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二、单选题 ( 共6小题 )
1、 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故宫(ɡōnɡ) 选择(zhé) 风貌(mào)
B. 小摊(tān) 官吏(lì) 栏杆(nán)[]
C. 毛驴(lǘ) 商贩(fàn) 神态(tài)
2、 说《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是因为( )。
A. 它表现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风俗世情。
B. 它描绘了宏大、繁杂的场面和众多人物、牲畜、车轿、房屋,是难得的长卷作品。
C. 它构图方式巧妙,状物画人笔笔精到,表现出画家概括生活、提炼素材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3、 《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因为它描绘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A: 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B: 当时的桥梁建筑情况
C: 汴京的皇宫生活画面
D: 当时的道路交通状
4、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位官吏(lì)一下子拽住了马笼(lóng)头。
B. 这家作(zuò)坊生产的“驴(lǘ)打滚”糕点十分美味。
C. 小商贩(fàn)不小心撞上了对面来的一乘(shèng)轿子。
5、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
A. 北宋的张择端 B. 北宋的滕明道 C. 唐代的张择端
6、 下列句子中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清明上河图》难道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
B: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是的。
C: 不得不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D: 《清明上河图》怎么不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三、填空题 ( 共4小题 )
1、 比一比,组词语。
择(__________) 摊(__________) 贩(__________)
吏(__________) 笼(__________)
释(__________) 滩(__________) 板(__________)
史(__________) 茏(__________)
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______》,以及河北赵县那座闻名世界的桥“___________”,都展现着中国文化。又如,中医四诊“___________”,“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的___________节,描写______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展现出了优秀的中国文化。
3、 写出下列词语近义反义词。
1.近义词: 惊扰——(________) 拽住——(________)
悠闲——(________) 欣赏——(________)
传神——(________) 名扬中外——(__________)
2.反义词: 热闹——(________) 完整——(________)
文明——(________) 紧急——(________)
普通——(________) 形态各异——(________)
4、 阅读理解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画的基本概况,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的历史,现在保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这句话表现了画中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连用了多个“_______”来表示人物不同的身份,这是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是一个_____________结构的段落。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4.第四自然段,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画的画非常______________。
5.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
四、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张择端是北宋画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留传至今的仅有的一幅画。(______)
2.《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北京的热闹场面。(______)
3.《清明上河图》让我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______)
4.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______)
五、信息分析题 ( 共2小题 )
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保留 保存
1、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__________)地传授给了孔子。
2、《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完整地(__________)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赞赏 欣赏
3、大叔十分(__________)年轻人的勇气。
4、帷幕拉开了,观众(__________)着看台上的精彩节目。
2、 读句子,选出加点的多音字正确的读音。
(1)技艺高超的工匠在这家作(zuō zuò)坊工作(zuō zuò)。
(2)古人出门常常乘(chénɡ shènɡ)坐一乘(chénɡ shènɡ)轿子。
(3)夜色笼(lónɡ lǒnɡ)罩大地,家家点亮了门前的红灯笼(lónɡ lǒnɡ)。
(4)我们都(dōu dū)喜欢去首都(dōu dū)看升旗仪式。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幅画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纸术的发现,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例: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照样子,围绕画线部分将句子写具体)
过年了,大街上可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 共3小题 )
1、 课外阅读
苏州园林之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堪:__________ 宜:__________
环:__________ 即:__________
2.读画线的句子,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知道,山因为有水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水因为有山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第二段已用“‖”分为三层,请写出每层的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一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沧浪亭特点的话,画上“——”。
2、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是一个________结构的段落。(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语意未尽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5】请你用“﹏﹏”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3、 阅读加油站。
徐悲鸿在巴黎
为了实现复兴(xīng xìng)中国美术事业的雄心壮志,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决定去欧洲观摩西方的优秀艺术。1919年春天,他获得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
到法国后,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在一次留学生联欢会上,有个外国学生站起来傲慢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材!”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那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 先生 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 那好 我代表我的祖国 你代表你的国家 我们来比试比试 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那以后,徐悲鸿下定决心,要为中华雪耻,为民族争光,虽然生活十分(坚 艰)苦,但是他还是从微薄(bó báo)的生活(费 废)用中挤出钱来购买喜爱的书籍和图片。长期又冷又饿,使他得了严重的肠胃病,发作时疼痛难忍,可他常强(qiáng qiǎng)迫自己忍痛作画,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每逢假(jià jiǎ)日,徐悲鸿就到博物馆观赏和临摹欧洲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他常常一清早就进馆临摹,直到晚上闭馆仍不忍离去。临摹时,他怕浪费时间,连一口水都不喝。通过临摹欣赏,他从艺术大师的作品里学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
三年后,徐悲鸿创作了《箫声》《老妇》《远闻》等油画作品,
在法国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惊动了巴黎。这时候那个傲慢的洋学生不得不向徐悲鸿鞠躬认错,说:“在竞赛中你是胜利者,我是有眼不识泰山。”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3】画龙点睛。给第2自然段后一部分填人标点符号吧!
【4】年轻的画师徐悲鸿去法国留学,是因为( )
A.他特别喜欢法国的浪漫风情。
B.法国有他的亲朋好友,能借留学之机会亲友。
C.为了实现复兴中国美术事业的雄心壮志。
D.法国有欧洲历代大师的绘画作品。
【5】在与那个洋学生的竞赛中,徐悲鸿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他坚持带病作画。
B.他原来在国内就会绘画。
C.他热爱祖国、意志坚定、学习勤奋,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技巧。
D.他常观察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
【6】徐悲鸿与那个傲慢的外国人比试,是因为( )
A.徐悲鸿与那个傲慢的外国人有这样的约定。
B.徐悲鸿想显示自己的才华,要与他比试。
C.徐悲鸿看不起那个外国人,想羞辱外国人。
D.徐悲鸿被傲慢的洋学生激怒了,决心为中国人争光。
【7】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对应的成语。
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______)
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______)
【8】经典勾画。
用“___”在文中画出那个外国人前后两次表现的句子。第一次这样表现是因为那个法国人认为: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表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与解析
一、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解析:
本题考查书写。要求卷面整洁,字迹清楚漂亮。抄写时,标点符号也要抄下来。
二、1、C
2、C[]
3、A
4、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B选项作(zuò改zuō)坊。
5、A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的张择端。
6、A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体会句意。
A.“难道是……吗?”意思是“不是”。
B.“是……吗?是的。”意思是“是”。
C. “不得不说……是……”意思是“是”。
D.“怎么不是……呢?”意思是“是”。
三、1、选择 小摊 贩卖 官吏 笼子 解释 沙滩 黑板 历史 葱茏
2、
清明上河图 赵州桥 望闻问切 中秋 重阳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
此题考查对传统文化和课文的积累、理解。对于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我们要掌握课文中事物的特点。
3、惊动 抓住 清闲 观赏 逼真 举世闻名 冷清 残缺 野蛮 松弛 特别 千篇一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情况。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八九百年 北京故宫博物馆 人物繁多 有 举列子 表示列举的省略 总——分 各种各样的店铺 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画中桥北头 骑马人 被吓的小毛驴 一乘轿子 受惊的人 传神 八九百年前的古都风貌 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解析:
考査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标点符号的作用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
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告诉了学生《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意愿。
四、√ × × √
五、1、保留 保存 赞赏 欣赏
2、(1)zuō zuò (2)chénɡ shènɡ (3)lǒnɡ lónɡ (5)dōu dū
六、丰都名山以其神奇的传说和秀丽的风光名扬中外。 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吗? 因为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有卖各种肉类、蔬菜的,有卖红灯笼的,有卖糖的,有卖对联的,有卖水果的,有卖玩具的……
本题考查的是句型的转换,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换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用加点字造句,仔细分析加点字词的含义,仿写句子时要运用加点字词写出相应的句子。在本题中可以写成丰都名山以其神奇的传说和秀丽的风光名扬中外。
(2)本题考查的是不改变原句的含义,换一种说法即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加上反问词,末尾用问号结束。在本题中可以写成在我国古代灿烂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吗?
(3)本题考查的是用关联词语把前后两句话连起来,仔细分析前后两句话的内容,可以看出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所以用因为所以连接。
(4)本题考查的是修改病句,仔细分析本句话问题是搭配不当,应该是造纸术的发明而不是发现。
(5)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仔细分析划线句的内容,写出相应的句子,把句子写具体即可。
七、1、1.可以,能够。 合适。 围一圈。 就。
2.温柔可爱 刚劲有力
3.(1)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
(2)园外景色因水而起。
(3)园内布局以山为主。
4.全园布局……佳作。
2、【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 骑马的 挑担的 赶毛驴的 推独轮车的 悠闲溜达的
【4】D
【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解析:
【1
】本题考察学生正确掌握文章的段落结构能力。总分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选段先阐述画上的街市热闹,其次分别阐述街上的行人都在做什么,最后并没有一个总结性的语言,所以是总分结构。
【2】根据小题1的详解可知,整个文段是总分结构,开头是总的叙述,所以第一句话即是中心句。
【3】根据文段中的“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这句话可知,画中描出的人物分别是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省略号的作用是: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根据语境选择正确的省略号的作用。根据原文上下句可知,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5】语段最后一句是对于画家的精湛技术给予的肯定和高度赞扬,画上的人物不大却能让人看清都在做什么,表明画家的绘画技术很一流。
3、【1】xīng bó qiǎng jià
【2】艰 费
【3】:“ ,? , , , , ”
【4】C
【5】C
【6】D
【7】 饥寒交迫 依依不舍
【8】在一次留学生联欢会上,有个外国学生站起来傲慢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天天让达·芬奇手把手地教,也成不了材!”
三年后,徐悲鸿创作了《箫声》《老妇》《远闻》等油画作品,在法国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惊动了巴黎。这时候那个傲慢的洋学生不得不向徐悲鸿鞠躬认错,说:“在竞赛中你是胜利者,我是有眼不识泰山。”
中国人又蠢又笨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在法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惊动了巴黎,那个外国人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