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开启智慧之门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上4课时+课下2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鲁人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共有两个必读文本,一个自读文本。既有传统的经典篇目,如《劝学》《师说》,也有当代的名家名作,如朱光潜先生的《谈读书》。这些篇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智慧,指导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指导高一新生学习文言文也有很好的帮助。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朗读并熟练背诵文本。
2.积累梳理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代意义
3通过论文写作展示研究成果,提高鉴赏及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体合作意识。
2. 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的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传统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两篇文章具有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怎样理解“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代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专题二:探究两篇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专题三:理解“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代意义。
专题一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熟练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有助于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准确诵读。
2.借助注释和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3.利用卡片积累文言知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诵读并纠错
2. “而”“其”的不同用法;“水”“师”“耻”的活用;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被动句。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卡片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2节课时间阅读文本,大致了解文意)
1.介绍写作背景,请生谈如何学习,如何认识老师的作用。
2.生读文本,师纠正。
3.生听范读,并熟练诵读。
4.生利用注释疏通文意,将疑难点交由小组讨论。
5.师讲解重要文言现象,并组织学生分类整理。
6.将整理成果集中展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学生热情高涨,发言踊跃
2.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专题二
文本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通过探究两篇文章的论证结构与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会提炼中心论点
2掌握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的?
3.找出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例子,赏析这两种论证方法。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相关初中议论文知识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思考:
1.《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论证这一观点的?
3.文章出现了大量比喻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4. 《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5.文章出现了多处对比,它们的好处是什么?
6.学习简短议论文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会比较阅读,能辨别不同论证方法的不同作用。
专题三
探究理解“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代意义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探究“学不可以已”“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代意义,明确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思想。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读了《劝学》《师说》,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学习?应如何认识教师的作用?
作者的观点在现代还适用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我们今人对于古人的观点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终身学习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自由发言:读了《劝学》《师说》,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学习?应如何认识教师的作用?
活动二:讨论:作者的观点在现代还适用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活动三:我们今人对于古人的观点有哪些继承和创新?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对于学习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3.学会辩证看待老师的作用。
4.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