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后达标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摹本 抹面 保鲜膜
B.似的 舐犊情深 始终
C.契税 雕栏玉砌 奇妙
D.骁勇 枭雄 气凌霄汉
2.下面词语中的“望”有与其它三个意思不同的一项( )
A.盼望 B.渴望
C.希望 D.远望
3.“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对这个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
B.“!”是通过探索,还是解决不了疑问,发现不了真理,因而感到惊叹。
C.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讲了三个故事,对它们的共同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个故事都是讲从生活中偶然发现的问题。
B.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C.三个故事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D.三个故事都是先写研究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最后写发现问题。
5.下文横线上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道路上的分歧给未来带来了不确定性,然而又不是不可把握的。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种力量把你往那边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力量把你往这边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欺骗你,引诱你,逼迫你 教育你,引导你,爱护你
B.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C.引诱你,逼迫你,欺骗你 引导你,教育你,爱护你
D.引诱你,欺骗你,逼迫你 爱护你,教育你,引导你
二、填空题
6.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理解画线词语的意思。
建树 敏感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花圃 蚯蚓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句子品析。
1.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句中的“?”指的是________,“!”指的________________。
(2)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过把“?”拉直变成“!”的经历吧,请你用简练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这句话点明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若能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____,看到____,并______,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8.用不同的关联词合并下面两个句子。
你用心倾听。 你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姐姐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向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
④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作者:叶水烈)
10.阅读选文中画“ ”的部分,回答问题。
(1)“?”指的是___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___
(2)对这样写的好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颖有趣,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避免了啰唆的表达,更加通俗易懂。
C.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在开头提出了________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
13.选文中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之后就找到了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很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课外阅读。
从小就爱问“为什么”
爱迪生是人类科学技术史上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之相比。
那么,爱迪生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呢 在他身上,可以发现远大的事业心、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他曾说过:“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可见他的成功与他强烈的事业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同时也离不开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小时候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8岁时在学校读书,因爱提问题惹恼了老师,只上了3个月的学就被学校以“头脑愚笨不堪教化”而赶出了校门,从此再也没有进过任何学校接受正规化教育。开始时,爱迪生是在母亲指导下自学;12岁时,他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从此便开始了他边谋生一边学习的生涯。
遇事爱问“为什么”,这是爱迪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走向成功的开始。
在一般孩子的眼里,大自然是供他们游玩的场所,但在爱迪生眼里,它是一个个问题的迷宫。如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等等,他便在心里琢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迪生从小就发爱动脑筋,发现什么不明白的事情,碰上他觉得应该明白的事情的道理,他的问话就会多起来,而且这些话中都是一个内容:为什么 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5.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 )
A.他有远大的事业心。 B.他从小就爱动脑筋。
C.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D.他有顽强的毅力和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
16.联系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17.第3自然段中列举了爱迪生“8岁时”和“12岁时”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是怎样理解爱迪生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略
2.D
【解析】
略
3.B
【解析】
略
4.D
【解析】
略
5.A
【解析】
【详解】
略
6. 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解析】
略
7. 发现的问题,不断地追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发现了真理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我对许多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后来通过查工具书、向老师请教,终于弄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见微知著 问题 本质 不断探索 只要明天天气晴朗,我们就可以一起去春游。
【解析】
【详解】
1.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概括说明千百年来的科学真理的发现,都是在发现者、创立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发现为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事例即可,答案不唯一。
2.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关联词造句先明确的所给关联词的关系,然后造句即可。“只要……就……”是条件关系。
8. 因为你用心倾听,所以你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你如果用心倾听,就会听见花开的声音。
【解析】
略
9. 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我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解析】
略
10.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
11.不能。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1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首尾呼应
13.①见微知著;②善于发问;③不断探索。
14.B
【解析】
10.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1)由“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发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句话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解决疑问”,这三个词语不能调换顺序,因为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疑问,调换顺序则不符合实际。
12.
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在开头提出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结尾又重中了这个观点“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样的写法叫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和严谨,使主题更加突出。
13.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由“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可知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14.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本文例举了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诉了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深入地思考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所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5.C
16.示例:这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 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
17.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
18.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长期坚持不懈地勤奋努力。
【解析】
15.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最后一段语句“为什么?正是这种从小就爱思考、动脑筋、永不满足的性格,使他逐渐走上了科学的发明创造之路,并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分析可知,爱迪生走向成功的开始是他遇事爱问“为什么”。
16.
本题考查文章阅读理解与补充内容能力。可结合前文语句“天空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声越来越大,闪电越来越密”,围绕“为什么”展开分析。一般来说遇到打雷天气就会想到“为什么下雨之前就会打雷打闪呢”“雷的声音和闪电的亮光是怎么来的呢”等,补充时注意符合题意即可。
17.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通过熟读本文,爱迪生8岁因爱提问题而惹恼老师,12岁时,为了能到一家大型图书馆读书学习和免费阅读报刊,在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据此结合第三段的第一句“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爱观察事物、爱动脑筋、爱提问题的性格。”分析。
18.
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此句话说明汗水比灵感更重要,解答时可围绕“成功成才”展开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自由发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