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5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后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畏惧(jù) 凄(qī)凉
B.寂寞(mò) 聊(liǎo)天
C.栅(zà)栏 挑剔(tī)
D.覆(fù)盖 稍(shào)微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旦(dàn) 书籍(jí) 亲吻(wěn) 含情脉脉(mò)
B.汤匙(chí) 坚劲(jìng) 花圃(pǔ) 锲而不舍(qì)
C.徘徊(huái) 干脆(cuì) 酸碱(xián) 烈火焚烧(fén)
D.聊天(liáo) 挪移(ná) 目标(biāo) 阳光明媚(mèi)
3.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 )
A.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 B.不活动,固定
C.极,甚 D.无知觉
4.“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句中的“忧伤”用( )替换最合适。
A.悲伤 B.忧虑 C.难受 D.忧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B.传承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小学生是培养良好的阅读外国文学名著习惯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阶段。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二、填空题
6.课文回放。
(1)课文《 鲁滨逊漂流记 》按照________的顺序写的。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件事。
(2)鲁滨逊身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贵的品质。
7.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天( )海( ) 前所( ) ( ) 荒无( ) ( )
重( )天( ) 与( )隔( ) 焉知非( )
1.无论远在( ),还是近在咫尺,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昔日( )的大沙漠,如今变成了繁华的石油城。
三、语言表达
8.体会下面句子加点部分的表达特点,再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仿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2.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备选词语:喜欢 厚 盼望 吵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11.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12.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 )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13.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老人与海(节选)
这是老人没打到鱼以来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远,把陆地远远抛在后面。天还没大亮,他就撒下鱼食。突然,他看见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绿杆急急地坠到了水里,接着钩丝动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处,一条马林鱼正在吃着钩尖和钩把上的沙丁鱼。他拉那钩丝,觉得有一条硬邦邦的东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鱼不慌不忙地游着,鱼、船和人都在平静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钩丝放在脊背上,又把钩丝握紧在手里,他拼命支撑住身子,抵抗着大鱼给钩丝的拉力。四个钟头以后,那条大鱼依旧拖着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钩丝,他想:我拿它没办法,它也拿我没办法。这时他多么需要男孩儿的帮助啊。然而他又可怜起那条大鱼来: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鱼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气变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弯下腰倚在船头上,这样舒服些。
太阳升起来了。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拉力。老头儿的手让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钩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蓝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觉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
“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一遍又一遍地祷告,请求上天保佑。
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钩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钩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着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说道:“不坏。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第三天,那鱼开始打转儿了。老人拼命地拉紧钩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钩丝拉回一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痛了眼睛和脸上的伤口。他不断地收紧钩丝,却突然感到眩晕起来。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洒在头上。老人拼命拉紧钩丝,看见鱼尾巴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洒,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鱼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鱼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浪花溅了老人一身,溅满一船。一会儿,那鱼仰面朝天,银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来,它终于死了。
15.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写到老人希望“去梦见狮子”,原因是( )
A.狮子代表着野性、不服输,老人希望梦能给自己带来力量和勇气。
B.老人家里圈养着狮子,他非常想念它。
C.狮子的勇猛与眼前的大马林鱼很相似。
17.从画“ ”的句子中老人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_。
18.“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一句中的“了不起”说明_________,从“一定”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
19.短文体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略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B 锲而不舍 qiè C 酸碱 jiǎn D 挪移 nuó
3.A
【解析】
略
4.B
【解析】
略
5.A
【解析】
略
6. 时间 岛上遇险 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 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勇敢坚毅 勤劳善良 积极乐观 富于智慧
【解析】
【分析】
【详解】
(1)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文中写了这几件事:流落荒岛→建房定居一养牧种植→救“星期五”一回到英国。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会的故事。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滨孙的坚强毅力、勇敢面对的可贵品质。
7. 涯 角 未 有 人 烟 见 日 世 绝 福 天涯海角 荒无人烟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词语的累积。要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字要符合词语的完整性,注意不要写错别字。选词填空应该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天涯海角:形容极偏远的地方。
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重见天日:比喻脱离黑暗的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与世隔绝: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
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1.本题填入“天涯海角”,指不论在远方还是近在咫尺,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情谊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2.本题填入“荒无人烟”,指曾经的大沙漠十分荒凉,没有人家,如今变成了繁华的石油城。
8. 盼望 我们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眨眼间就到了。
【解析】
略
9. 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没有用。 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也不必介意。 鲁滨逊不得不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鲁滨逊看到痕迹和人骨。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写句子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完成改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和缩句等练习。
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改标点,将问号改成句号;二是去掉反问词和反问语气词,三是将否定变肯定或将肯定变否定。最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要确保句子意思不变。
改双重否定句,我们给句子在恰当的位置加上合适的双重否定词,如“不得不”“不可能不”等,使句子通顺,且意思不变即可。
根据缩句的原则,删去主谓宾的修饰词,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即可,要注意的是由“和”“及”连接主谓宾的中心词要留下。
10.B
11.C
12.①③
13.示例:林俊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扶着走向自己的办公桌工作。
14.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解析】
10.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语段“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可知林俊德献身祖国核事业的精神。
11.考查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马兰是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名称,是林俊德战斗生活的地方,他临终前的唯一心愿是回到马兰,表现了他对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②马兰是一种在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象征着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扎根边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
③以“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为题,表达了人们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深切怀念。
12.考查结尾句的作用。文末作用有: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题目为《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照应标题,点明题意。以此为结尾,有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13.考查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可知。
14.考查对人物态度的理解能力。结合句子“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可知林俊德对于牺牲个人利益并不后悔,为自己能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而感到自豪。
15.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最终将鱼刺死。
16.A
17.捕鱼经验非常丰富
18. 大马林鱼体积大,力量强 老人意志坚决
19.短文体现了老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品质。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概括的时候把握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段文字中的主人公是老人,主要的事件是和大马林鱼搏斗,最后的结果是将鱼刺死。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又一个夜晚到来了。老人趁鱼安静的时候睡了一觉。他梦到了漫长的黄色的海滩,梦见了狮子。突然,那根钩丝飞快地从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来,急忙抓住钩丝,把它绷得紧紧的。只见那鱼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可以得出老人希望“去梦见狮子”,原因是狮子代表着野性、不服输,老人希望梦能给自己带来力量和勇气。
17.
本题考查的是对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从这句话中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的捕鱼经验非常丰富。
18.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其中“了不起”的意思是杰出,超乎寻常。在这句话中说明了大马林鱼体积非常大,力量也非常强。“一定”是(形)规定的;确定的。②(形)固定不变;必然。③(副)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所以从“一定”这个词可以体会到老人的意志坚决。
1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老人拼命地拉紧钩丝,鱼每转一圈,他就把钩丝拉回一段。两个钟头以后,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骨头也累酸了。他觉得眼前有黑点儿在晃动,汗水渍痛了眼睛和脸上的伤口。”“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鱼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鱼叉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等老人捕鱼的过程都可以看出老人坚强不屈、永不服输的品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