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1 古诗两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咏柳》的作者是( )
A.李白 B.贺知章
2.下面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音量 测量 B.的确 目的
C.炸年糕 炸酱面 D.漂亮 漂流
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解释。
3.碧玉妆成一树高。( )
A.装饰、打扮 B.化妆
4.拂堤杨柳醉春烟。( )
A.喝醉 B.陶醉、沉醉
5.忙趁东风放纸鸢。( )
A.风筝 B.纸做的老鹰
6.根据图片选择诗句( )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填空题
7.按课文内容填空
村居
作者:高鼎 (清)
草长莺飞( )( )( ),拂堤( )柳醉( )( )。
儿童( )( )( )( )( ),( )( )( )( )放纸鸢。
8.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___________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________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___________
《咏柳》写的是柳树,《咏鹅》写的是鹅。所以我猜,《咏雪》写的是___________。
(1)下面的图片中,( )是古诗前两句描绘的画面。
A. B.
(2)读古诗的后两句我知道,柳树细细的叶子是___________裁剪出来的。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理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解释词语。
1.碧玉:________________
2.妆:__________________
4.绦(tāo):________________
5.裁:________________
6.似: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一下诗的后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解释词语。
(1)村居:__________________
(2)春烟:__________________
(3)散学:__________________
(4)纸鸢:__________________
(5)东风: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现代的话说说后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试着赏析一下后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
15.扩写句子。
(1)柳条摆动着。
___柳条___摆动着。
(2)燕子在飞翔。
___燕子在___飞翔。
(3)原野上有牛群。
___原野上有 ___牛群。
16.读古诗《村居》,完成练习。
1.“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用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3.诗歌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略
2.C
【解析】
【详解】
略
3.A
4.B
5.A
【解析】
略
6.B
【解析】
略
7. 二 月 天 杨 春 烟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解析】
略
8. 碧玉妆成 细叶 剪刀 雪 A 春风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古诗背诵、默写和理解题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边背诵古诗边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完之后再读一读,不要写错别字。通过《咏柳》《咏鹅》可以推测,“咏”字后面的内容就是古诗要叙述的内容,所以《咏雪》写的是雪。
(1)这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A项和B项虽然都有柳枝,但是A项更能体现高高的柳树上,柳枝下垂的样子,所以选A。
(2)这道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正是这把剪刀裁剪出了细长的柳叶,所以柳树细细的叶子是春风裁剪出来的。
9. 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装饰,打扮。 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剪。 如同,好像。
10.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1.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解析】
9.略
10.略
11.略
12.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放学。 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春风。
13.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14.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解析】
12.略
13.略
14.略
15. 细细的 随风 可爱的 蓝蓝的天空 辽阔的 成群的
【解析】
略
16.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拂 醉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