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东海·八年级期末)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021·江苏鼓楼·八年级期末)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摘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N95”型口罩(如图所示)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B.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C.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4.(2021·江苏灌云·八年级期末)为了生命安全,敬请文明驾驶.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可分
5.(2021·江苏海州·八年级期末)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C.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D.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6.(2021·江苏·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A.不变,因为玻璃板受到的重力不变
B.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
C.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有水变重了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面间存在分子引力
7.(2021·江苏·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8.(2021·江苏工业园区·八年级期末)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看到的大量碳粒不是分子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两种不同颜色的物体间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9.(2021·江苏邗江·八年级期末)下列自然现象中,可以用“扩散现象”解释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浓雾弥漫
C.雪花纷飞 D.细雨绵绵
10.(2021·江苏溧阳·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11.(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有A、B、C三个轻质小球,其中A球靠近毛皮降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现将A分别与B、C靠近,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下图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球一定带负电,C球可能带正电 B.B 球可能不带电,C球一定带负电
C.B球可能带正电,C球一定带正电 D.B球一定不带电,C球可能带负电
12.(2021·江苏·宜兴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一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吸管,吸管两端都能与玻璃棒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管两端都带负电 B.吸管的一端带正电,一端不带电
C.吸管两端都带正电 D.吸管的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
13.(2021·江苏镇江·八年级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乙球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丙两球均带正电 B.甲球可能不带电,丙球带正电
C.甲、丙两球均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丙球可能不带电
14.(2021·江苏启东·八年级期末)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袋和PVC管,然后将塑料带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带、PVC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B.用摩擦的方法使PVC管、塑料带得失电子而使其带了电
C.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塑料带、PVC管带了电
D.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不相同
15.(2021·江苏赣榆·八年级期末)电视机的荧光屏表面经常有很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A.荧光屏具有吸附灰尘的能力 B.房间内灰尘的自然堆积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
16.(2021·江苏海州·八年级期末)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可判定( )
A.小球带负电 B.小球带正电
C.小球不带电 D.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17.(2021·江苏徐州·八年级期末)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可以看到塑料绳的细丝纷纷散开,使细丝散开的力是( )
A.摩擦力 B.电荷间作用力
C.磁极间作用力 D.大气压力
18.(2021·江苏·梅岭中学教育集团运河中学八年级期末)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把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橡胶棒相互吸引,则乙球( )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19.(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0.(2021·江苏·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与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排斥力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有结构的
C.电子、原子核、原子时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21.(2021·江苏靖江·八年级期末)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它和电子、原子核、分子等粒子一起按照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A.PM2.5 分子 原子核 电子
B.分子 PM2.5 原子核 电子
C.分子 原子核 PM2.5 电子
D.分子 原子核 电子 PM2.5
22.(2021·江苏兴化·八年级期末)2011年11月9日,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首先可以排除的是:
A.电子 B.原子核 C.中子 D.质子
23.(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物理学史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汤姆生——电子 B.哥白尼——地心说
C.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
24.(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在分子、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分子
C.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可知光年是时间单位
D.科学家在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
25.(2021·江苏泗阳·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有的分子间有空隙,有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B.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D.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26.(2021·江苏高邮·八年级期末)电子的发现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发现电子的是下面哪位科学家( )
A.卢瑟福 B.汤姆生 C.查德维克 D.盖耳曼
27.(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m3 = 1×103 g/cm3
B.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后,身体变轻,说明他的质量变小了
C.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D.第一个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
28.(2021·江苏姜堰·八年级期末)对于粒子和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质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宇宙是有边界无层次的天体
D.光年是时间单位
29.(2021·江苏建邺·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起( )
A.卢瑟福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B.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30.(2021·江苏淮阴·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D.分子间没有空隙
31.(2021·江苏广陵·八年级期末)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间不仅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
B.一杯黄豆和一杯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处在相对的运动中
二、填空题
32.(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_______nm.
33.(2021·江苏东海·八年级期末)将100cm3的水与10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我们可以发现,充分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一现象说明______,测得混合液体的总质量为180 g,则混合液体的密度______(选填“小于”、 “等于”或“大于”)0.9×103 kg/m3。
34.(2021·江苏·梅岭中学教育集团运河中学八年级期末)2021 年 4 月,河南宝丰欣荣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梨园内,民众正在举办“梨花节”。如图所示,雪白的梨花绽放美不胜收,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这是_________现象,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这种运动会随气温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人们在观赏的时候发现树叶上的露珠可以保持近似球形,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35.(2021·江苏玄武·八年级期末)(1)图甲中,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了__________。
(2)图乙中,将玻璃管中一定体积的酒精和水充分翻转混合后的总体积将会减小,说明__________,这种现象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扩散现象。
(3)丙图中,当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
36.(2021·江苏姜堰·八年级期末)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
37.(2021·江苏宝应·八年级期末)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备,a小组用的是甲图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b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______,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______。通过比较你觉得______(选填“a”或“b”)小组的实验效果更好。
38.(2021·江苏无锡·八年级期末)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同时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前者 是因为头发带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_______;后者是因为带电体有_______的性质.
39.(2021·江苏·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八年级期末)“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例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吸盘受到_____的作用;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_____的缘故.
40.(2021·江苏句容·八年级期末)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另一端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上了__电荷,彼此相互排斥;使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41.(2021·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八年级期末)被甲材料摩擦过的乙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则乙棒带_______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__电子。
42.(2021·江苏东海·八年级期末)教室内的电风扇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周围空气不断_______,从而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________的性质,所以扇叶表面经常布调一层薄簿的灰尘。
43.(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会发现纸屑能被玻璃棒吸引,“吸引纸屑”是由于带电体具有_______的特性;如果用带电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下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 ________ (同/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44.(2021·江苏南京·八年级期末)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构成。
45.(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_和带负电的 ________ 构成。
46.(2021·江苏兴化·八年级期末)从微观世界到宇宙,物体的尺寸大小不同,在原子、电子、太阳系、地球四者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47.(2021·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A、B两种模型中,______(选填“A”或“B”)图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是由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有带负电荷的______绕核运动。
48.(2021·江苏建邺·八年级期末)观察“从粒子到宇宙”一章中的四幅图,图甲四月的校园樱花飘香,这是______现象,图乙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______;图丙中的汤姆生发现了______(填写粒子名称);图丁为______(填科学家名)建立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9.(2021·江苏海州·八年级期末)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中,原子是由带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和中子构成的。
50.(2021·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光年是______(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质子、中子、电子中不带电的是______。
51.(2021·江苏·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八年级期末)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______,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大的是______。
52.(2021·江苏洪泽·八年级期末)太阳系中的恒星是______ ;铁块中铁原子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体积的比是______(选填“近似为1”、“远小于1”、“近似为 0.5”)。
三、实验题
53.(2021·江苏兴化·八年级期末)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称之为___________ (选填“类比法”“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___________ (小钢球/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___________,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
54.(2021·江苏启东·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
(1)图a:两种不同的液体开始时分界面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a表明:______;
(2)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b表明: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 满架蔷薇一院香是指蔷薇的香味扩散到院子当中,是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现象,故A正确;
B. 夜半钟声到客船,描述的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与分子运动无关,故B错误;
C. 人面桃花相映红是指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与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
D.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的是运动的相对性的知识,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2.A
【详解】
A.破镜难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A符合题意;
B.两滴水银能自动结合,是因为相水银分子之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相互吸引,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存在间隙,故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是因为盐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A.新冠病毒不是分子,随飞沫传播不是一种分子运动,故A错误;
B.任何分子间都有空隙,与过滤效率高低无关,故B错误;
C.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故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体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详解】
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有直接关系,而与其它分子的特性无关.
故选C.
5.C
【详解】
A.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质子、电子、夸克,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内有质子,质子由夸克组成,故C符合题意;
D.由大到小排列应为分子、原子核、质子、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6.D
【分析】
【详解】
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故选D。
7.A
【分析】
【详解】
A.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变成固体后,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故A不合理,A符合题意;
B.八月桂花飘香是气味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人鼻子,人闻到花香,故B合理,B不符合题意;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C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
D.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总体积小于100mL,故D合理,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分析】
【详解】
A.分子的体积很小,用放大镜无法看到,故A正确;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B错误;
C.扩散现象是由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与物体的颜色无关,故C错误;
D.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
A、花香四溢,是花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B、浓雾弥漫,是液体小水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不是扩散现象;C、雪花飞舞是雪片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D、细雨绵绵是雨滴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
10.C
【详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说明甲、乙带同种电荷,把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甲球时,甲球与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甲球带负电,故乙带负电,故C正确.
11.B
【分析】
【详解】
A球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被排斥,说明A球带负电,A、C相互排斥,说明A、C一定带同种电荷,A带负电,则C一定也带负电;A、B相互吸引,说明B带正电或B不带电。
故选B。
12.D
【分析】
【详解】
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吸管一段会相互吸引。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吸管带电一端与它相互吸引,所以吸管一端带的应该是与玻璃棒相反的电荷,即吸管一端带负电。综上所述,吸管一端带负电,一端不带电。ABC错误,只有D正确。
故选D。
【点睛】
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时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C
【分析】
【详解】
乙球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所以乙球带正电;甲和乙相互吸引,因带电体的性质是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甲可能不带电;又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可能带负电,所以甲带负电或不带电;甲和丙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甲和丙带同种电荷。
综上分析可知,甲和丙都带负电。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
【详解】
用毛皮分别摩擦丝状塑料袋和PVC管,由于摩擦发生电荷的转移,使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带电,不是创造电荷;将塑料袋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袋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由此可知,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故选B。
15.C
【分析】
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
【详解】
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
【详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一定带正电,棒与小球排斥,说明棒与小球带同种电荷,即小球也带正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7.B
【分析】
【详解】
塑料绳的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绳的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
故选B。
18.A
【分析】
【详解】
甲、乙两个轻质小球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两个轻质小球带有同种电荷,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甲球与带负电的橡胶棒相互吸引,则甲球带正电,乙球也带正电,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9.C
【详解】
A.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错误;
B. 杨絮漫天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错误;
C.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了原子,电子比原子核小得多,故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正确;
D. 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故错误.
20.C
【详解】
A.破镜不能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A错误;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B错误;
C.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故C正确;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同;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向而言就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21.A
【详解】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2.5×10-6m,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的直径在10-10m左右,所以PM2.5空间尺度大于分子的空间尺度,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不同轨道绕原子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一样,所以原子核空间尺度大于电子的空间尺度.故选A。
22.C
【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是由于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故最先可以排除产生影响的是C.
23.B
【详解】
A.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最早发现了电子,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对几千年的“地球中心论”提出巨大挑战,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卢瑟福最早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阿基米德提出阿基米德原理,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D
【详解】
A.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A错误;
B.在分子、原子和电子中,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所以尺度最小的是电子,故B错误;
C.根据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8万光年,光年为光走一年的距离,可知光年是长度单位,故C错误;
D.科学家常应用建立“模型”的方法研究物质内部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25.C
【分析】
【详解】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一定有空隙,故A错误;
B.固体不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此时斥力起主要作用,故B错误;
C.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C正确;
D.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6.B
【分析】
【详解】
A.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故A不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原子还可以再分,发现了电子,故B符合题意;
C.查德维克发现了中子,故C不符合题意;
D.盖耳曼提出中子和质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D
【分析】
【详解】
A.1kg/m3=10-3g/cm3,故A不正确;
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决定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位置无关,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后,位置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不正确;
D.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较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D正确。
故选D。
28.B
【详解】
A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C.宇宙是一个无限但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D.光年指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所以是长度单位.
29.B
【分析】
【详解】
A.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错误;
B.在电子、原子核、原子中,电子的尺度最小,原子的尺度最大,则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故B正确;
C.破镜很难重圆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过大,分子间作用力不能发挥作用,故C错误;
D.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任何物体是绝对不动的,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是不同的,恒星相对于从它旁边运动过的流星而言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30.B
【分析】
【详解】
A.宇宙是由无数星系组成,没有中心,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故A错误;
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B正确;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并且分子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B。
31.B
【分析】
【详解】
A.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杯黄豆和一杯绿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黄豆和绿豆之间存在缝隙,黄豆和绿豆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运动是相对而言的,恒星处在相对的运动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 无规则运动 吸引力 0.1
【详解】
“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因为1nm=10-9m,所以10-10m =0.1nm.
33. 小于 分子间有空隙 大于
【分析】
【详解】
[1][2]因此分子间有空隙,分子会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故将100cm3的水与100cm3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会小于200cm3,故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3]如果混合后总体积没有减小,为200cm3,混合液体的总质量为180 g,则混合液体的密度
ρ===0.9g/cm3=0.9×103kg/m3
因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由ρ=可知,质量不变时,体积减小,密度增大,故混合液体的密度大于0.9×103 kg/m3。
34. 扩散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加剧 引力
【分析】
【详解】
[1][2]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香气,是扩散现象,扩散是指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叶上的露珠可以保持近似球形,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维持形状。
35.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不是 引力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是扩散现象。
(2)[2][3]酒精和水的总体积减小,说明它们占据了彼此的空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造成的,是自发进行的,而题中的现象是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的,所以这种现象不是扩散现象。
(3)[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丙图中,当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是因为两块铅相互吸引,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引力。
36. 斥力 小于 空隙(间隙)
【分析】
【详解】
[1]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排斥的力,即斥力。
[2]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酒精和水分别进入对方的间隙中,导致总体积变小。
[3]此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是存在间隙的,要不然体积不会无缘无故的减小。
37. 水 分子间有间隙 b
【分析】
【详解】
[1][2]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设备,其目的是密度大的液体在下方。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3]b小组的实验更好,理由是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b的变化明显。
38. 同 排斥 吸引小物体
【详解】
当梳子和头发相互摩擦时,梳子和头发带有电荷,由于头发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头发越蓬松;梳子带电后,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带电的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
39. 引力 大气压 电荷
【详解】
两块表面平整干净的铅块压紧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作用的结果;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排净吸盘内的空气使里面成为真空,外界大气压将吸盘压在墙上;
穿着的化纤衣服“粘”毛绒﹣﹣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
40. 同种 电子
【详解】
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细丝,手与塑料细丝摩擦,摩擦起电,手带了一种电荷,细丝带了另一种电荷;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41. 正 失去
【详解】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乙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则乙棒带正电荷。
[2]乙棒带正电荷是因为乙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子。
42. 摩擦 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
【详解】
[1][2]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扇叶带电后会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43. 吸引轻小物体 同
【分析】
【详解】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了正电,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其靠近碎纸屑时,碎纸屑会被吸引过来。
[2]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会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44. 电子 质子 中子
【详解】
[1][2][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5. 原子核 电子
【分析】
【详解】
[1][2]卢瑟福能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的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带正电并且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电子带负电,它是一种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相似。
46. 太阳系 电子
【分析】
【详解】
[1][2]地球是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转。地球以及地球上的物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所以四个物体中,尺度最大的是太阳系,最小的是电子。
47. B 正 电子
【分析】
【详解】
[1][2]由图可知,A是葡萄干蛋糕模型,它是由汤姆生提出的;B是原子的核式模型,中间是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绕核旋转,它是由卢瑟福提出的。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做圆周运动。
48. 扩散 引力 电子 卢瑟福
【分析】
【详解】
[1]校园樱花飘香,是由于桂花中的芳香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引起嗅觉,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图中两个铅块磨光后,压在一起就会粘住,这个现象证实了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
[3]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
[4]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与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类似于行星绕日的运动。
49. 正 负 质子
【分析】
【详解】
[1][2]带有正电的原子核和带有负电的核外电子共同构成了原子。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50. 宇宙 长度 中子
【详解】
[1]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序是:宇宙到银河系到太阳系,所以尺度最大的是宇宙。
[2]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3]质子带正电,中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所以不带电的是中子。
51. 宇宙 电子 固态
【详解】
[1]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2]质子和中子质量非常接近,电子质量非常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3]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中,固体形状最难改变,分子间作用力最大。
52. 太阳 远小于1
【详解】
[1]太阳系中的恒星是太阳,其它行星绕太阳运行。
[2]原子核极其渺小,原子核的体积约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故铁块中铁原子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体积的比远小于1。
53. 转换法 塑料泡沫小球 电荷间距离越小 带负电或不带电
【分析】
【详解】
(1)[1]将不方便测量的力的大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运用的是转换法。
(2)[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的塑料泡沫小球,受力时丝线可以偏离更大的角度。
(3)[3]由图甲所示,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大小为A>B>C,电荷间距离越小,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越大,即受力越大,所以,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大。
(4)[4]由图乙可以看出,小球被带电体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由题可知,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所以小球的带电情况:带负电或不带电。
54.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
【分析】
【详解】
(1)[1]两种不同的液体开始时分界面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玻璃与水接触,水分子与玻璃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玻璃板时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