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二 折线统计图 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张医生想绘制一位病人7时~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统计表 B.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2.要反映一位病人某天体温的变化情况,一般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无法确定
3.明明从家去新华书店,中途在规划馆休息了几分钟,再到书店买完书后直接回家,下面正确描述明明这一过程的折线图是( )。
A. B. C. D.
4.李老师和王老师骑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到20千米外的太原古县城,已知李老师比王老师先出发。她俩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她们都骑车行了20千米。
B.李老师在中途停留了1小时。
C.两人同时到达太原古县城。
二、填空题
5.如图是某客车从A站出发,过B站到终点C站站以及原路返回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去时的行驶速度是平均每分钟800米,A站到C站的路程是( )米。
6.下图是、两市今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的统计图。
(1)( )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毫米。
(2)市( )月到( )月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 )毫米。
(3)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降水( )毫米。
7.观察甲、乙两车的行程图再填空。
(1)9时整,两车相距( )千米。
(2)出发后( )时整两车相距最近。
(3)( )车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
(4)乙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三、判断题
8.为了解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适合选用条形统计图。( )
9.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
10.要了解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
11.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12.要统计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四、解答题
13.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的1分钟跳绳比赛,冬冬和平平提前10天进行训练,每天测试成绩如图:
(1)他们两人第1天的成绩相差( )个,第10天的成绩相差( )个。
(2)第( )天到第( )天平平的成绩进步最快。
(3)你认为通过10天训练,谁的进步大一些?
14.疫情期间,晓晓记录了2020年3月9日至3月20日某市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的情况,如下表。
日期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人数/人 19 13 8 5 4 4 4 1 1 0 0 0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补全下面的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上看,本市新增确诊人数情况总体呈现( )趋势,数量变化最大的是( )日到( )日。
(3)按照国家风险分级标准,低风险地区为“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本市在3月20日这一天有没有达到低风险地区的标准?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15.下面是甲、乙两城市上半年的降水情况统计表。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4月份 5月份 6月份
甲市降水量/毫米 52 10 5 15 70 110
乙市降水量/毫米 15 36 25 75 72 120
(1)完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
甲、乙两城市上半年降水情况统计图
(2)甲市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与最少的月份相差( )毫米。
(3)乙市从( )月份到( )月份降水量增加最多。
(4)( )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 )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16.幸福小镇电影院同时上映《飞越银河系》和《梦想列车》两部电影(单张影票价格一样)。下面是两部电影在该影院上映5天的售票张数统计表。
日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飞越银河系》/张 260 300 260 210 150
《梦想列车》/张 80 260 380 440 460
(1)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电影《飞越银河系》和《梦想列车》的每日售票张数统计图
(2)两部电影上映第( )天,日售票张数相差最大,相差( )张;第( )天,《梦想列车》的日售票张数首次超过《飞越银河系》。
(3)《飞越银河系》日售票张数的变化趋势是( )。
(4)影院会根据电影的口碑,安排电影节目放映的场次,越多观众买票的电影,就会增加排片的场次。如果你是电影院经理,根据两部电影上映5天的票房统计,第六天你会怎样排片?写出你这样排片的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在学过的统计图中,要绘制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好。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应根据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B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
要反映一位病人某天的体温变化情况,一般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各自特点进行解答。
3.C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给的条件,分析出时间与离家距离之间的关系,再从选项中找出符合的答案。
【详解】
明明的这一过程可分成以下几段:
(1)从家出发到途中休息前,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2)途中在规划馆休息,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3)途中休息后到书店,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
(4)在书店买书,这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
(5)从书店回家,这一段时间里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只有选项C符合这一变化。
故答案为:C
【点睛】
考查了折线统计图,这类题目关键是找出离家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分段求解。
4.A
【解析】
【分析】
已知李老师比王老师先出发,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实线代表李老师的行程,虚线代表王老师的行程。根据统计图上的信息,逐项分析。
【详解】
A.观察统计图,两人虽然出发时间不同,但出发点相同,终点相同,故路程一样20千米,此说法正确;
B.观察统计图可知,李老师从0.5时到1时,路程没有变化,说明李老师停留了1-0.5=0.5(时),不是1小时,此说法错误;
C.李老师经过2小时到达,王老师经过2.5小时到达,不是同时到达,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要充分读懂统计图,找出有用的信息。
5.14400
【解析】
【分析】
观察统计图可知,客车从A站过B站到达C站,用了20分钟,其中在B站停留2分钟,客车运行了20-2=18分钟,行驶速度是800米,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
800×(20-2)
=800×18
=14400(米)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以及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6. 3 15 5 6 102 24
【解析】
【分析】
(1)那个月上的两个点距离最近,则这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把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减,即可求出相差多少毫米。
(2)观察表示A市的折线,5月到6月的线段最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降水量上升得最快。把A市5月和6月的降水量相减,即可求出上升了多少毫米。
(3)B市第一季度3个月的降水量分别是52毫米、10毫米、10毫米。用3个月降水量之和除以3即可求出第一季度平均降水量。
【详解】
(1)25-10=15(毫米)
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15毫米。
(2)170-68=102(毫米)
A市5月到6月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102毫米。
(3)(52+10+10)÷3
=72÷3
=24(毫米)
【点睛】
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观察统计图,找出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 60 10 甲 60
【解析】
【分析】
(1)观察统计图,找到横轴9时,用数轴两车数据相减即可;
(2)观察统计图,同一时间,两个数据越接近,两车相距越近;
(3)观察统计图,路程保持不变,说明该车处于停留状态;
(4)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式计算。
【详解】
(1)120-60=60(千米)
(2)出发后10时整两车相距最近。
(3)甲车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
(4)300÷(12-7)
=300÷5
=60(千米)
【点睛】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8.×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变化情况,据此选择。
【详解】
为了解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适合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9.×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判断。
【详解】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掌握情况。
10.×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据此选择。
【详解】
要了解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借阅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11.√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2.√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统计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点睛】
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3.(1)1;2
(2)6;7
(3)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用第1天两个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用第10天两人跳的个数相减即可;
(2)通过统计图观察,找出两天成绩相差的最多(或者直线越趋近于竖直),即进步的最快。
(3)两个人的成绩都呈上升趋势,通过统计图观察谁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即可,(说法合理即可)
【详解】
(1)第1天:153-152=1(个)
第10天:167-165=2(个)
(2)通过折线统计图观察,可以知道第6天到第7天平平的成绩进步最快。
(3)我认为平平进步的快。
因为平平的成绩只有第4天到第5天降低,其他时候都是提升状态。(答案合理即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学会分析统计图的数据并灵活运用。
14.(1)见详解
(2)下降;9;10
(3)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在图中找出人数对应的点,再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统计图直接可看出呈下降趋势,计算出每天下降的人数,再对比,即可找到数量变化最大的是几日到几日。
(3)9日到17日都有新增人数,只是新增人数在减少,18日、19日、20日无新增确诊人数,只有连续3天无新增确诊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1)
(2)根据统计图知总体呈下降趋势。
19-13=6(人)
13-8=5(人)
8-5=3(人)
5-4=1(人)
4-1=3(人)
1-0=1(人)
6>5>3>1
所以数量变化最大的是9日到10日。
(3)答:没有,因为从9日发现确诊病例,而20日是第3天无新增确诊,并非达到低风险地区的标准。
【点睛】
此题第二问要知道的是人数的变化情况,所以要做的统计图为折线统计图。
15.(1)见详解
(2)105
(3)3;4
(4)5;4
【解析】
【分析】
(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结合统计表的数据绘制即可;
(2)通过统计图分析,甲市6月降水量最多,110毫米,3月份降水量最少,5毫米,用110-5算出结果即可;
(3)通过统计图观察,找出两个月份降水量相差的最多(或者直线越趋近于竖直),即降水量增加的最多。
(4)找出甲、乙两市降水量相差的最少,即最接近,降水量差值越大,则相差越大。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1)
(2)110-5=105(毫米)
(3)通过统计图可知,乙市从3月份到4月份降水量增加最多;
(4)5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份甲、乙两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数据分析,学会灵活分析统计图。
16.(1)见详解
(2)五;310;三
(4)下降趋势
(5)增加《梦想列车》排片量,因为观看的人多,日售票增加。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
(2)观察统计图,找出两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哪天售票张数相差最大,用高的减去低的;再找出哪天日《梦想列车》超过《飞越银河系》。
(3)观察统计图,说出《飞越银河系》日售票的变化趋势;
(4)根据两部电影的票房统计,哪部电影票日售高,继续会排片。
【详解】
(1)
(2)
460-150=310(张)
两部电影上映第五天,日售票张数相差最大,相差310张,第三天《梦想列车》的日售票张数首次超过《飞越银河系》。
(3)《飞越银河系》日售票张数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趋势;
(4)增加《梦想列车》排片,因为电影的观看的人数多,日售票增加。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以及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