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12*故宫博物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蟠桃(fān) 猜测 起原 揭开
B.辐射(fú) 拍摄 能源 昼夜
C.陨石(sǔn) 枯萎 因素 里论
D.着陆(zháo) 培养 观测 尚未
2.“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绝不是唯一天体。 B.地球不是唯一天体。
C.地球是唯一天体。 D.地球不是天体。
3.下面的词语与句中加点词意思相近的是( )
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对宇宙来说又是沧海一粟。
A.微不足道 B.可有可无 C.非同寻常 D.多如牛毛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赛场上的表现和平时训练时迥然不同。
B.这个公园里的亭台楼阁造型奇特,色彩鲜明。
C.比赛正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D.他和父亲长得特别像简直是惟妙惟肖。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使我们对故宫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B.《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C.作者是以自己参观的路线作为说明顺序的,这也是故宫由南到北的建筑顺序。
D.说明文中没有详写和略写的区别,而记叙文中有这种区别。
二、填空题
6.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常用阅读方法如下:(1)浏览性的泛读; (2)探求性的速读;(3)品味性的精读:①圈点勾画 ②做批注 ③写读书笔记 ④做卡片 ⑤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 ⑥边读边思考: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 ⑦其他(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 )
7.知识梳理
课文《故宫博物院》中四个材料分别介绍了:
材料一——详尽介绍故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讲述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材料三——截取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部分内容。
材料四——呈现了故宫博物院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通过四则材料,向我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一则材料沿着故宫的____________,按照____________的顺序详细介绍故宫主体建筑,第二则材料讲了有关太和门的故事,第三则材料介绍故宫博物院游览须知,第四则材料以平面示意图的形式让我们直观地看到故宫博物院的全貌。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绘平面示意图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为家人设计一张故宫平面示意图吧,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甲】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托 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乙】龙身周围还(衬托 衬映)着流云火焰。
③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钟楼,全长约八公里。
④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皇帝端坐在宝座上,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文武百官分列左右,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0.选词填空
【甲】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托 衬映)______________。
【乙】龙身周围还(衬托 衬映)着流云火焰____________。
11.选文①②④段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2.这是一段关于“太和殿”屋檐装饰的介绍,放在哪一段中合适?( )
太和殿檐角尖端上的装饰物从左起,第一为骑凤仙人,其次为龙、凤、狮子、海马、天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装饰物越多,建筑等级越高。
A.第①段 B.第②段 C.第③段 D.第④段
13.可否将第①段画线句改为“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为什么?请结合画线句中加点词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介绍太和殿的内容中插入第③段的原因:从内容看__________;从结构看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的高铁
①现在提起火车,在人们的印象里已经不是那响着嘹亮的汽笛声,喘着粗气,冒着黑烟的庞然大物了,人们更多地想到了高铁。
②这个一般以字母G打头编号的交通工具——高铁,通常每小时的速度在250公里以上。有的高铁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这个速度是普通汽车的4或5倍。
③中国的高铁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迅速。我国第一条高铁是2008年建成——从北京到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4年,这仅仅6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网,总运营里程达到16381公里,目前稳居世界各国高铁里程榜首。
④现在人们走亲访友,或是出门旅行,更愿意选择高铁作为交通工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刊登过一篇美国记者所写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距离高铁发车只剩不到半小时了,我依然淡定地走进北京西站,从售票机中取出车票后,轻松通过安检,然后检票,上车。5分钟后,列车准时驶出站台。这段描写就是乘坐高铁的真实写照,它的方便快捷,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高铁的服务也很周到。工作人员会经常打扫车厢,让环境保持整洁,还会为你送来可口的饮食,广播喇叭里不时会传来播音员亲切的话语,让人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另外,和飞机相比,高铁的正点率很高。高铁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一般不受风、雨、雪、雾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铁票价便宜。比如从西安到北京,乘坐高铁二等座,票价是515.5元。而飞机经济舱票价总计要680元,高出高铁票价格的32%。
⑤如今,我国的高铁已经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成功的运营经验驶出了国门,受到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球市场接连斩获订单。中国高铁真正
走向了世界。
⑥朋友,如果你需要出门远行,不妨踏上这现代化高速列车,真正体验一下地球村的感觉吧
15.短文第②-⑤自然段,围绕中国高铁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人们更愿意选择高铁出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
16.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出人们更愿意选择高铁出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自然段中“有的高铁可以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这个速度是普通汽车的4或5倍”,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突出了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些关于高铁的资料中,和第⑤自然段关系最密切的是( )
A.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使北京和天津这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伴随着高铁的发展,朝发夕至和两城一家已经不再是梦想。
B.2013年,香港《文汇报》刊登了铁路专家王梦恕的文章。文中写道:中国拥有从路基修建到机车生产的一套完备的高铁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很多国家所没有的。
C.2015年,中国高铁旅客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高铁旅客年龄在25至55岁之间,搭乘高铁上下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19.春节快到了。在北京西站附近工作的李建是河南郑州人,他想乘坐高铁早点儿赶回家过年。得知单位会在春节前一天下午13:10下班,于是,他上网准备购买高铁车票,搜索出下面的信息。你觉得他应该购买______________车次的列车票最合适。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正确拼读后,结合所在的具体词语选择读音不同的一项即可。
A项中,蟠桃(fān)应为[pán táo],起原应为起源。
C项中,陨石(sǔn)应为[yǔn shí],里论应为理论。
D项中,着陆(zháo)应为[zhuó lù] 。
2.B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A
【解析】
【详解】
此题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A:“微不足道”意思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B:“可有可无”意思: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
C:“非同寻常 ”意思: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D:“多如牛毛 ”意思:像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 形容极多。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和搭配,结合词语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D项。
A项:迥然不同:意思是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B项: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C项:井然有序:指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D项: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所谓说明顺序,就是作者介绍说明对象所采用的先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A.有误,本文是按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并没有明确的先总说后分说的关系。
B.有误,故宫建筑群的特征是: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C.正确。
D.有误,说明文中也有详略之分。
6.边读边想象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阅读方法的掌握。
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阅读的目的调整阅读速度和阅读内容。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常用阅读方法,可以采取浏览性的泛读、品味性的精读、探求性的速读、也可以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或者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阅读。
7. 博物馆的整体布局 太和门被烧 平面示意图 中轴线 由南到北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故宫博物院》是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课文按照游览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这个文本针对同一主题共有四则材料。
材料一是一篇比较完整地、详细地介绍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说明文;
材料二是记叙为 的一个小片段,讲到了太和殿被烧毁,经过十八年的等待,面对缺少建筑数据的难题,在梁九的的努力下重建的往事;
材料三是一幅故宫博物院有关开放与服务的网页,提供了参观方案;
材料四是一幅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选自2016年12月的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8.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美丽的彩虹像一座七彩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我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了改写句子。
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把“不能不”去掉。
改为反问句,把“不能不”改为“怎能不”,加语气词,结尾用问号。
2.本题考查仿写比喻句。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学生容易搞混比喻句和“像”字句,在这里教师要明确,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根据积累,写出一句比喻句即可,要有什么比作什么。示例: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成分赘余,去掉“之一”。
9. 午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联系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内容,《故宫博物院》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从午门→端门→汉白玉石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的内容,按游览路线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即可。
10. 衬映 衬托
11. 外观 内景 用途
12.A
13.不可,原句以具体数字“二十八米”“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说明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宫殿,突出太和殿的雄伟壮观。
14. 强调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点明紫禁城作为权力中心的政治地位 为后文介绍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做铺垫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衬托:指陪衬,使明显突出。衬映:衬托映照甲:分析语境,本句的句义是白色栏杆与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共“同映照,达到了‘色彩鲜明,雄伟壮丽’视觉效果,所以应用衬映"”。乙:分析语境,“流云火焰”与龙身,前者为次,后者为主。前者是为了烘托龙的气势,所以应用衬托。
11.
考查语段內容。第一段:本段介绍了太和殿的高度、面积,在天空之下的辉煌与它正面给人的“色彩鲜明、雄伟壮丽”的观感。本段揎写的是太和殿的外观。第二段:本段描写了太和殿正中的方台,方台上面的宝座,宝座背后的雕龙屏,方台两边的金柱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梁枋间的彩画。本段指写的是太和殿的内景。第四段:本段介绍了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介绍的是它的用途。
12.
读文可知,第一段介绍的是太和殿的外观,第二段介绍的是太和殿的内景,第三段介绍的是太和殿的建造位置,第四段介绍的是太和殿的用途。题目中的给出的语句介绍的是太和殿檐角上的饰物,是站在殿外看到的,所以应放在介绍其外观的第一段。
13.
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原句中列举了准确的数字二十八米“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介绍了太和殿的高度和面积,从而证明了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更易使读者信服,使读者能直观的感受到太和殿的雄伟壮观。而改句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所以不可改换。
14.
考查语段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第三段介绍的是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而且“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这种建筑布局,强调了紫禁城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理念。从结构上来看,正是因为太和殿建立在中轴线上,地位尊崇,所以才会把太和殿作为举行一些重大典礼的地方,所以第三段为下文做了铺垫。
15. 高铁速度快 高铁发展迅速 高铁已驶出国门(或高铁走向了世界)
16. 方便快捷 服务周到 正点率高 票价便宜
17. 列数字 作比较 高铁速度快
18.B
19.G87
【解析】
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