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玲玲的画(教案+反思)(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5玲玲的画(教案+反思)(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1 11:18: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本信息
教学内容名称 玲玲的画 课 型 新授
学科(版本) 语文(统编版) 章 节 第三单元第 5 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年 级 二年级
一、设计思想 以学生朗读感悟、图文结合、随文识字写字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 中产生识字、阅读的激情。 通过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等方法,理解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帮助学生在读、说、想、议中内化语言,提高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人公玲玲准 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因为没有时间重画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多事情并 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课文内容简单,寓意深刻, 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读通这篇文章不算困难,课文中除了难懂的句子外,都能自己读懂。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为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与文章中的“玲玲”相同的年龄,所以在教学中以孩子的心理来理解“玲玲”的心情变化,相 对容易些。
四、教学目标 认识“玲、详”等 7 个生字,理解“端详、评奖”等词语的意思,指导规范书写“画、奖”2 个生字。 借助图画,理清课文顺序,学习借助图画和词语讲故事。 研读关键句,感受人物心情。读懂爸爸说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和阅读方法,但是对理解词语的方法还掌握的较少,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更是有困难。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到随文识字、课文朗读和结合生活理解词语上来。教学难点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备教材时,我针对本课内容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比较鲜明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手段: 采用以思引读、以读促讲、以读促悟、读中明理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边学文边识字,依据文本给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把识字、写字分散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力求做到文为主线、字随文行、读说结合、 无痕融合,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语言,感悟道理。
七、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八、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7 分钟 随题识字“玲”, 了 解 意 思。指导规范书写 “画”字。 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 (出示字卡)。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提示轻声)怎么记住这个字呢?王+令。左边王字旁,右边令,合起来读“玲”。 引导识字“玲”:“玲” 字是形声字,右边的“令” 表示读音,左边的王字旁, 表示意思,表示非常珍贵 的、美好的东西。“玲玲” 用来形容玉器碰击时发出 的清脆的声音,经常用在人名当中。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一 起来读课题——《玲玲的 学习“玲” 字,交流识字方法。 理解巩固形声字声旁表 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齐读课题。 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的特点来学习“玲”的字形,理解 “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 拉近了学生和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画》。 4.随题指导书写“画”字: “画”要求我们会写,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写好?指名说。 教师总结写字小口诀:横短“田”居中,下包“田”一半。 教师范写。 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自我评价。 观察生字 “画”,说出书写注意事 项。 学生书空, 练习书写。 评价书写。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8 分钟 图 文 对 照,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三幅图画)教师引导排序: “画”字写完了,我们接着来看玲玲的画(课件),要是把这三幅图画当作课文的插图,你觉得应该谁在前谁在后呢?为什么?不着急回答,下面先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2.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幅图画排排序?指名到前面排序。引导梳理: 第一幅图,刚开始玲玲画了什么? 第二幅图,可是不小心,画怎么了? 第三幅图:玲玲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什 么? 3.把这些图画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再来借助这三幅图画,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玲玲画了一幅画,她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最后她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 小花狗,坏事变成了好事。) 借助插图我们很容易就说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名学生到前面给三幅图片排序。 借助图画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教学,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 习,化难为易。这个教学环节采用图文对照阅读的方式, 用图画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脉络, 直观形象, 学生易于接受。
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4.图文对照:这三幅图画分别对应着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是哪几个自然段呢? 快速找一找,在这三个自然段前画上一个对号。 指名汇报。 4.再读课文, 找出与三幅图画对应的自然段。
三、细读故事,学词学文 16 分钟 学习 1、4、8 自然段, 感受玲玲心情的变化及原 因,随文识 字 写 字,朗读课文。 三幅画分别对应课文的第一、四、八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可不一般,它里面分别藏着一个关键词,这三个关键词写出了玲玲心情的变化,是哪三个呢?拿起笔,在书上圈一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得意→伤心 →满意)。 引导:玲玲的情绪从得意到伤心又到了满意,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这三段话吧。1.学习第一自然段: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1)认识“详”,理解“端详”。 过渡:这就是《我家的一角》。仔细看,你看见了什么?指名说。 你看得真仔细,像刚才我们这样仔细地看,认真地看, 就是——端详(出示字卡, 齐读)。 这个词语里还藏着一个字谜呢?老师说,你来猜:小羊开口说话了。是哪一个字?(详)它是由哪两部分 组成的?(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羊。)现在大 圈画表示玲玲心情的词 语。 观察《我家的一角》,说一说图画上的内容。 猜字谜,做“端详”动作, 理解词语意 思。 教学中,用猜字谜、做动作、联系生活等方 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提高识字效率。
家也来当玲玲,拿起课本端详一下吧。(学生做端详动作) 认识“幅”。 这里边还有一个生字,想和大家见面呢?跟老师读 “幅”。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左边是巾,右边是一口田) 为什么“幅”是巾字旁呢? 古时候人们常常把字和画 写在布或者绸缎上,“巾” 字与布有关,指的是写字的布条,所以一幅画的“幅” 是巾字旁。我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有意思。 联系生活,理解“评奖”。 玲玲端详着自己的画,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出示字卡,齐读)。你参加过什么评奖呢?指名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就是在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词语,其实呀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 它不光能教会我们理解词 语,还能教我们学字呢,想一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 “奖”这个字? 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能识字。 指导写字“奖”。 ①引导:怎么把“奖”这个字写漂亮呢?指名说。 归纳写字小口诀:上下稍 扁,大字头短,长横突出。 ②教师范写。 ③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④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玲玲的画,明天就要 说一说怎样识记“幅”字。 联系生活, 说一说自己参加过哪些评 奖,结果怎么样?在哪里见过“奖”字? 观察生字 “奖”,说出书写注意事 项。 书空,练习书写,评价。 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识字,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 分散书写与识字的及时跟进,让学生运用眼、耳、手、脑等各种感 观,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
参加评奖了,她的心情怎么样啊?(开心)你从哪一个词语感受到的?(得意)那你就开心地读一读。 让我们带着高兴、得意的心情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2.学习第四自然段: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学习“弄脏”。 多漂亮的一幅画呀,可惜这张画怎么啦?(出示字卡 “弄脏”)跟老师一起读。你用什么方法来记“脏”这个字?学生回答。 明天要参加评奖的画,现在弄脏了,玲玲现在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伤心) 谁能带着伤心的语气来读一读?指名读。 学习“啪”,认识拟声词。 大家看,这个字,就是“啪”, (出示字卡)指名读。 “啪”是表示声音的,是个拟声词。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很多,谁想到了? 指名说。 教师补充: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有了拟声词,句子就生动多了,就像听到声音一样,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要把这样的词语通过重读突出来。谁会读?我们一起来试试 看。 顺势提问:玲玲你为 什么伤心地哭了?(画弄脏 带着高兴、得意的心情朗读第一自然 段。 交流识字方法,说出画弄脏后玲玲的心情变化。 回忆自己知道的拟声词, 练习朗读。 《课程标 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我采用结合生活的方 法,生动有效。
了)那就再画一张吧!(来不及) (4)原来是这样啊,让我们一起读出玲玲伤心、着急的心情吧! 3.学习第八自然段: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过渡:哭能解决问题吗?玲玲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原来的污渍变成了小花狗 身上的什么?(斑点)真妙啊!瞧,小花狗眯着眼睛, 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后面的这幅画到底好在哪里呢? (画上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多可爱的小花狗呀!出示句子,指名读。 玲玲看着修改后的画, (出示句子,生读)满意地笑了。请你来夸一夸玲玲吧! 大家这样夸奖我,我真高兴。让我们带着高兴、 满意的心情齐读这段话吧。 读文,思考玲玲想出了什么办法,让画变得更好了? 对比观察两幅图画,想一想修改后的画好在哪里? 带着感情朗读句子,体会玲玲高兴、满意的心情。 通过对比观察两幅图 画,学生知道了修改后的画好在哪里,形象直观。
1.过渡:玲玲之所以能把画改好,这里面少不了一个人的指点和帮助,是谁呢? (爸爸) 当玲玲把画弄脏,伤心地哭 了的时候,爸爸是怎么提醒她的?指名读。 1.思考问题, 找出有关句 子,明白爸爸的目的。
四、品味爸 爸 的 话,明白道理 5 分钟 理解爸爸的话,感悟道理, 创设情境朗读,进行德育教育。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小狗,而是说“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 吗?” (爸爸想让玲玲自己学会 动脑筋)(板贴:动脑筋) 多么有智慧的爸爸呀! 出示爸爸的话,齐读。 这句话里,“坏事”是指什么?(玲玲把画弄脏了)“好事”又是指什么? (玲玲把画改得更好了)要让坏事变成好事秘诀就是 ——齐读:动脑筋 想一想,在生活和学习中,你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什么难题?指名说。 看来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玲玲爸爸的话,读—— 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会用玲玲爸爸的话来激励自己,读—— 小结: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所以,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动脑 筋,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爸爸说的话的含 义。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的话。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五、借助图画和词语讲故事 4 分钟 回顾讲故事要领, 学习借助图画和词语 讲 故 事。 1.回顾讲故事方法: 在这个故事中,玲玲的情绪因为一幅画经过了 “得意、伤心、满意”三次不同的变化,我们的心情也跟随主人公的情绪时而开 心,时而难过,时而高兴! 这么好的故事,我们应该把它给讲下来。怎么讲呢? 一年级时我们在“口语交际”里学了怎么讲好 1.回顾并说出讲故事要领。 先回顾以前学过的讲故事要领,再 学习新的讲故事小妙
《老鼠嫁女》的故事,还记得讲故事的要领吗?(声音洪亮;把话讲清楚) 老师这里还有个讲好《玲玲的画》这个故事的小妙招 ——出示,齐读: ①借助图画,回忆故事内容; ②把课文变成自己的话; ③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 小结:你学会了吗?希望 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2.齐读讲故事小妙招,学习借助图画和词语讲故事。 招,把前后知识进行串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九、教学流程图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二)图文对照,整体感知。 (三)细读故事,学词学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联系生活识字、写字。 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心情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八自然段,理解图画修改的巧妙。 (四)品味爸爸的话,明白道理。 (五)借助图画和词语讲故事。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十、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5 玲玲的画 得意 → 伤心 → 满意 动脑筋
十一、作业设计 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把《玲玲的画》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明天我们来开个讲故事大会。
十二、教学反思
图文对照,识写结合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主人公玲玲准
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因为没有时间重画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全文由玲玲和爸爸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执教本节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挖掘语言训练点,采取多种识字方法,遵循二年级学生阅读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识字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我根据本课出现的不同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识记,依据文本给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环
境,把识字、写字分散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随文识字,力求做到文为主线、字随文行、读说结合、无痕融合。
在导入环节学习“玲”字时,先是创设情境,学校要举行书画大奖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接着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来亲切地叫她一声,顺势指名读,提示第二个字读轻声。然后提问怎么记住这个字?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教师再小结“玲”字是形声字,右边的“令”表示读音,左边的王字旁,表示意思, 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时发出的清脆的声音,经常用在人名当中,从而揭示课题。
在认识“详”,理解词语“端详”时,我先出示图画《我家的一角》。让学生仔细看后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然后接着说:“你看得真仔细,像刚才我们这样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就是——端详。这个词语里还藏着一个字谜呢?小羊开口说话了。是哪一个字?”随后,让学生识记生字,并拿起课本做端详的动作。利用动作,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词义。
二、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在学习“评奖”一词时,我把字词的理解和生活联系了起来。我先引导:“玲玲端详
着自己的画,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你在生活中参加过什么评奖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了各种答案。我再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就是在联系自己的生活理解词语,其实呀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光能教会我们理解词语,还能教我们学字呢,想一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奖这个字?”最后,启发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能识字。教会了学生生活与识字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了“生活即课堂”的道理。
三、写字点拨到位,指导有方
本课我一共指导了两个字“画”和“奖”。生字的指导在步骤上都是先学后教,充分
借助了辅助线和小口诀,“画”字的小口诀:横短“田”居中,下包“田”一半,抓住了关键笔画和占格位置来进行指导,小口诀编得非常合适。“奖”字抓住了主笔来进行指导, 让学生观察,说出书写要领,并进行了范写、评价,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图文对照,理清课文脉络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利用三幅画把课文串起来,图文对照,整体感知。先是出示三
— 10 —
(
幅图画,读课文后,引导学生给三幅图画排序,接着引导梳理三幅图画分别画了什么内容? 提示故事的情节变化。弄懂了图画意思之后,再告诉学生把这些图画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借助这三幅图画,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概括学法,进行指导。明确了课文的情感变化主线,引出课文的研读学习。
五、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不够到位。在引导孩子体会人物心情变化,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收效不大,
没有更好地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和玲玲的心情。在体验玲玲动脑筋过程中,课文读得不够, 导致学生认识还不足。
拓展延伸环节学生回答比较单一,我的引导提升不够。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和学习
中,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什么难题这一问题时,学生的思路太窄,应做好引导,使学生的思
维发散出去。
低年级阅读教学, 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在活动和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
语文知识,并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应该也是我们小
学语文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
注:此样表可另附纸。“课型”指:“新授课”“复习课”等。
— 11 —
附件 2
2020 年淄博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参赛选手汇总表
推荐单位(盖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2020 年 6 月 22 日
序号 学校名称 参赛者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参赛内容名称 学科 参赛组别 联系电话
1 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李清华 女 1979.10 1.《搭船的鸟》 语文 小学组 1358955 2230
2.《玲玲的画》
2 1.
2.
3 1.
2.
…… 1.
2.
—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