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各课习题课件(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各课习题课件(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8:15:16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邓稼先
第1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B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A
4
6
7
D
8
9
B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0
12
11
13
14
16
15
17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8
19
1. 下列句中字形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tuò)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xūn)”,他是当之无愧的。
B.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儒(rǔ)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看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C.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xūn)。篷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挺亡群。
D. 碎首黄尘,燕然勒(lè)功,至今热血犹殷(yīn)红。

A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B.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毕,毕竟。)
C.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纠纷:文中指群山交错在一起。)
D.“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见地: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B











3. 下面加点的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 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 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 突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B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带病参加劳动,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B. 这位科学家为了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奋斗了半个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C. 在大学里,我们有幸观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经典影视剧。
D. 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A















5.【2021·鄂州】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
A.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民族气节。
B.“鄂州花湖机场建设的推进速度真快!”“投资鄂州,就是投资未来!”客商代表们对鄂州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D
C. 为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教育局深入联点共建社区,主动认领社区需求清单。
D.“国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提高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他说:“除了12 本必读名著之外,还推荐了24 本自读名著。”
▲ 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部分的主要内容。
①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②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③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分别揭示两人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④作者为邓稼先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⑤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⑥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
7. 作者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归纳概括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特点。
邓稼先是一名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名勇敢、公正、朴实、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极强的科学家。
8. 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作者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能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9. 课文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
渲染悲壮、凄凉的气氛,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邓稼先为国不辞劳苦的精神。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 10. 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4页第10-13题。
G ①12岁就敢从三楼跳伞。②在第四人民医院努力学习专业。③在英国留学,得到了导师的挽留和极力称赞。④在“非典” “新冠肺炎”时,勇敢地揭露真相。⑤带病工作,温柔对待病人。⑥听闻街头市民唱国歌的消息哽咽失声。
【点拨】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回答时先把文章按照事件分层,然后把每一件事概括回答,回答时要突出事件的主要信息。
1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G 钟南山12岁从三楼跳伞,体现了他刚烈的性格;他刚入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体现了他刻苦钻研的精神;他留学英国,钻研学问,学成归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他勇于提出与官方不同的意见,体现了他正直、敢说真话;他听闻市民齐唱国歌时流下泪水,体现了他内心的柔软。
【点拨】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注意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 12.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Y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钟南山比作中国脊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钟南山的家国担当,与题目相呼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突出钟南山的刚毅执着。
【点拨】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先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再指明本体和喻体,点明这样写的好处或作用,以及表达的情感。
1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5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链接材料;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T 示例:鲁迅先生,您是伟大的启蒙者,您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黑暗反动势力,“我以我血荐轩辕”,让麻木的国人猛然惊醒。毛主席,您是中国人民的红太阳,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习主席,您是人民的领袖,国家的舵手,青年的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大道上砥砺前行。钟院士,您是当之无愧的无双国士,您妙手回春,无私奉献,铁骨担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抗疫,灭“非典”,战“新冠”!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你们替我们负重前行,感谢你们!
【点拨】
内容首先要符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其次要表达出对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们的感谢,对题中给出的四个人的评价要准确、中肯,感情要真挚、感人,同时要注意“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的要求和字数的要求。
▲ 14. 本文回顾了科学家彭士禄的人生经历,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6页第14-17题。
G ①重视实验数据,带领团队使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②插叙彭士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赞扬他把献身核动力事业作为自己向人民报恩的方式的行为。③彭士禄为核潜艇工程默默奉献,淡泊名利。
【点拨】
先整体感知全文,厘清事件的内容,然后筛选出关键信息,摘取重点词句概括回答,要突出事件的主要内容,以及事件的结果或意义。
★ 15.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点拨】按照句子表达效果分析法,先点明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再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Y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彭士禄院士脚踏实地、扎实勤恳的科学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彭院士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16. 文中运用了插叙,回忆了科学家彭士禄的成长经历,这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点拨】理解插叙对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起补充作用这一要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X 不能删去。插叙回忆了彭士禄院士的成长经历,点明他报效祖国、攻坚克难的原因,让读者更感动于这位院士的不平凡的一生。
17. 通过文中作者对彭士禄院士的描写,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点拨】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先厘清人物相关的事件,再从每一件事中提取出能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关键词。
G 彭士禄院士是一位扎实勤恳、淡泊名利、实事求是、知恩图报、勇于决策、勤于开拓、为国尽忠的科学家。
18.【语文素养·文化传承】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都深受教育。老师给出了一个上联,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艰苦创业科技繁荣千秋旺
下联:埋头苦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教育发展百业兴
【点拨】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答题时先要了解对联的一般特点,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等,然后分析上联的特点,从上联中的“千”“旺”,容易想起“百”“兴”;并且,下联已经给出四字词语,所以可对出“教育发展百业兴”。
19. 请你运用对比手法,选择典型的材料,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不少于150字。
【思路点拨】对比是文学创作中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指的是把不同的人、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明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显示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此题所选人物必须是你最熟悉的,否则写不出人物的特点来;同时,为了表现这个人物,也要选好与之对比的人。所选材料必须典型,有代表性。所选角度要恰当,即从哪些方面对比着写。应在写作前先想一想要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或品质。
例文: “老慢”王玲
我们班学习委员王玲的慢可是在全校出了名的。无论干啥,她总比别人慢半拍。“老师好!”起立时,喊固定口号,同学们都完成了,落在最后的总是她。体育课上,先跑三圈,她能比我们班跑得最快的班长落后整整一圈。有一次,也是体育课,突降暴雨,大家飞奔回教室,王玲慢腾腾地迈着八字步踱进教室。大家一看“落汤鸡”进了教室,都笑了起来,老师也笑眯眯地说:“你呀,‘老慢’王玲!”(共35张PPT)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2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D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A
4
6
7
8
B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9
11
10
12
13
15
14
16
17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8
19
1. 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错误的读音并改正。
(1)宝藏(zàng) 衰微(shuāi)
目不窥园(kuì) 潜心贯注(qi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典籍(jí) 小楷(kǎi)
群蚁排衙(jiē) 心不在焉(yā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uī








(3)沥尽心血(lì) 独裁(cái)
心会神凝(níng) 兀兀穷年(w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赫然(hǎo) 澎湃(pài)
迥乎不同(jiǒng) 气冲斗牛(dǒ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全市教育教学工作大会召开以后,各中小学校大力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B.“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C. 他上课心不在焉,一直望着窗外发呆,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内容。
D. 全班同学气冲斗牛,齐心协力,取得了拔河比赛的胜利。

B















3.【2021·怀化】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省要全面加强森林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通过“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学习,使老师们认识到“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重要意义。
C. 有大约800年左右历史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尖塔倒塌,屋顶烧毁,损失惨重。
D.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
4. 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恰当的是(  )
有什么样的人格,才有什么样的诗格。诗是诗人的真实感情的流露,诗的光彩是诗人的思想情操的光彩的折射。试问:________
A. 裴多菲如果不是勇士,能用生命和鲜血写出剑与火的战歌吗?
B. 巴金如果不是一位感情真挚、追求光明的人,能写出那样温暖人心的作品吗?
A
C. 闻一多如果不是大义凛然之人,他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痛斥特务吗?
D. 鲁迅先生如果不是胸怀救国之志,并与反动派及其走狗文人做斗争,能写出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吗?
【点拨】本题运用语句衔接六查法。语句衔接类题一般都提供备选句,做这类题时我们要认真分析所给的语段或选项。查看话题、叙述角度、主语是否一致,语言风格和氛围是否协调,顺序是否恰当,前后是否照应,句式是否一致,韵律是否协调,从以上六点细细比较,就能找到合适的选项。所填写的句子应体现“有什么样的人格,才有什么样的诗格”这一中心。A项中的句子扣住了这一中心。
5.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6.“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用:总结前文闻一多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情况,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 本文有些语言很有特色,很有诗意,引人深思,试着赏析下面的语句。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引用《论语·子罕》中的话,句式工整,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句式整齐,铿锵有力,同时总结全文。
8. 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较详,突出了他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是救国,研究学问的态度是一丝不苟。而闻一多先生研究楚辞和“古典新义”两件事写得较简略,强调他“做”了“也没有‘说’”的学者风范。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9页第9-13题。
9. 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X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展示了人物出场的典型场景【内容】,以静谧的环境衬托出对改变中国历史起到过重大作用的胡福明老人不慕名利的精神【主】。
10.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Y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所带来的影响比作“一声春雷”,写出了它的思想给人民、给国家带来的影响之大,也表现了这篇文章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犹如春天的希望【容】。
【点拨】
此题采用句子赏析法。一般采用两段式的答题模式:本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写出了(表现了、抒发了)……。
11.“一篇6000 字的文章,定稿历时8 个月,当时光明日报社的杨西光、马沛文、王强华等同志和我一起参与了修改。”从胡老的这句话里,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G 严谨的工作态度,谦虚、不居功、不沽名钓誉的品质【条】。
★12. 选文在讲述人物事迹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性的句子,请分析画横线的议论句在文中的作用。
X 文中画横线的议论句,是对胡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面的贡献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是对他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的赞美【内容】,突出表现了作者对胡老的敬佩之情【客】。
【点拨】
本题运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先了解议论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接着看画线句子所处的位置,然后结合段落及句子的内容总结其作用。
▲1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拨】本题运用结尾段作用分析法。内容上考虑所表现出的人物的品质,结构上考虑与开头景物描写的呼应作用。
X 交代了离开胡老家时的天气状况,呼应开头的景物描写【结构】,以苍翠的松柏衬托了主人公坚毅的品格【内容】;借胡老的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希望与期盼【内容】。
14.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1页第14-17题。
Y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重点描写了魏巍先生家里的陈设,特别是“用来沏茶的白瓷壶,壶盖上的钮都磕破了”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魏巍先生家中朴素的生活条件,从侧面表现出魏巍先生淡泊名利、尽忠祖国的高尚品格。
【点拨】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结合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表现魏巍先生高尚的品格,所有的描写内容,都是为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
15. 作者在回忆与魏巍先生的一面之缘时,引用了他的诗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引用诗句,一般要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来分析,内容上更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语言上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X 引用魏巍先生的诗句,既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又真切地表现出魏巍先生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魏巍先生的敬仰之情。
★ 16.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点拨】记叙性语段之后,运用议论,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主题的升华,更有力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X 议论。作者在记叙中插入议论,是对引用诗句内容的总结,更好地表现出魏巍先生的高尚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17.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点拨】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点明与开头的关系,以及对全文的作用;内容上多是明确与中心有什么关系,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X 内容上,表达了对魏巍先生的文字、风骨与情怀的赞美,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18.【2021·泰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弘德中学举行了“唱红歌,跟党走”歌咏比赛。九年级六班将在比赛中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这首歌,下面是为演出拟写的串台词,请将它补写完整。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 字以内。
同学们:__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由九年级六班带来的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点拨】这是一句开场白,内容以介绍这首歌曲为主,点明南湖的小船对中国革命所起的重大作用。语言优美生动,贴合歌词内容,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示例:当年南湖的一只小船,历经百年,浴火重生成巨舰;还是这样一只小船,劈风斩浪,引领中华换新颜!
附:《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作词:乔羽)
七月南湖水涟涟/ 烟雨楼台雨如烟/ 水涟涟雨如烟/ 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 摇来一只船
七月南湖水涟涟/ 烟雨楼台雨如烟/ 云将收雾将散/ 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 引航的帆/ 啊南湖的船/ 啊党的摇篮/ 你和人民心相连/ 心相连
七月南湖水涟涟/ 烟雨楼台雨如烟/ 波光闪霞光闪/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人间/ 诞生在人间/ 啊南湖的船/ 啊党的摇篮/ 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啊南湖的船/ 啊党的摇篮/ 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 揭开新篇
19. 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来表达你对亲情的理解或感受。
【思路点拨】叙议结合要处理好叙与议的关系,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议论要恰到好处,语言要精练,感情要真挚,要有自己的见地,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如写人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人物的评价;记事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认识、感受与情感。
例文:回到家里,我闷闷不乐地看着爸爸,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穿着褪了色的衣服,古铜色的脸上嵌着一双疲惫的眼睛,额头上也有皱纹了。这时,爸爸可能发现我在注视他,就亲切地问:“卿卿,你在想什么呀?”我不高兴地说:“爸爸,你怎么当过兵还回乡种田呢?别人问我你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说。”
爸爸先是一怔,继而眨了一下眼睛,眉毛一挑说:“卿卿,想不到你有这种思想,当农民怎么了?没有我们农民辛勤劳动,你们吃的白米饭、蔬菜、水果从哪里来?”听了爸爸的话,我脸红了。是啊,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农民同样是伟大的,同样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共19张PPT)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第3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2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D
4
A
A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5
7
6
8
9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语文素养专项练
10
1.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juǎn)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sòu)起来。
B.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è)痛绝之的。
C. 他说不新鲜(xiǎn),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mǒ)杀是不对的。
D.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xiào)样,都用来揩(kāi)桌子,或做什么的。
A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的作品经过多重改编,以绘本、舞台剧、电影等多种形式______在人们的眼前,其永恒价值,在于给人______和警醒的人物形象,在于给人无限希望的思想,在于或辛辣讽刺或震撼心灵的语言,在于对后人道德情操的______,更在于它历经大浪淘沙还能千古流芳,代代______,且历久弥新。
A
A. 呈现 启迪 熏陶 传承
B. 出现 启发 陶冶 传播
C. 出现 启迪 陶冶 传承
D. 呈现 启发 熏陶 传播
3.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铁路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 爷爷退休后,每天练练书法,到公园打打太极拳,过着悠闲的生活。
C.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男主角,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地面对。
D. 他对那些小偷小摸的行为深恶痛绝。
C




















4. 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博大的胸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A. 文中“心灵”“广袤”和“比”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和介词。

D













B. 文中“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分别是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
C. “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一句中的主语是“人们”。
D.“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中的前两个“、”应改为“,”。
5. 本文主要回忆了与周有光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4页第5-9题。
G ①初识周老,感觉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②听周老谈他创制汉语拼音字母的经历。③听周老谈长寿的至理妙言。
【点拨】
概括事件,要以人物的活动事实为准,每件事要有完整的情节,要抓住关键词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6. 通过作者叙述与周老的交往,你发现周老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概括。
【点拨】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要选取文中刻画人物的片段,选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回答。
G 周老是一位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幽默机智、学识渊博、心胸豁达的老人。
▲ 7.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点拨】首先指出描写的方法和角度,再分析这样写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Y 这处细节描写,通过写陈旧的凳子叽叽咯咯地响这一细节,侧面表现出周老生活简朴、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周老的钦佩之情。
8. 作者认为周老“如此达观”,本文是如何印证这一特点的?请从文中举例验证。
【点拨】题干要求用事例来印证周老“达观”,回答时可从文中选取事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S 示例:①从研究经济,改行研究语言学,创制汉语拼音字母,悟出是周总理救了他。②已近百岁,语言幽默,看淡生死。
★ 9.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本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周老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关键是答出老人的性格,即敬仰的理由,可概括回答。
Y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平易近人、幽默机智、学识渊博、心胸豁达的周老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10.【2021·绍兴】观察下图,根据漫画内容,分析漫画反映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写一段150 字左右的话。
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分析合理。
【小贴士】Nature:科学界公认的高质量科学期刊。
【点拨】分析内容,语言表达要完整、条理,主要是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
示例:漫画中,一条科学信息经多次传递后,成了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信息。反映了多次传递的过程中信息与原信息产生偏差的问题。因为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转述错误、信息丢失、过度解读、断章取义等情况。所以,生活中,无论是阅读信息还是传播信息,我们都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弄清信息来源,辨别信息真伪。(共21张PPT)
孙权劝学
第4课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
答 案 呈 现
温馨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习题链接
1
5
2
C
课内知识优化练
3
D
4
6
7
A
D
8
9
10
11
B
(1)qīng
(2)yé
(3)shè
答 案 呈 现
习题链接
课外阅读拓展练
12
14
13
1.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卿今当涂掌事(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猎(   )
qīng


shè


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处,好处)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
B.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但当涉猎(只,只是)
C.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只)
卿言多务,孰若孤(你)
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蒙乃始就学(这样,如此)
B








3.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蒙/乃始就学     B. 非复/吴下阿蒙
C. 蒙辞/以军中多务 D. 见/往事耳
C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法。古文句子的停顿规律如下: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句首发语词之后要停顿,即由“顾、夫、盖、其、至若”等词领起下文时,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④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分开;⑤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⑥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⑦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⑧“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⑨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分析。本题C项应在主谓间停顿:“蒙/辞以军中多务”。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C. 及鲁肃过寻阳。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






5. 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 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小名)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朋友辈的敬称)
A
6. 默写填空。
(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静以修身
③以刀劈狼首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D

【点拨】
①中“以”是动词,认为;②和④中的“以”是连词,均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③中的“以”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点拨】注意“当涂”“更”“见事”等的翻译。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9.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原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 文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鲁肃的惊讶和对吕蒙的夸奖。
【点拨】吕蒙的学有所成是通过鲁肃的表现从侧面体现出来的,从鲁肃的惊讶和对吕蒙的夸奖中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11. 从《孙权劝学》中可以看出孙权、吕蒙、鲁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孙权: 关心部下,善劝人学习,对部下严格要求。
吕蒙: 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
鲁肃: 忠厚坦诚,爱才,敬才。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谓其僚属曰 ( )
(2)咏徐曰 ( )
(3)准莫谕其意 ( )
(4)及准出陕 ( )
请同学们看《典中点》第16页第12-14题。
对……说
慢慢地
明白
等到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2)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适逢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盛情地款待张咏。
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寇准问张咏:“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
14.《孙权劝学》与《张咏劝学》两篇文章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T 《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孙权劝学》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