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单选题
1.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2.如图所示是小军利用放大镜观察窗外景物时的情景,你认为这时小军看到的像会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
4.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B.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C.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光屏能成实像且像逐渐变小
D.将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放置,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
6.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的虚像
D.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
7.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B.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
C.图乙中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还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一束平行光进入人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后,折射形成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厚,聚光能力变强
B.此类眼睛的晶状体变薄,聚光能力变弱
C.此类眼睛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D.此类眼睛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9.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
C.一定小于10cm
D.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10.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cm<f<24cm B.10cm<f<20cm
C.10cm<f<12cm D.4cm<f<20cm
二、填空题
11.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当眼睛患有近视时,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前/后)方,近视的人所佩戴的眼镜是______凸透镜/凹透镜),对光起______(会聚/发散)作用,可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12.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前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放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3.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像清晰地成在距凸透镜20cm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cm。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
15.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 ______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6.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下列有关眼睛的示意图,近视眼是_______图,近视眼矫正是______图。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_____cm左右。
17.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透镜36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理由______。
18.太空授课中,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叶光富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图像,如图所示。这个有气泡的水球总共相当于______个透镜;叶光富倒立的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叶光富与水球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水球透镜的焦距。
三、作图题
19.在图中已画出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请在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
2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1.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室光线应该较_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
(2)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发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如图2甲所示位置时,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移厘米(选填“50~60”、“60~70”或“大于70”)刻度范围内移动;
(3)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D
6.B
7.C
8.A
9.B
10.C
11.倒立 前 凹透镜 发散
12.照相机 放大镜 虚
13.牛顿 缩小 小于
14.倒立 缩小 实 小于 照相机
15.凸透 正 放大
16.甲 丙 25
17.D
18.2 能 大于
19.
20.(1);(2)
21.暗 相同 虚 10.0 放大 投影仪 近视
22.蜡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60~70 右 缩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