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但地球仪的形状应做成正球体,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5.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的轮廓图,请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图上,比较后发现( )的面积大。
A. 杭州西湖 B. 嘉兴南湖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面积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曲面的。本题考查比较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的面积大小,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图上,会发现杭州西湖的面积比嘉兴南湖的面积大。
二。填空题
6. 1519年,航海家__________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了________的观点。
【答案】 ①. 麦哲伦 ②. 地球是球形
7. 下面各图所示的是日食的三种类型,其中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答案】 ①. 日环食 ②. 日偏食 ③. 日全食
8.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______。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_________________的部分。
【答案】 ①. 月相 ②. 照亮
9. 我们生活在_______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_______,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_______。
【答案】 ① 地球 ②. 太阳 ③. 月球
【解析】
【详解】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晚上仰望天空可以看到月球。
故答案为:地球 太阳 月球
10. _____、_____和_____是影子产生的条件。改变_____和_____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答案】 ①. 光源 ②. 遮挡物 ③. 屏 ④. 物体 ⑤. 光源
【解析】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档物和屏。改变物体和光源的距离就可以改变影子的大小,物体和光源的距离越大,影子越小,物体和光源的距离越小,影子越大。
三。判断题
11. 现在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环形山主要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月球的地形特征,要求掌握月球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
12. 在任何网站上下载的资源都可以用来制作海报。( )
【答案】×
【解析】
【详解】制作海报要选用正网站的资源。
13.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
【答案】√
【解析】
【详解】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成的。
14. 给月球涂的是红色,因为月球给人们的感觉比较冷。( )
【答案】×
【解析】
【详解】1972年4月,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6号”运载火箭飞往月球,据宇航员描述,他见到的月球表面基本上呈现灰色,有些岩石是道白色和黑色的。月球表面覆盖着粉末一样知的厚厚尘土,所以月球上基本上都是灰色,但有些岩石是白的和黑的。从地球上看月亮则因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天气看到不同颜色的月亮。
【点睛】本题考查月球的特征,要求学生掌握月球的特征。
15.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
【答案】√
【解析】
【详解】略
四。连线题
16. 连线题。
通过核聚变产生光和热
有面积广阔的月海 太阳
有丰富的液态水和空气 地球
有动物和植物生存 月球
会产生黑子和耀斑
【答案】
五。简答题
17. 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案】地球上有淡水空气、大气层、海洋、各种动物和植物,温度适宜人类生存。
18. 公元前585年,两河流域的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的士兵们正在交战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变成黑夜。双方惊恐万分,以为“上天”怪罪下来于是马上停战和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上天”的怪罪,而是一种天文现象,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它的产生有哪些特点?
【答案】日食特点天空会暗下来,太阳会被月球慢慢遮住,然后慢慢出来。地球、月球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日食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月球一直在运动。
【解析】
【详解】从题干中“天突然黑了下来白天顿时黑夜”可以判断这时太阳被某种物体遮挡,由此可推断日食现象。
六。综合题
19. 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填入下图。
【答案】
20. 综合分析
(1)下图中的装置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阳光下,在地上竖直插一根小木棍也可以做成类似的简易装置,这样的简易装置与图中的装置有什么不同?
【答案】(1)日晷。是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仪器。
(2)日晷的晷面是倾斜的,上面有字。
21. 在农历的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请用图画、文字来表示这些变化的规律。
【答案】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
【解析】
【分析】每逢农历初一,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背对着地球,我们就看不到月亮,称为“新月”或“朔”。随着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初七、初八,地球上的人们看到凸向西边的半个月球,称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人们整夜可以看到被太阳照亮的一轮圆月,这就是“满月”或“望”。此后,月球背向太阳的一面逐渐转向地球,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人们只能看到凸向东边的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再往后,地球上看到被照亮的月面越来越少,又回复到“朔”。 上半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亮面在左侧。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点睛】熟练掌握月相变化规律,是回答此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