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比例 综合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四比例 综合练习(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14: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有鸡和兔若干只,总头数与总脚数之比是2∶5,那么鸡和兔的头数之比是( )。
A.2∶5 B.1∶3 C.3∶1
2.已知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0,则两个外项不可能是( )。
A.40和1 B.20和20 C.2和20
3.下面( )选项中的数能与2,3,4组成一个比例。
A.1 B. C. D.5
4.如果和互为倒数,那么m、n、x、y这四个数组成的比例是( )。
A. B. C. D.
5.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幅图的比例尺。根据以下三幅图的信息作出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图上线段长度为1厘米时,实际长度为80厘米
B.在图二中,图上线段长度为1厘米时,实际长度为100米
C.在图二和图三中,图上线段长度为1厘米时,图二表示的实际长度更长
D.主席台在图二中的长度与在图三中的长度之比为1∶3
二、填空题
6.两个外项的积是,其中一个内项是,另一个内项是( )。
7.如果3a=5b,那么a∶b=( )∶( ),a∶5=( )∶( )。
8.一个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比为,则这三个内角分别为( )°、( )°、( )°。
9.一个精密零件长3.5毫米,画在一幅图上长是7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0.一张精密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8∶1,在图纸上量得某零件的长度是2.4厘米,这个零件的实际长度是( )厘米。
三、判断题
11.=比例尺。( )
12.用2,3,2.5和1这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 )
13.因为4×a=10×b,所以a∶b=2∶5。( )
1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差为0。( )
15.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改变了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
四、解答题
16.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0),甲数与乙数的比是多少?
17.一辆汽车从工厂到工地,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可以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
18.下图是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圆,在这个圆中画一个小圆,使得大圆和小圆的面积比是4∶1,并计算出小圆的面积。
19.成都的小聪准备放假到北京去玩,但他不知道成都和北京相距多远。他找来一张地图,但地图上的比例尺被撕掉了。小聪知道成都到重庆的距离为280千米。小聪在这幅地图上测量出成都到重庆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成都到北京的图上距离是30厘米。你能算出成都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设鸡和兔一共有a只,则总脚数是a只。假设这a只都是兔,那么脚的总数就应该是4a只,比题中给的脚数多了4a-a=a(只)。我们用一只兔子代替掉其中一只鸡,就会增加2条腿,因此可以求出鸡的只数为a÷(4-2)=a (只)。最后剩下的a-a=a(只)就是兔的只数。则鸡和兔的头数之比是a∶a=3∶1。
【详解】
设鸡和兔一共有a只,则总脚数是a只。
假设这a只都是兔。
4a-a=a
鸡:a÷(4-2)=a (只)
兔:a-a=a(只)
a∶a=3∶1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鸡兔同笼问题。先用字母表示鸡兔的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总脚数,再用假设法解题。根据假设的总脚数比实际多的数量求出鸡的只数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0,则两个外项的积也是40。据此逐项计算。
【详解】
A.40×1=40,可能;
B.20×20=400,不可能;
C.2×20=40,可能。
故答案为:B
【点睛】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解答。
3.B
【解析】
【分析】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作答,即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详解】
A.1与2,3,4不能组成一个比例;
B.×4=2×3,所以能与2,3,4组成一个比例;
C.与2,3,4不能组成一个比例;
D.5与2,3,4不能组成一个比例。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是灵活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C
【解析】
【分析】
和互为倒数,则×=1,根据比例式的意义,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可以组成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
=1÷,=,即m∶n=x∶y,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考查了两数互为倒数它们的乘积是1;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可以组成比例。
5.C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对于各选项进行解答,再进行判断。
【详解】
A.图上距离是1厘米时,实际距离:1÷80=(厘米),A选项错误;
B.图上距离是1厘米时,实际距离:1÷=1×50=50(米),B选项错误;
C.图三图上距离是1厘米时,实际距离:1÷=1×2500=2500(厘米),2500厘米=25米,25<50,图二表示的实际长度更长,C正确;
D.主席台在图二中的长度与图三中的长度比为:

=(×50)∶(×50)
=1∶2
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化简。
6.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是,则两个内项的积也是,用除以即可求出另一个内项。
【详解】
÷=
【点睛】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解答。
7. 5 3 b 3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解答即可。
【详解】
如果3a=5b,那么a∶b=5∶3;a∶5=b∶3。
【点睛】
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 20 70 90
【解析】
【分析】
三个内角度数比为,则它们的度数分别占三角形内角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用180°分别乘这三个分数即可求出三个内角的度数。
【详解】
180°×=20°
180°×=70°
180°×=9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问题。根据三个内角的比,求出它们各占内角和的几分之几是解题的关键。
9.20∶1
【解析】
【分析】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详解】
7厘米=70毫米
70∶3.5=20∶1
【点睛】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0.0.3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把数代入即可求出零件的实际长度。
【详解】
2.4÷=0.3(厘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熟练掌握比例尺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11.×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详解】
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长度的比,而不是面积的比,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12.√
【解析】
【分析】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进行解答。
【详解】
2,3,2.5和1这四个数任意两数之积不等于另外两数之积,所以2,3,2.5和1这四个数不能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13.×
【解析】
【分析】
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作答。
【详解】
因为4×a=10×b,所以 a∶b=10∶4=5∶2。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学生应掌握。
14.√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则他们的差为0。所以判断正确。
15.×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就是图形的对应边按这个比例放大或缩小。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故答案为:×。
【点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8∶3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甲数的等于乙数的,可列等量关系式:甲数×=乙数×,
然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得到甲数与乙数的比,最后化简即可。
【详解】
甲数×=乙数×
甲数∶乙数=∶
=(×12)∶(×12)
=8∶3
答:甲数与乙数的比是8∶3。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灵活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17.5千米
【解析】
【分析】
本题甲地和乙地的总路程一定,因此速度×时间=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根据此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
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4x=35×2
4x=70
x=17.5
答:每小时需行驶17.5千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反比例的应用。
18.图见详解;1.76625平方厘米
【解析】
【分析】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π×半径2,大圆的面积=π×(3÷2)2,小圆面积=π×小圆半径2;大圆面积∶小圆面积=4∶1,求出小圆的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小圆的面积;根据求出小圆的半径,画出小圆即可解答。
【详解】
π×(3÷2)2∶π×小圆半径2=4∶1
4×小圆半径2=
小圆半径2=÷4
小圆半径2=
小圆半径==0.75(厘米)
3÷2÷0.75
=1.5÷0.72
=2
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一半。
小圆面积:3.14×0.752
=3.14×0.5625
=1.76625(平方厘米)
答:小圆的面积是1.76625平方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
19.(1)1∶7000000;(2)2100千米
【解析】
【分析】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先统一单位再解答。
(2)根据(1)题中求出的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得出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多少千米,再乘30即可解答。
【详解】
(1)280千米=28000000厘米
4∶28000000=1∶70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7000000。
(2)7000000=70千米
70×30=2100(千米)
答:成都到北京的实际距离约是2100千米。
【点睛】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多少千米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