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古典诗词鉴赏——“畅游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专题古典诗词鉴赏——“畅游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5 22: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畅游山水田园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山水田园是文人通达时的一串愉悦身心的音符,也是他们失意时的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山水田园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古典文化的一片美丽的风景。山水田园诗是古诗词中重要的流派,它影响着其他诗歌写景抒情。这类题材的诗词在必修、选修中占很大比例,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本主题单元由三个专题组成:一、体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风格;二、鉴赏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三、写作拓展——山水田园在我心。这三个专题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习学习兴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本主题单元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整合网络资源、朗诵、小组讨论、比较阅读、师生交流、写作展示。
通过这个主题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有系统深入的认识,陶冶其热爱山水田园、珍爱自然的情怀,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从古人身上提升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
2. 反复诵读,品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背诵名篇、默写名句
3.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手法、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的常识、代表作家及作品、诗评,整合信息
2. 通过比较阅读、分组讨论、老师点拨、分析名家赏析掌握意象、手法、主题的鉴赏
3. 通过配乐朗诵会、书法展示、读后感提升对古诗词的探究热情
4. 改写诗歌为散文,由阅读经典拓展延伸到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味山水田园诗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作者的情感之美、人性之美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3.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对应课标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5.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6.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7.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8. 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9.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有哪些方面?
2.文人的山水田园情怀缘何而来?
3.古人的山水情怀给我们以怎样的启发、感悟?
4.你怎样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专题划分
专题一:体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风格
专题二:鉴赏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专题三:写作拓展——山水田园在我心
专题一
体味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风格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山水田园诗的意境风格,是对这类诗歌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本专题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该类诗歌的发展、代表作,有感情的诵读,描写诗中的景色画面。
学习活动:1.运用网络搜集整合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诵读、书法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ppt展示山水田园画面,结合诗歌阅读启发学生想象,描写诗中的画面。
学习成果:1.整理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知识到学案;
2.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3.写200字的景物描写的文字。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作家及作品、对其他题材诗歌影响;
2.诵读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3.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根据诗歌总体感受写出描写景物画面的文字。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通过网络你认为山水田园诗发展有那几个阶段?
2.各阶段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3.你喜欢哪首诗?如何有感情的朗诵?
4.这些诗歌给你怎样的感受?语言有何风格?
5.找出这首诗中的意象,展开联想你还想到哪些景物?展开想象,用什么词语修饰这些景物?
6.请根据你以上积累的意象、词语,结合诗歌意境感受写200字的文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语文(必修)》1-5,《唐诗宋词(选修)》课本,导学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教室宣传栏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导入主题单元。通过网络搜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2.同桌讨论并整理导学学案的相应内容,投影仪展示学生学案成果;
3.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自读体会,然后登上讲台,配乐朗诵。师生讨论交流朗诵的技巧。在小组内朗诵评价,各小组推荐代表朗诵。
4.找出你喜欢的那首诗中的意象,并启发学生联想更多的意象,想象这些意象特点,用合适的词修饰形容。
5.根据以上联想想象的成果,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写景的文字。
6.投影同时朗诵来当堂展示部分学生写作成果。课下小组推荐,将佳作张贴在教室宣传栏。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朗诵声情并茂。
3.能写出贴合诗歌意境的描写性文字
专题二
鉴赏评价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鉴赏诗歌是教学大纲和高考要求达到的能力,是在上个专题基础上更深入的欣赏诗歌,也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学习内容:意象的寓意、景物描写的手法、思想情感。
学习活动:1.比较阅读;2.小组讨论;3.完成导学学案练习;4.写鉴赏文字
学习成果:1.比较法分析诗歌;2.总结归纳鉴赏方法;3.写200字鉴赏文字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意象分析把握诗歌意境主题
2.掌握常见的写景手法
3.知人论诗,分析作者际遇与作品主题的联系,归纳山水田园诗的几种主题。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山水田园诗中的常见意象有何寓意?
2.山水田园诗中描写怎样的画面?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分析。
3.写景的角度有哪些?描写的手法有哪些?并分析。
4.作者有怎样的情感?并分析。
5.从诗歌的意象、手法、主题等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语文(必修)》1-5,《唐诗宋词(选修)》课本,导学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教室宣传栏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将上课时描写的意象列举出来,小组讨论其情感意义、象征意义。各小组投影展示;
(1)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2.阅读《归园田居》分析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烟等意象描写出的画面有何特点;
《过香积寺》分析古木、深山、径、钟、危石、青松等意象描写出的画面有何特点;
3.比较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异同,分别写出怎样的意境,小组讨论。完成导学学案,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
4.阅读《过故人庄》分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完成导学学案,投影展示学生分析,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形成规范的答题思路。
5.朗诵《归园田居》《过香积寺》《过故人庄》体会其意境、情感。
第二课时
1.齐读《归园田居》。小组讨论这首诗写景的角度:远近高低、视觉听觉、动静结合。
补充:白描。
2.利用网络搜集写景的手法,并整理例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小组内相互纠正补充,完成导学学案,投影展示,老师补充。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衬托(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阅读王维《山居秋暝》、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分析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反衬哀情。师生讨论互动。
4.有感情的朗诵这节课涉及到的诗中的一首诗。并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写200字文字。
第三课时
1.小组讨论梳理前两课时中诗歌的主题。
2.完成学案李白《望庐山瀑布》、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江村》苏轼《题西林壁》的主题分析,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山水田园诗的几个主要主题:①对大自然的喜爱;②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③表现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3.小组讨论:诗歌主题与诗人的境遇有怎样的联系。小组代表发言。
4. 赏析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200字的鉴赏文字,当堂朗读投影展示。
教学评价
1.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有较高的热情;
2.发言声音洪亮,表达流畅;
3.完成赏析短文的写作。
专题三
写作拓展——山水田园在我心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该专题是对诗歌鉴赏阅读的延伸,以古诗文、山水田园为题材的作文是高考考场作文中的一阵清风,是写作的亮点。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古典诗词、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
学习内容:写作
学习活动:
1.思考:从这些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以“走进×××的山水(田园)”为题写一篇点评诗人的短文;
2.思考:山水田园给你怎样启发?你对其有怎样的感情态度?以“山水田园在我心”为话题写800字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能将诗歌鉴赏中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写作中。
2.对古人有正确的认识评价,对山水田园有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在前几个课时的学习中学到哪些艺术手法?
2.写作的主题立意、结构怎样构思?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语文(必修)》1-5,《唐诗宋词(选修)》课本,导学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教室宣传栏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总结归纳前两个课时所学的艺术手法
2. 思考从这些诗歌中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以“走进×××的山水(田园)”为题,就一个文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3.小组之间互批互改,推荐佳作朗读展示
第二课时
1.反思上节课写作中的不足并写出这些不足
2. 思考:山水田园给你怎样启发?你对其有怎样的感情态度?以“山水田园在我心”为话题,写800字文章。
教学评价
1.借鉴诗歌中的艺术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对古诗词、对文人有客观的评价,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恰当抒发感情
3.积极参与讨论修改的写作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