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3 古诗三首 课后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象更新 截然不同 青面缭牙 随心所欲
B.张灯结彩 悠哉游哉 荒芜人烟 春风拂面
C.哄堂大笑 行善极德 得意扬扬 垂头丧气
D.能歌善舞 天涯海角 无济于事 千门万户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皎皎(明亮)河汉女 B.纤纤擢(洗)素(白)手
C.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A.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B.歌曲诗文的段落。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A.指云南昆明。 B.指春天的京城。
5.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6.下列诗人的姓氏按音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杜甫 ②苏轼 ③孟浩然 ④柳宗元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④②③
二、填空题
7.理清脉络。
1.《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分别以________、七夕节和________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写作背景。七夕节是为纪念__________而设的节日,传统习俗有_________等。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织女的悲伤与无奈,但是又希望人们是希望的,因此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体现。
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营造了_____________的环境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_____________。
8.解释关键词。
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____________ 脉脉不得语。 脉脉:_____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 汉宫:_______________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中庭: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9.赏析下列各诗句。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子练习。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1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1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17.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8.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略
2.B
【解析】
略
3.A
4.B
【解析】
略
5.C
【解析】
略
6.A
【解析】
略
7. 寒食节 中秋节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月圆人缺、静寂孤苦 自己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解析】
略
8. 指织女星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即庭中,庭院中
【解析】
【详解】
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皎皎河汉女:明亮的织女星。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脉脉不得语:无法用语言交谈。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中庭地白树栖鸦: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9. 这是写景句。“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可望却不可即,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 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解析】
略
10. 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浑身肿胀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柔弱的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解析】
略
11.冷露无声湿桂花 不知秋思落谁家
12. 乌鸦 露水 桂花 凄清、孤寂
13. 地白 空明皎洁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14.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5.C
【解析】
11.
本题考查古诗默写。全诗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乌鸦、露水、桂花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气氛。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义的赏析。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学生结合自己的课下积累回答即可。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释义: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的情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清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释义: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C项“没有这份思绪”错误,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16.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7. 苏洵 苏辙
18.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表达出作者从苦闷的悲观中走出来,达到豁达乐观的人生境界,从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怀坦荡的达观,留给后人无尽温暖与美好。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解析】
16.考查对古诗词标题的了解。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水调歌头,标题是明月几时有。
17.考查对作者的了解。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朝及宋朝出现的八位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唐朝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宋朝文学家: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明朝散文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的名称从此流传于世,其文章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正统和权威。
18.此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翻译语言要简练明确。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19.考查对诗句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诗句含义。理解了诗句含义解答此题就容易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
20.考查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此题类一般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等,此题在了解全诗的基础上,可联系背景,抓住关键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分析 即可。
21.考查对古诗词的积累运用能力,平时要注重积累,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