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11: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年级下册 1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与“山路上苍翠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相对应的诗句是( )
A.小溪泛尽却山行 B.绿阴不减来时路
2.“迟日江山丽”句中“迟日”的意思是( )
A.落山的太阳 B.迟到的太阳
C.春天白日渐长 D.早晨的太阳
3.《三衢道中》的作者是(  )
A.杜甫 B.白居易 C.曾几 D.苏轼
给划横线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4.泥融飞燕子( )
A.泥土湿润 B.泥土融化
5.迟日江山丽( )
A.迟到的日子 B.春天白天渐长,所以说“迟日”
6.绿阴不减来时路( )
A.树荫 B.阴暗
7.小溪泛尽却山行( )
A.却是 B.再,又
二、填空题
8.读一读三首古诗,根据诗意填空。
①《绝句》的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诗人通过抓住______、_____、_______等春天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春景图。“迟日江山丽”的“迟日”的意思是______。
②《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浏览________省三衢山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出行时________的心情。
③读《惠崇春江晚景》是作者________为惠崇的画作《________》而写的题画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含哲理,写出了诗人的观察和想象。
④三首诗都是写春天的景物,从各诗中描写的景物来判断,可知分别写的是_____(早春 晚春)________(早春 晚春)______(早春 晚春)的景色。
9.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______。泥融飞燕子,_________________。
①将诗句补充完整。这四句诗出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
②前两句诗分别从( )的角度描绘了明丽的春日美景。
A.视觉、听觉 B.视觉、嗅觉 C.听觉、嗅觉
③由诗句可以想到优美的画面,画面中的景物是怎样的呢?填一填。
( )的春风 ( )的花 ( )的燕子 ( )的鸳鸯
④想一想,下面哪幅图不是这四句诗所描绘的画面?( )
A. B. C. D.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鹏四五声。
①诗人看到山路两旁的___________景象,听到树林中传来___________的声音,心情愉悦,游兴高涨。
②如果你和诗人同行,你可能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完成练习。
1.这是一首题画诗,画是北宋名僧_________画的,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_________写的;画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绘了看得见的景物有竹子_________、_________、鸭子、_________、_________等。
3.这首诗哪一句描写了诗人想象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课外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2.“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中的哪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5.把诗中描绘的画面补充完整。
绿色的________掩映着几枝粉红的________。江上春水荡漾,一群________在欢快地嬉戏,它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江水已经变______。岸边长满初生的________和刚刚发出嫩芽的________。这正是________将要逆流而上产卵的季节。
1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三句写的都是诗人从画中观察到的,是真实存在的。
B.第四句是诗人的联想,画中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样写是不合理的。
C.诗人按“江岸—江面—江边—水中”的顺序呈现出了一幅春江美景图。
D.“暖”“欲”两个字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写出了画家的难画之意和未画之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
勤奋的李绅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穷。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颖,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寺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柏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没有字的佛经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一边读一边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这首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成功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劳作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几十次的修改,才写成了《悯农》。他写《悯农》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全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都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小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7.火眼金睛,为加点字注音。
好学_____ 好人_____ 辛苦__________ 幸福_____
18.词语训练营。
“千锤百炼”一般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在文中比喻__________。
19.朗读出第四段中表示“千锤百炼”的语句。
20.“字字皆辛苦”的意思是_______,文中最能表现“字字皆辛苦”的一处细节描写的语句是_______。
21.李绅写《悯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考查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出自:《三衢道中》 作者:曾几朝代:宋原文: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熟练背诵,还要理解诗句的含义。“迟日江山丽”的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在这里“迟日”指春天白日渐长。
3.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作者作品的识记。《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故答案为C。
4.A
5.B
6.A
7.B
【解析】

8. 唐 杜甫 阳光 春风 花草 春日 浙江 轻松愉悦 苏轼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早春 晚春 晚春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作家作品的识记默写及理解能力。
①《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其中“迟日江山丽”中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迟日”的意思是春日。
②《三衢道中》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浏览浙江省三衢山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③《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是他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诗中处处能感受到画里的初春景色,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④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从
9. 春风花草香 沙暖睡鸳鸯 绝句 唐 杜甫 B 轻柔 芬芳 飞翔 悠闲 E 绿树成荫 黄鹏鸣叫 我可能还会看到成熟的梅子,听到溪水流动的声音。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我们平时需认真记忆诗句和相应的文学常识,注意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春天阳光普照,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花草的芳香”。因此第一句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第二句主要是从嗅觉角度来写的。本题选B。
本题考查想象画面 的能力。根据诗句内容,发挥想象,即可完成本题。如我们可以由“春风花草香”想象到画面中的春风是轻柔的,花是芬芳的。
本题考查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的能力。B项画的是飘落的树叶,《绝句》中没有描绘此景,所以答案是B。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想象的能力。第①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路上绿树成荫,不亚于来时之路,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黄鹏悦耳的鸣叫”。因此诗人看到的是“绿树成荫”,听到的是“黄鹂悦耳的鸣叫”。第②题,作答时,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置身于夏季的三衢山,还可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10.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河滩上已经满是萎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洄游到江河里来了。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应根据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并抓住重点词义的理解。迟日:指春天。
11. 惠祟 苏轼 《春江晚景》 桃花 春水 蒌蒿 芦芽 春江水暖鸭先知 示例:碧绿的竹子在春风的吹拂下愈发的青翠。在青翠的竹子间隐隐约约透出点粉色。噢,原来是竹林外的几枝桃花已娇滴滴地露出粉嫩的笑脸,她们欣喜地探出头张望这沉寂了太久的世界。
【解析】

12.满。
13.满、压。
14.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解析】
【分析】
12.
考查对诗文的理解。
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结合译文来看“千朵万朵压枝低”写出了花多的样子,所以照应“满”字。
13.
考查对诗文的理解。
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所以从“满、压”可以看出花很多很繁盛。
14.
考查对词语作用的分析。
这类题首先要进行判断,然后结合文章来看进行分析,是否与某个内容相照应。如果可以照应就替换,反之则不能替换。
15. 竹林 桃花 鸭子 暖 蒌蒿 芦节 河豚
16.B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学生可结合古诗的翻译进行填空。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6.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C项: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17. hào hǎo xīn xìng
18.李绅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几十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
19.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全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
20. 李绅写的诗每个字都经过千锤百炼,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 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终于写成了
21.表达对农民的同情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