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10章:压强和浮力(选择题)期末试题选编2020-2021学年江苏省各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有解析)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1.5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苏科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3-01 06:59:41 |
试卷第1页,共3页 甲、乙、丙三个容器完全相同,三个长方体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三容器液面相平,由图知液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逃生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盲道上有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B. 大型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C. 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背书包时舒服些.不符合题意.
D. 切熟鸡蛋的钢丝很细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鸡蛋的压强,容易把鸡蛋切开.符合题意.
3.D
【详解】
A.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根据可知
故A选项错误;
B.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故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B选项错误;
C.物体的底面积一定时,并没有说明是受力面积一定,故压力变大,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比较大,故C选项错误;
D.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当有一个竖直向下的力作用在水平地面的物体时,压力大于重力,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中学生质量大约为50kg,故其对地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
F=G=mg=50kg×10N/kg=500N
两脚的总面积大约为0.05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
AB.不能说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压力是由于物体的形变而生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二者不是同一种力,故AB错误;
C.甲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为
F甲=G1+G2
甲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为
p甲=
故C正确;
D.乙对甲的压强大小为
p乙=
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若按甲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若按乙的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此时对地面的压力 ,则,故C、D错误;由,, ,可得,则边长之比为 ,则面积之比为 ,因为,所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是,故A错误,B正确.
7.D
【分析】
【详解】
A.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故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BC.甲丙压力受力面积都不同,无法探究,故BC错误;
D.由图乙、丙可知,压力相同,乙受力面积小,凹陷明显,所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故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
【详解】
A.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均匀正方体M、N,M的边长小于N 的边长,则M的体积小于N的体积,根据可知,M的体积小,密度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可知,M、N对地面的压力相同,而M的受力面积小,故M地面的压强较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若沿甲图所示虚线截取上半部分,M、N的质量都减半了,对地面的压力也都减半了,仍然相同,故M的受力面积还是比较小,那么M对地面的压强比较大,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将甲图截取的上半部分,叠加在对方上,并保持相对静止,M、N的质量不变,而M的受力面积小,故M对地面的压强比较大,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分析】
【详解】
AD.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由p=可知,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力相同,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故A正确,D错误;
B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C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
【详解】
A.因为在雪地上芳芳和小明对雪地的压力的大小就等于他们的重力的大小,而芳芳的质量大,故芳芳的重力大,所以芳芳对雪地的压力比小明大,故A不符合题意;
B.由题可知,芳芳与雪地接触的面积是两个雪橇与雪地的接触面积,小明与雪地接触的面积是两只运动鞋鞋底的接触面积,很明显芳芳与雪地接触的面积大,故B不符合题意;
CD.芳芳没有陷入雪地而小明却深陷雪地说明小明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明显,故小明对雪地的压强大,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所以芳芳对雪地单位面积的压力比小明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分析】
【详解】
A.右边手指感觉比左边手指疼,是因为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的原因,故A错误;
B.F1和F2分别作用在左边手指和右边手指,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因为左右手指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但是右边手指的受力面积较小,根据可知,右边手指的压强大于左边手指的压强,即
p1<p2
故C正确;
D.此实验能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也可以研究压力大小不同时对手指压强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四幅图中,运动员都是双脚着地,所以受力面积相同,由p=可知,哪个对地面的压力最大,哪个就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由运动项目可知,举重的用杠铃要比射箭、击剑、射击的重,所以B图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最大,压强也最大.
故选B.
13.D
【详解】
①容器质量相等,容器内的液体质量也相等,所以总重相等,即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F甲=F乙,故①错误;
②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知,乙容器越往上,口径越大,所以乙中液体体积大,根据可知,乙的密度小,故ρ甲>ρ乙,故②错误;
③因为ρ甲>ρ乙,且液面相平,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故③正确;
④总重相等,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关键是判断出两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根据图可知,乙液体体积大,而两液体质量相等,所以根据密度公式可判断密度大小,再判断其它就没有难度了.
14.C
【分析】
观察图象,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随注水时间缓慢上升,再针对每个容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
【详解】
由图象可知,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变化是越来越慢,当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时,压强变化越来越慢,根据p=ρgh可知,水面升高的高度变化越来越慢,容器的形状是上大下小.观察ABCD,只有C图符合.故选C.
15.A
【详解】
由图可知:乙管是倾斜的,则乙管中所装的液体体积比较大,即V甲<V乙,由题意可知两管中所装的液体质量是相等的m甲=m乙,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可知:ρ甲>ρ乙.由于两试管液面相平,即液体的深度是相同的,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故选A.
16.A
【详解】
由A图知道,橡皮膜向左边凸起,说明右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无法根据p=ρgh判断左右两侧液体密度大小关系,故A符合题意;
由B图知道,橡皮膜向左边右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B不合题意;
由C图知道,橡皮膜向左边右起,说明左边液体压强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等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C不合题意;
由D图知道,橡皮膜没有凸起,说明左右两边液体压强一样大,而左边的液面高度低于右边液面的高度,所以根据p=ρgh可知,左侧液体的密度大于右侧液体密度,故D不合题意.
17.D
【分析】
【详解】
①③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而两容器和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所以两容器的总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因两容器底面积相同,且F甲=F乙,由 知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故①错误,③正确;
②④根据题图可知,甲、乙液体的质量相等,乙液体的体积大,由知道,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因液体深度相同,且ρ甲>ρ乙,所以由p=ρgh知道,p'甲>p'乙,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且p甲>p乙,所以由 知道,F'甲>F'乙,故②错误,④正确。
故选D。
18.B
【详解】
①由于完全相同的小球在甲容器液体中漂浮,在乙容器液体中悬浮,所受浮力均等于自身重力,故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甲容器中液体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乙容器中液体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故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于容器与小球完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较大,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由于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大,液体高度相同,故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大,故④符合题意。
⑤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重力、液体重力及小球重力之和,由于容器相同,液面高度相同,但甲容器中液体密度较大,故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更大,故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19.A
【分析】
【详解】
两容器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容器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因为,则甲受到的摩擦力大于乙,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摩擦力越大说明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则甲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液体质量,由图可知,甲中液体体积小于乙中液体体积,根据可知,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密度,因为液体深度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由图可知,甲容器底面积小于乙,根据压强公式可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故选A。
20.A
【分析】
【详解】
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说明,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可知
从图看出,则
由于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质量关系为
①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则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增加的压强
而刚开始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故最终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①正确;
②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由于是柱状体,故增加的压力相同,根据,而,故
故最终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②错误;
③刚开始相同体积的甲、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同,即
经整体可知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则增加的液体对容器的压强为
故最终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③错误;
④同理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最终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故④错误。
故选A。
21.D
【分析】
【详解】
如图所示,压强计的金属盒朝向相同方向,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不同的是:一个是水,一个是浓盐水,即液体的密度不同,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同,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且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C
【分析】
【详解】
A.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同高,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质量相同,所以
ρ甲>ρ乙
因两容器中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ρgh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
p甲>p乙
故A错误;
B.因容器底面积相同,所以由F=pS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故B错误;
CD.水平桌面上,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底面积和质量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由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甲′=p乙′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3.C
【分析】
【详解】
①将探头放在同样深度的浓盐水中,液体的密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①符合题意;
②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探头在原位置转动90°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则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③符合题意;
④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C
【详解】
分析: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原理与此相同即是正确答案;
解答: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分子间也有斥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故C符合题意;
D.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因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5.D
【详解】
A.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是手给易拉罐一个力,改变了易拉罐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用重物压易拉罐,易拉罐变瘪,是重物给易拉罐一个力,改变了易拉罐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是地面给易拉罐一个力,改变了易拉罐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空气,易拉罐内的气压减小,易拉罐外面大气压大于易拉罐内部压强,所以易拉罐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这两个力的合力把易拉罐压瘪,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B
【详解】
往b管中轻轻吹气,可以看到管中的水面上升,原因是:往管中吹气,吸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管水上升后从管口喷出;烧杯中水面上气体的压强是不变,故正确,错误。
故选B。
27.C
【详解】
A.用力挤压玻璃瓶,瓶变扁容积变小,细管中水面高度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玻璃瓶放入热水中,瓶内气体受热体积增大,压强增大,外界压强不变,在瓶内液面上升,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液面上升,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细管管口水平吹气,管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 提着玻璃瓶从十楼走到一楼,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液面下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A
【详解】
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流体在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马路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马路两边的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向马路中间,所以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方向飘动。
故选A。
29.A
【详解】
当用吸管沿泡沫块上表面吹气时,泡沫块上表面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而泡沫块下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不变,会形成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导致泡沫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泡沫块所受合力会变成沿斜面向下,所以,吹气过程中它将继续下滑。
故选A。
30.A
【详解】
不论是向上吸气,还是向下吹气,都使乒乓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的流速,乒乓球上方的气体压强都小于乒乓球下方的空气压强,乒乓球受到空气对它向上的压力差,乒乓球就不会掉下来.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
31.A
【详解】
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很大,压强小,人外侧的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压强,人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故A正确,BCD错误.
32.C
【分析】
【详解】
A.甲图中如果将塑料吸盘戳个小孔,内外大气压相等,吸盘不能吸在墙面上,故A错误;
B.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B错误;
C.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正确;
D.用乙图的实验在海拔更高的地区,气压减小,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小于钩码的重力,不能再提起该重物,故D错误。
故选C。
33.C
【详解】
A、甲图实验,装有水的瓶子竖放在海绵上,瓶中水越少,对海绵的压力越小,受力面积不变,对海绵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故错误;
B、乙图实验,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在水中深度逐渐增大时,受到的压强变大,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故错;
C、丙图实验,测出拉开吸盘时大气对吸盘的压力F和吸盘的面积S,大气压 ,故正确;
D、丁图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错误.
34.C
【详解】
龙卷风将物体“吸”起卷入空中,实质上是被大气压压进去的;地球“吸”地面上物体是由地球的引力作用;两船并行相“吸”碰撞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应选C.
35.C
【分析】
【详解】
甲图中,没有盖上橡皮帽,活塞受到向左的拉力,和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与相等;乙图中,由于盖上了橡皮帽,因此活塞受到向左的拉力,向右的大气压的力和向右的摩擦力,三个力平衡,即
即
所以大气压强为
故选C。
36.C
【详解】
A.物体A和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它们受到的浮力相等,故A错误;
B.物体A受平衡力,可得
F浮A=G+F拉
解得,绳的拉力为
F拉=F浮A-G
物体B受平衡力,可得
F浮B=G+G乙
解得,乙受的重力
G乙=F浮B-G
因为A和B受到的浮力相等,所以,绳的拉力等于乙的重力,故B错误;
C.物体甲受平衡力,可得
F浮甲+F拉=F浮甲+F浮A-G=G甲
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甲的重力大于乙的重力,故C正确;
D.甲和乙的体积关系无法比较,所以无法比较它们密度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故选C。
37.B
【分析】
【详解】
因题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B步骤为测量空桶的重力,C步骤为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G,D步骤为将物体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E步骤为测量空桶和排出的水的总重。根据可求浮力大小。在这一实验中,测出浮力大小的步骤是C和D,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8.D
【分析】
【详解】
A.“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实验,可换用形状不同的物体测量,排除形状的影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卡片旋转一定角度,撒手后小卡片又转回平衡位置,是为了探究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9.C
【分析】
【详解】
A.若图(a)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会导致排开的液体偏少,导致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偏小,故A错误;
B.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等于收集溢出的水前后小桶总重力之差,所以图(b)中小桶内有少量水不会影响验证结果,故B错误;
C.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浮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与石块有没有全部浸没水中没有关系,故C正确;
D.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物体所受浮力F浮=F2-F3,排开的液体重力G排= F4-F1,所以测量值满足F2-F3= F4-F1,该原理得到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40.D
【分析】
【详解】
AB.小明用如图装置将下沉的小重物逐渐缓慢下沉,重物排开水得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根据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不变;根据可知,重物受到的拉力先减小后不变,根据可知,重物所受拉力和浮力之和保持不变,故AB错误;
CD.重物对水的压力等于水对重物的浮力,根据可知,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先变大,后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1.B
【分析】
【详解】
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
②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④把原子核式模型与太阳系的行星绕日模型做比较,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模型法;
⑤研究牛顿第一定律,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综上所述,所用科学方法相同的是②与③。
故选B。
42.C
【分析】
【详解】
已知两个空塑料瓶是相同的,则两个空塑料瓶的重力相等;甲瓶恰好悬浮,则甲瓶受到的浮力等于瓶的重力;
AD.由图可知∶乙瓶的橡皮膜朝下时,浸入液体的深度大,橡皮膜凹的更明显,则乙瓶排开水的体积小于甲瓶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乙瓶受到的浮力小于甲瓶受到的浮力,则乙瓶受到的浮力小于瓶的重力,所以乙瓶会下沉,故AD不符合题意;
BC.由于两个空塑料瓶是相同的,瓶内空气质量相同,乙瓶橡皮膜凹进得更多,体积变小,故乙瓶内空气的密度变大,乙瓶内空气的压强也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3.B
【分析】
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
【详解】
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沉子的重力等于它所受的浮力,它就悬浮;潜水艇与“浮沉子”浮沉的原理相同,综上所述,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44.B
【详解】
小球在甲容器中漂浮,所以
F1=G物
在乙容器中沉底,所以
F2<G物
所以
F1>F2
容器的质量相等,液体的质量相等,小球的质量相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液体和小球的总重力,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甲的受力面积大于乙的受力面积,由可知
p1<p2
故选B。
45.C
【详解】
(1)若m1>m2,则由G=mg可知G1大于G2,由于苹果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梨子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则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大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1)错误;(2)若m1=m2,则由G=mg可知G1等于G2,由于苹果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梨子下沉,浮力小于重力,则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大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2)正确;(3)若V1=V2,由图可知梨子排开水的体积大于苹果排开水的体积,由可知,苹果所受浮力F1一定小于梨子所受浮力F2,故(3)正确;(4)若V1>V2,由图无法判断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无法比较所受浮力大小关系,故(4)错误;综合可知(2)(3)正确,故选C。
46.B
【详解】
由题意知小球放入乙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故
F浮乙=G=G排,
故
m=m排=50g;
由题知,在甲中小球下沉,小球的体积就等于排开酒精的体积,所以据ρ=可得:
V=V酒精==50cm3;
所以小球的密度是:
ρ球==1g/cm3=1000kg/m3;
因为小球在乙中漂浮,所以
F浮=G本身,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有,
F浮=m排g=ρ乙gV ①;
且
G本身=ρ球gV ②;
故将①②带入F浮=G本身可得:
ρ乙gV=ρ球gV
所以
ρ乙=ρ球=×1000kg/m3=1.1×103kg/m3,
故②③正确;故应选B.
47.D
【详解】
AB、由于密度计两次静止时都处于漂浮,则F浮=G,即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所以,F甲=F乙,故AB错误;
CD、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由F浮=ρ液gV排可知:ρ甲<ρ乙;故C错误,D正确.
48.B
【详解】
A.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故A错误;
B.当停在码头上的轮船正在卸货时,质量减少,船的重力减小,船漂浮在水面上时,船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力,所以船所受到的浮力也减小,故B正确;
C.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故C错误;
D.海水的密度大于江水的密度,潜水艇在水面下,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从大海潜行进入长江,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49.C
【详解】
A.物块M在甲中漂浮,则
F浮M=GM
物块N在乙中悬浮,则
F浮N=GN
而两物块质量相等,由G=mg可知
GM=GN
所以M受到的浮力等于N受到的浮力,不符合题意;
B.M的体积小于N的体积,两物块质量相等,根据ρ=可知,M的密度大于N的密度,不符合题意;
C.M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N排开液体的体积,又知M受到的浮力等于N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即
ρ甲>ρ乙
两液面相平,深度相等,根据p=ρ液gh可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怀底的压强,符合题意;
D.物块N在乙中悬浮,则
ρN=ρ乙
又因为
ρ甲>ρ乙
所以
ρN<ρ甲
故将N放入甲液体中静止时,N漂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0.B
【分析】
【详解】
A.用铅笔和橡皮泥,可把橡皮泥粘在铅笔一段,使铅笔直立在液体中,浸没深度大的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小石块和细线不能区分,因为无法知道小石块浸没在两种液体里时拉力大小,无法通过浮力比较,故B符合题意;
C.用天平和量筒可以测定它们的密度直接区分,密度小的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和压强计可以比较液体相同深度处的压强,压强小的就是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A
【详解】
,F浮=G-T=ρgV排=3N;V排
【分析】
【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 在甲液体中悬浮,B在乙液体中漂浮,C 在丙液体中漂浮,ABC排开液体的体积
A、B、C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因此ABC 的重力、密度都相等。A、B、C受到的浮力大小
由阿基米德原理得,甲乙丙三种液体的密度
甲乙丙液体的深度相同,由 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A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浮力加上上表面受到的压力,BC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浮力,所以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甲乙丙中液体的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等,因此甲乙丙液体的体积
由得,甲乙丙液体的质量
所以甲乙丙液体的重力
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容器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液体、物体、容器的总重力,因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故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3.C
【分析】
【详解】
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深度变浅,据p=ρgh知,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变小,而气泡内压强一开始保持不变,于是气泡体积增大,则气泡内压强随之减小,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所受的浮力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4.C
【详解】
A.A漂浮,其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即F浮=GA;B下沉,即F浮
C.在甲液体中,A球下沉,所以重力大于浮力;在乙液体中,A球漂浮,所以重力等于浮力,故可知小球A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液体中的浮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据上面的分析可知,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即B的重力大于A的重力,由于体积相同,所以所受浮力相同,故在甲液体中容器底对小球A的支持力小于对小球B的支持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55.D
【详解】
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受浮力;飞机翱翔蓝天和放风筝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热气球升空是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故选D
56.D
【分析】
【详解】
A.如图乙所示,当木块距离下表面为0时,钢丝绳上的拉力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木块的重力为7N,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早用在钢丝绳上的力为0时,木块下表面距离水面的高度为7cm,并且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则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根据ρ水gV排=ρ物gV木,可知ρ水Sh=ρ物Sa,则正方形木块的边长为
故B错误;
C.当钢丝对木块在竖直方向的作用力F=6N时,正方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F浮=G-F=7N-6N=1N
由公式F浮=ρ液gV排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故C错误;
D.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故D正确。
故选D。
57.B
【详解】
AC.由已知得:
,
实心木球和实心铜球体积相等,则
G木<G铜,
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容器,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容+G液+G球,
所以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由压强公式得,S相同,所以p1<p2,故AC不符合题意;
BD.因为ρ木<ρ酒精<ρ水<ρ铜,所以木球放入水中漂浮,铜球放入酒精中会下沉,木球受到浮力:
,
铜球受到浮力:
,
所以F1<F2,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58.C
【分析】
【详解】
A.甲图中木块浸没,故浮力
F浮甲=ρ水gV
乙图中木块漂浮
F浮乙=G=ρ木gV
则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
故A错误;
B.甲图中木块浸没,V甲排=V,乙图中木块漂浮,V乙排<V,所以,将细线剪断后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小,水的液面降低,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小,故B错误;
C.甲图中,木块受重力、浮力和细绳的拉力作用,则拉力
F=F浮甲﹣G=ρ水gV﹣ρ木gV
故
故C正确;
D.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甲、乙对桌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水和木块的总重力,所以,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故D错误。
故选C。
59.D
【分析】
【详解】
已知m甲=m乙,V甲:V乙=3:4,根据,在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甲、乙两球密度之比为
ρ甲:ρ乙=4:3①
A、B 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为 4:5,即
ρA:ρB=4:5②
因甲球悬浮在液体A中,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
ρ甲=ρA③
由①②③得
ρB:ρ乙=5:3
故得出
ρB>ρ乙
由物体的浮沉条件,乙球在B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故此时乙球受到的浮力
F浮乙=G乙=m乙g④
而甲球悬浮在液体A中
F浮甲=G甲=m甲g⑤
根据m甲=m乙,由④⑤可得
F浮甲=F浮乙
即甲、乙两球所受浮力之比为1:1,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漂浮及悬浮特点的运用,关键是得出乙球密度与B液体的密度大小。
60.D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长方体A悬浮,长方体B和C漂浮,因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完全相同三长方体的重力相等,所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A=F浮B=F浮C
故A错误;
BD.由图可知,三长方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甲>V排乙>V排丙
由F浮=ρ液gV排可知,三液体的密度
ρ甲<ρ乙<ρ丙
因三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所以,由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甲
V甲
m甲
G甲液
G甲
F甲
C.长方体A悬浮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不为0,长方体B和C漂浮时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0,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A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B和C下表面受到的压力等于浮力,则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
FA>FB=FC
故C错误。
故选D。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