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宇宙生命之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宇宙生命之谜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08: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1 宇宙生命之谜 同步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倾(qīng)斜 磁(cí)场(chǎng) 猜(cāi)测 类似(shì)
B.嫦娥奔(bèn)月 沧(cāng)海一粟(shù) 提供(gōng)
C.更(gēng)替 着(zhuó)陆 土壤(rǎng) 陨石(yǔn)
2.下面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应(yìng)声而来 模(mú)样 贮(zhù)存 亢(kāng)奋
B.炯炯(jiǒng)有神 槟(bīn)榔 金箔(bó) 佣(yōng)人
C.嗥(háo)叫 剥 (bō)落 旋(xuàn)涡 瞻(zhān)仰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文是主要介绍人类对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的生命的寻找过程。
B.阅读文章尤其是阅读科普说明文,对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内容要仔细读,反复读。
C.阅读文章时,有的段落与我想要解决的问题关系不大,也需要细读。
D.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用资料等。
4.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无误的是( )
A.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不但找到了水汽,而且含量极少。
B.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而且,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C.如果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D.因为伟大的父亲没有灰心,所以他相信儿子一定活着。
二、填空题
5.《宇宙生命之谜》内容感知。
1.文中提到的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①_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本文从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科学的观测事实等角度,介绍了科学家对__________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百科知识填空。
(1)火星是太阳系________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的第________颗行星。它的直径约为________的53%,质量为地球的________。
(2)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请拟一句保护地球的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一位同学在阅读本文时是这样做的。这位同学的思考给了你哪些启发?
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点阅读了第3~8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我进行了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阳系中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但根据探测器的观测,火星上也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验证,近年来对火星的研究虽然有了新的发现,但始终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强有力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写句子。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整个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 )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 )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
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 )找到了水汽,( )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9.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揭开——( ) 观测——( ) 枯萎——( ) 抵御——( )
11.科学家们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是怎样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神舟”五号上的“衣食住行”
在“神舟”五号飞船上,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那么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是怎么解决的呢?
据了解,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都是高科技产品,价值不菲。航天服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重约10公斤,价格相当于一辆豪华轿车。由于我国首次太空旅行没有安排出舱活动,所以只配备了舱内航天服。飞船在轨道飞行时,航天员可以不穿航天服。舱内航天服主要用于救生目的,当飞船座舱发生泄漏,压力突然降低时,航天员穿上它,接通舱内供氧系统,就能确保安全。
“神舟”五号飞船上的饭菜也很有中国特色。在太空中,航天员照样可以吃到八宝饭、宫保鸡丁和鱼香肉丝,饭后还可饮用一杯中国式的滋补饮料。航天飞行对食品有着特殊的要求,航天食品要尽可能地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易消化,而且不含残渣。我国的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方形等,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航天员进食时ー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散落在舱内飘浮。航天员一日三餐的食谱由营养学家制定。早、中、晩三餐,三天之内不会重样。而航天员在飞船上饮水有点像婴儿喝奶,是通过压力将储水容器中的水挤入口内。
飞船上的“住”与在地球上大不相同。飞船上没有床和被子,也没有枕头,只有一个睡袋。航天员将睡袋挂在舱壁上,钻进睡袋拉上拉链就可以睡觉。在“神舟”五号的飞行中,科学家共为航天员安排了两次睡觉时间,一次为三四个小时。为有效处理航天员的便溺物,飞船还设计了专门的收集处理装置,用气流冲刷的办法使便溺物进入储存系统。同时,气体被风机吸入除臭装置,经净化后再送入座舱。
事实上,航天员并不能像驾驶飞机那样驾驶飞船。飞船在轨期间主要由地面依靠预设程序进行控制,航天员只是辅助地面对飞船进行监控、管理和操作。比如,飞船刚入轨时是椭圆形轨道,飞行几圈后要进行变轨,就需要在地面的遥控下变轨。但是,如果飞船自动控制的功能出现故障,航天员就要取代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人工控制。据了解,“神舟”五号飞船装有52台发动机,能够精确调整飞船飞行姿态和运行轨道。
此次“神舟”五号在太空运行时,离不开先进的通信手段,在飞船返回舱内装有电视摄像头,飞船对图像信息进行压缩后传回地面,地面收到后经过解压缩,即可看到连续而清所的电视画面。同时,传输通道还可同步传送航天员的话音、身体生理信息以及相关数据。
13.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空。
________系统 ________食谱 ________姿态 ________数据
14.航天服用________做成;舱内航天服主要用于________。
15.我国的航天食品是什么样子的?做成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航天员的“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2台发动机”的作用是________。
18.“神舟”五号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你知道它的航天员是谁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要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多积累。
A“类似”读音错误,应读作“类似(sì)”。
B“沧海一粟”读音错误,应读作“沧海一粟(sù)”。
C读音正确。
2.B
【解析】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宇宙生命之谜》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逻辑顺序,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人类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迹象,而人类将继续用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文章字里行间体现出科学小品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准确性。所以A是正确的。
C中,结合阅读需要精读和略读,对于“关系不大”的内容应该要略读,所以C错误。
4.C
【解析】
【详解】
A不但而且运用错误,应是转折关系:虽然但是。
B前后句子的关系应为转折,而且换:虽然。
C如果运用不当,应换为:一旦。
5.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 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课文写了生命存在需要的条件有以下几个: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2.本文从生命存在的条件和科学的观测事实等角度,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6. 八 四 地球 14% 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与填空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与填空。
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天文学中把地球与火星称为兄弟行星。质量为地球的11%。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橘红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星”,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此题要求学生拟写保护地球的广告语,这是一个开放性题型,广告语尽量运用对偶修辞,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示例: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7.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要浏览即可。文章中有的信息可能不明确,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这位同学告诉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文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需要仔细读,关系不大的只需要浏览即可。文章中有的信息可能不明确,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加以判断。
8. 放学了,只听见铃声,只听见同学们欢呼。 整个任务被我们完成了。 碧绿的小河,像一条玉带。
【解析】
【详解】
1.考查学生的修辞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运用“只听见……只听见……”写句子,能做到语意连贯即可。
2.“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把“把”字句后面人或物放到句子前面,“把”句子中的“把”改成“被”。
3.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像”意思的前提下,根据例句分析是一个比喻句,用“像”字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
1.放学了,只听见铃声,只听见同学们欢呼。
2.整个任务被我们完成了。
3.碧绿的小河,像一条玉带。
9.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10. 揭露 观察 凋谢 抵挡
11.科学家们对火星作观测。火星上颜色明暗的变化,是由于风把火 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而造成的。
12.①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②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③火星表面温度很低。④火星上没有磁场。
【解析】
【分析】
9.
此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
结合原文火星上颜色四季变化,“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这两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因此用:不是……而是……。“找到了水汽”“含量极少”表示水是有的,但是很少,是转折的关系,因此用:虽然……但是……。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揭开”的意思是使暴露出来。故其近义词可以是:显露、显现、揭露等。
“观测”的意思是观察并测度(情况)。故其近义词有:观察、察看等。
“枯萎”的意思是干枯萎缩。故其近义词有:枯败 、凋谢等。
“抵御”的意思是抵抗;抵挡。故其近义词有:抵抗、保卫、抵挡等。
11.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文章。
阅读第一自然段“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引起的颜色明暗变化。”由此可得出答案:火星上颜色明暗的变化,是由于风把火 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而造成的。
12.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及整合能力,注意认真阅读文章分析。
阅读第二自然段“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是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这里可以看出火星含水极少,是干燥的星球;“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可以看出火星含氧量少,大气层稀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这里可以得出火星辐射大。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13. 接通 制定 调整 传送
14. 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 救生
15.模样:一口大小的长方形、球形和正方形等,食物表面涂有一层可食的保护膜。好处:一口一块,既方便简洁,又不会掉屑,可以避免食物碎屑散落在舱内飘浮。
16.没有床和被子,也没有枕头,睡在睡袋里,睡两次,一次为三四个小时。
17.能够精确调整飞船飞行姿态和运行轨道。
18.杨利伟。你们冒著生命的危险去太空为人类做贡献,你们带回来的照片让人类明白了要爱护地球,不然人类以后就会濒临灭绝了。
【解析】
【详解】
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动词+名词”,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3.4.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