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宋词的忧伤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1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文人总是寂寞的,文人在词中更表现了忧伤,本单元拟通过关注宋代词人在词中表现出来的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孤独忧伤。
本单元学习基于学生对古代文人的了解,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忧国忧民的词人。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体会宋词的孤独,感悟词人的的参政意识,主要从《桂枝香·金陵怀古》、《扬州慢》、《小重山》。专题二,怀才不遇的词人。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唐诗宋词》中有关怀才不遇的词,体会词人生命意识,试着从《临江仙》《定风波》《水龙吟》等词中体会文人强烈的自信在困境面前表现了如何的旷达。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宋词,准确体会词人的情感。
2.了解词人(苏轼、晏殊、黄庭坚、李清照、姜夔)的经历、品行。
3. 引领学生更好的鉴赏宋词,体会词人的孤独寂寞。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知识卡片,展示几个词人的经历、故事。
2.小组合作,准确探讨宋词的情感。
3.设计写作片段,体会文人的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融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词人的社会意识,养成自我的社会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担起某种社会责任、使命品行。
对应课标
《山东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为什么说词人有如此的忧伤?
2.你认为文人的个人价值如何体现的?
3.你如何评价文人的忧伤?
专题划分
专题1:忧国忧民的词人
专题2:怀才不遇的词人
专题一
忧国忧民的词人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0.5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次专题活动主要让学生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扬州慢》、《小重山》三首词,了解王安石、姜夔、岳飞的经历,体会他们的苦恼,及他们的参政意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王安石、岳飞、姜夔。
2.认识词人在词中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意识。
3.鉴赏词人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词人的忧国忧民表现在哪里?
1.王安石、姜夔、岳飞的忧伤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2.三个词人的忧国忧民的异同?
3.你通过三首词有何情感的收获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诵读:谈谈词人的孤独忧伤,说说忧伤的原因及自己的情感变化。
2.找学生朗诵,进行情感把握。
3.讨论:词人的忧国忧民分别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4.找三个小组代表,表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
1.体味词的语言,体味修辞。
2.试着探讨词人为代表的文人个人价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3.小组展示个性化答案,不必拘泥于答案。
4.背诵三首词。
5.试着写一段200字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忧国情怀。
教学评价
1.诵读是鉴赏的重要环节。
2.问题的探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表现。
3.小片段是训练学生写作,也是让学生深刻体会社会意识。
专题二
怀才不遇的词人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0.5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阅读《临江仙》《定风波》《水龙吟》等词,从中体会文人强烈的自信在困境面前表现了如何的旷达。研读中国文人是如何在无尽的苦难面前,成就了伟大的人格。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了解苏轼人生坎坷的经历,体会他的旷达。
了解辛弃疾,体会他的怀才不遇的悲伤。
感悟人生的寂寞,如何对待忧伤。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词人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坎坷的?
请问苏轼与辛弃疾在词中的表现是否相同?
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的坎坷困境?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图书馆查阅苏轼及辛弃疾
常规资源
高中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苏轼、辛弃疾,可做成手抄报。
诵读三首词,说说初读的感受。
小组讨论词人是如何面对政治上的坎坷的?
4.小组代表发言。
5.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鉴赏。
第二课时
1.小组内部交流鉴赏的成果,推荐好的成果。
2.小组代表展示鉴赏的成果。
3.探讨苏轼与辛弃疾在词中表现的情感的异同?
4.小组派代表将成果写到黑板上一起探讨。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你如何面对困境?
6.背诵两首诗。
教学评价
1.查阅资料,有利于诗词的理解。
2.小组的合作,有利于情感的共鸣。
3.情感异同的探讨是为了学生个性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