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课后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课后达标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07:5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7*汤姆 索亚历险记(节选) 课后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航海(háng)  僵硬(jiāng) 混乱(hún) 稍微(shāo)
B.木筏(fá) 简陋(lòu) 恐惧(jù) 草莓(méi)
C.畏惧(wèi) 野蛮(mǎn) 叛乱(pàn) 覆盖(fú)
D.帐篷(péng) 栅栏(cè) 犬牙(quǎn) 缺乏(fá)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滔滔不绝 绝:完全。
B.不毛之地 毛:指草木等。
C.闻所未闻 闻:用鼻子嗅。
3.《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讲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  )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多瑙河 D.密西西比河
4.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江 乔埃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二号”指(  )
A.某个旅馆的房间号码 B.另一个藏宝藏的地方
C.海盗中的副首领 D.写有“2号”两字的山洞
5.《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正确的顺序是( )
①汤姆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②汤姆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③汤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④汤姆和哈克到鬼屋寻宝;⑤汤姆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②④⑤
二、填空题
6.理清脉络,内容梳理第三步。
1.找出文中的一个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当汤姆和贝琪从山洞脱险回来后,他躺在沙发上,给身边热切的听众讲述_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可见他在历险中获得了极大的________,他觉得自己是一个__________。
7.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疲惫 呻吟 喧嚷 敞篷 诚心诚意
簇拥 吹嘘 摸索 荒唐 滔滔不绝
喧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滔滔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按要求写句子。
1.她每次抬起头侧耳听上好久,然后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
仿写:__________一 边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再用所填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 )碰巧是晚上,他绝不会看见那一小块太阳光,也( )找不到这条通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0.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11.从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
12.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的精神。
13.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5.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____,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_________
16.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____,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请作一条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末第⑨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2.B
【解析】

3.D
【解析】

4.B
【解析】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名著阅读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是(美国)国作家(马克吐温)写的。课文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一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读完全文,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勇于探险,机灵顽皮,讲义气,面对困难临危不乱,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当“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的孩子)。
6. 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 敢于探险、追求自由 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 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满足 英雄
【解析】

7. 喧闹,吵闹。 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解析】

8. 她 上学 照顾生病的母亲 如果 就 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句中是并列关系,仿写时注意前后的内容要合理,示例:爸爸一边看着报纸上的新闻,一边吃着早餐。
2.这道题考查学生关联词的掌握与运用。通读所给句子,可知这是假设关系,用假设关系关联词即可,注意还需要用这个词语造句。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9. 力量是源泉。 要想取得好成绩,难道不需要刻苦学习吗? 全部敌人被战士们消灭了。
【解析】
【详解】
(1)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否定词或肯定词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陈述句”改“被字句”的方法是:A.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并在词下面加上点。B.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C.把动作词后面的全部移到“被”字的前面。
10.转 钻 拉 扯
11. 攮 抽 扎 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12. 老人和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13.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14.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永不言败,宁折不屈的精神。
【解析】
10.转:改换方向、位置、形势、情况等。
钻:穿过;进入。
拉: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
扯:拉拽。
11.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老人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1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选文主要描写了老人和鲨鱼搏斗的情景,表现了老人积极奋起,永不言败的精神。
13.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他是在困难面前自保的行为。这是合情合理的。
14.“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难低头,这就是老人交给我们的哲理,生命的意义正是如此啊!像老渔夫这样的强者,无论他们最终的挑战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他,展示给我们看的不仅是不屈与顽强,也是人类精神中最高贵的自信!
15. 运气(或: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 踏实和韧性。(或引用文中的“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胜利的”)
16.“难题”是指:因为父子意见不一,对乌龟取胜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弄不清楚。或:教育子女时,因为子女有自己的思考.不能顺从大人,又无法说服子女,父亲感到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教育引导是好。
17. 似听非听;或:神情困惑 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或: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
18.a.对书本知识,对前人的观点不要盲从。b.现在的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个性,不同于以前规规矩矩的孩子了。 c.竞争中的实力最重要,不能满足于蛮干、苦干。 d.孩子是有创新思维的,要提倡、鼓励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e.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和心理特点。
19.唉!现在这孩子怎么这么固执。这么难教!是怎么回事嘛!是什么歪道理嘛!无可救药! (或:是啊,孩子说的也有道理啊,可这个故事从来都是这个理啊,现在的孩子啊,不同了哟……)
【解析】
15.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第③段: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底⑥段:“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
16.此题考查标题重要词语的含义。“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是指做父亲的无法说服子女而感到左右为难。答此题要通篇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标题或某一部分内容上,否则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颇。
17.此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读懂文章内容是作答的前提。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似听非听。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首先要读懂题干的要求,即什么是态度,什么是细节;然后通过阅读第③,④自然段进行筛选并提取关键词语。
18.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性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本题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可从孩子的角度、父亲的角度、教育的角度等考虑答案。
19.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理解爸爸为什么会出现“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顽然落在膝盖上”这样一种情况,并能联系这个内容写出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即可。内容要么是对孩子分析的理解,要么是对孩子分析的否定并由此产生的困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