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各课习题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专版2022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各课习题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02 18:25:22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8 紫藤萝瀑布
1
2
3
4
B
B
B
(1)修改方法:把“讨论”和“阅读”对调位置。
(2)修改方法:去掉“通过”或“使”。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D
10
11
12
13
14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5
16
8
9
综合实践·素养练
6
7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迸溅(bìng) 花穗(suì)  琼浆(jiāng)
B.挑逗(tiǎo) 树梢(shāo) 蝶阵(dié)
C.枯槐(huái) 酒酿(niàng) 忍俊不禁(jìn)
D.沉淀(dìng) 笼罩(zhào) 盘虬卧龙(qiú)
·
B
·
·
·
·
·
·
·
·
·
·
·
【点拨】A项“迸”应读bèng,C项“禁”应读jīn,D项“淀”应读diàn。
2.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只见一片辉皇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C.我只是贮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D.我曾遗撼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点拨】A项“辉皇”应为“辉煌”,C项“贮立”应为“伫立”,D项“遗撼”应为“遗憾”。
【点拨】 B
3. 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
B.这个节目实在幽默风趣,尤其是那小孩的滑稽表情,令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夕阳像一个被捆缚了手脚的巨人,使出浑身解数,憋红了脸,在天边挣扎。
····
····
··
D.在沙漠里经历了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水源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
····
【点拨】“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后面的“笑起来”语义重复。
【点拨】 B
4. 修改下列病句。
(1)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感慨颇多。
(2)通过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
修改方法:把“讨论”和“阅读”对调位置。
修改方法:去掉“通过”或“使”。
5.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B.文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在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文章最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在这儿待的时间太长了。
D
6. “藤萝又开花了”中的“又”可否删去?为什么?
一、精段品读
不能删去。“又”字强调了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
阅读“但是我没有摘”至文章结尾,回答问题。
7. 文章将紫藤萝在十多年前的衰败凋零和今天的繁茂盛开进行对比,作用是什么?
突出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同时将花与人进行类比,并从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一个道理。
8. 如何理解“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作者睹物释怀,她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使心中的悲痛焦虑转化为精神的宁静。
9. 文章开篇写“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上看,开头因为“我”不由自主地被盛开的紫藤萝花所吸引而停住了脚步,设下悬念,结尾因为“我”看花、忆花进而到思花,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升华主题。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严谨。
10. 【训练点:标题含义】本文的标题为《草有本心》,请仔细通读全文,分条概括草有哪些本心。
①草豁达大度,不去呐喊、不去抗争,忍辱负重。②草清高,只按自己本性生长,不媚不俗,不求人知。③草珍惜生命,顽强生长。④草洒脱,积蓄力量。
二、拓展阅读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5-76页第10-14题。
11. 结合上下文,从用词的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示例一:“顽强”“旺盛”等形容词写出了草的生命力,写出了草珍惜生命的本心。
示例二:用形容词“饱”来修饰动词“蘸”,将“草”比喻成毛笔,将草生长的状态比喻成“浓墨”,将“广袤的大地”比喻成画纸,将草在大地上顽强洒脱生长的样子比喻成画家在不停地挥毫傅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了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广袤”写出了大地的广阔,给草的肆意生长提供了一个场所。“挥毫傅彩”指挥动毛笔描绘绚丽画卷,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草洒脱肆意生长的情形。
12. 本文第②段作者写“草亦有恨”,和下文似乎矛盾,能否删掉?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①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贬抑草,说草没有地位、软弱,再大力颂扬草的优秀品质;使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重点,使行文跌宕,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加完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这里的“恨”,也是草的本心——忍辱负重,更全面地体现了草的精神品质。
13. 本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说“野草如此清高的品性,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①野草只按自己的本性生长,随四季而荣枯,不媚不俗,不求人知,自由生长。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给人无限启发。②野草带着晶莹露珠、吐着嫩芽,叫人流连驻足,舍不得离去。
14. 本文第⑤段最后一句:“毫无疑问,能在逆境中顽强洒脱活下来的,便是生命的强者。”结合全文,你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吗?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示例一:①我认为小草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生长在逆境中也能豁达大度、清高、珍惜生命、顽强洒脱,为世界增添绚丽光彩,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顽强、独立、珍惜生命、豁达大度、善良、勤劳、有目标、有计划等。
示例二:①我认为小草不是生命的强者。因为小草没有地位、没有庇护,被风霜肆意欺凌,任冰雪重压, 也不去呐喊,不去抗争。②我觉得要想成为生命的强者,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勇敢地大声呐喊,为自己发声,去和恶劣的环境抗争,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权利等。(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5. 某中学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花一草皆关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我参与我积累】请仿照示例,写出一例与花草树木相关的诗句。
示例: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示例一: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示例二: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我参与我策划】请为此次主题活动策划两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吟咏自然”诗歌朗诵会
“一花一草皆关情”演讲比赛
(3)【我参与我思考】自然本无情,当融入我们的情思时,自然便有了性情。请仿照示例,展开丰富的联想,任选一种花写一句话。
示例:傲霜的秋菊,象征着名士的高洁品行。
示例:美丽的莲花,象征着君子的清廉节操。
16. ★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绘以及对十多年前花的遭遇的回忆,悟出了自然规律和生命哲理。请你也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个片段,寄托你的感悟吧!
片段练笔
【思路点拨】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事物,这种事物具有怎样的特征,然后思考如何和自己的情感或志向对接。在描绘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为抒情言志服务,不需要面面俱到。
例文:昙花酝酿了一生,倾尽毕生心血,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在人们熟睡之际,百花沉寂之时,悄然绽放。那种美丽,那种光辉,不亚于牡丹的雍容,不亚于玫瑰的妖娆,世人为之震撼。昙花就这样在夜里孤芳自赏,悄悄从人们的梦乡走过,不留痕迹。这瞬间的美丽铸就了永恒。破晓之时,你所能看到的,只是一朵开败的花,冷冷地挂在枝头。于是我伤心,上苍让这惊世之美只做短暂的停留,不肯让它多开放片刻。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昙花的生命虽然短暂,
但它仍然努力地绽放,纵使无人欣赏,它也依旧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我们也应该做一朵昙花,即使无人赏识,也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盛开。(共19张PPT)
19 一棵小桃树
1
2
3
4
(1)C
(2)得 地 (3)C
D
D
D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D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8
9
6
7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甲】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________________,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乙】笑着。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灼 zhuó   薄 báo
B.灼 sháo   薄 bó
C.灼 zhuó   薄 bó
D.灼 sháo   薄 báo
C
(2)在“的”“地”“得”三个结构助词中进行选择,填入文段【甲】【乙】两处。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点拨】在语句中,“的”一般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甲】处,“似纸做的”是补充说明“单薄”的,所以应该选用“得”。【乙】处,“苦涩涩”是来修饰“笑”的,做状语,所以应该选用“地”。据此可作答。
得 

(3)文段中横线处所填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忧心忡忡的少女  B.忧心忡忡的少男
C.患了重病的少女 D.患了重病的少男
C
2. 【2021·眉山改编】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
B.帕米尔高原的边防战士长期坚守高原,他们始终任劳任怨,用青春守护祖国平安。
····
····
C.瓦屋山景区的初夏,山上飞瀑倾泻其间,山下湖水波光粼粼,真是美不胜收。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竞相观摩。
····
····
【点拨】 D
3. 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今,由于创新在各个领域蔚然成风,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本句成分残缺,是病句)
B.甘孜藏族自治州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大会对我州如何强化旅游服务意识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出了新思路。(句中“对”是介词,“和”是连词,“新”是形容词)
C.“眨眼睛”“干得很好”“他的声音”这三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补充短语、偏正短语。
D.2021年5月28日,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圆满闭幕。(句子主干是:博览会圆满闭幕。)
【点拨】句子主干是:博览会闭幕。
【点拨】 D
4.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点拨】 D
5. 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小桃树,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B.本文揭示了一个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C.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小桃树的经历是作为明线贯穿全文的,还有一条暗线,即作者本人的经历。
D.文章多处写到“奶奶” ,作用仅仅是为了突出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
【点拨】 D
6. 作者写六月葵花,主要写了葵花的什么特征?人们赋予这种特征什么品格?
特征:向太阳。品格:向往光明、矢志不渝。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78页第6-9题。
7. 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让“我”有一种怎样的感悟?
自然中的向日葵与艺术中的向日葵在某种意义上是默契的,它们都有一颗向阳之心。
8. 选文第④段引用梅尧臣的诗句并列举苏武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赞美了具有葵花向阳气节的人们,深化了文章主题。
9. 选文第⑤段中,朋友一遍遍教女儿唱“葵花朵朵向太阳”的原因是什么?
①让女儿保持一颗“向阳心”;②葵花是皇天后土之上心灵的太阳,它的每一朵花瓣上,都闪耀着人类的光荣与梦想;③葵花朵朵向阳的品格,象征着忠诚、健康和活力。(共19张PPT)
20 外国诗二首
1
2
3
4
D
B
B
(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示例:生活伤害了你 沮丧 沉沦 阴暗的日子里 从容 黑夜过后 迎来美好的黎明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8
9
6
7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涉足(shè) 瞬息(shǔn)  延绵(mián)
B.幽寂(jì) 悲伤(bēi) 伫立(chù)
C.萋萋(qī) 诱人(xiù ) 选择(xuǎn)
D.忧郁(yù) 污染(rǎn) 清晨(chén)
·
·
·
·
·
·
·
·
·
·
·
D
【点拨】A中的“瞬”应读shùn;B中的“伫”应读zhù;C中的“诱”应读yòu。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将会/过去
B.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C.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D.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点拨】 B
【点拨】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B项有误,正确的应为: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②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丘陵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③四川大凉山,阿土列尔村——悬崖峭壁上,17条藤梯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穿上节日才穿的衣裳,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 556级钢梯,翻过
了那座压在心头上的“贫困大山”。④云南贡山县,独龙族——一个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在皑皑雪山和茫茫林海中,渐渐有了第一条公路、第一条隧道、第一栋安居房……⑤独龙族实现了“一步千年”。
A.第②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脱贫攻坚像阳光一样温暖,也强调了脱贫攻坚给人带来了新的生活。
B.“脱贫攻坚”“阳光照耀”“贫困大山”短语类型相同。
C.第③句和第④句的破折号分别是强调下文和解释说明的作用。
D.第⑤句,成分残缺,在“一步千年”后面添加“的跨越”。
【点拨】 B
【点拨】“脱贫攻坚”是并列短语,“阳光照耀”是主谓短语,“贫困大山”是偏正短语,三个短语的短语类型不相同。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现诗人热烈向往与追求美好未来,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5. 仿照下面的诗句写一段小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
··
··
···
··
仿写:假如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不要_______!
______________须要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生活伤害了你 沮丧 沉沦 阴暗的日子里 从容 黑夜过后 迎来美好的黎明
6. 同样作为登山爱好者,秋野和卡尔顿对待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秋野:狂热地爱好登山,执着于目标,比较冲动。
卡尔顿:爱好登山,头脑冷静,会判断分析,做出明智的选择。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0页第6-9题。
7.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③段加点词“笼罩”的表达效果。
“笼罩”形象地写出了南迦 帕尔巴特天气条件恶劣,不适宜登山的情况。
8. 请结合全文内容,仔细揣摩秋野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文中空缺处填上秋野当时所说的话。
【点拨】能答出不愿撤退、不愿重走回头路的意思,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不,如果下去,明天我又要重走这段路。
9. 我们一直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能放弃”的过程,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新的体会?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点拨】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言之有理。解答时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用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不能一味地追求“不能放弃”。明智地选择撤退,不是软弱的表现。直面失败,舍得放弃,重新总结经验,从头再来,方是面对绝境时应有的选择。(共35张PPT)
21 古代诗歌五首
1
2
3
4
chuàng tì liǎo zì dài tún hào yín jí
(1)眼泪 (2)聚集 (3)终当,终要 (4)因为 (5)备足鸡肉、猪肉 (6)落花
C
(1)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0
11
12
13
14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5
16
8
9
6
7
5
17
18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怆然(    )    涕下(    )
青未了(    ) 决眦(    )
岱宗(    ) 足鸡豚(    )
浩荡(    ) 吟鞭(    )
即天涯(    )
·
chuàng
·
·
·
·
·
·
·
·

liǎo

dài
tún
hào
yín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独怆然而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缘身在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眼泪
聚集
终当,终要
因为
备足鸡肉、猪肉
落花
3.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拨】正确的划分应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
4. 默写填空。
(1)《登幽州台歌》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杜甫的《望岳》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一句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所见又暗喻“小人、奸佞之徒”,与《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的“浮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4)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2021·宁波改编】爱国,是诗文常见的主题。诗人们歌咏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抒发个人报国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描绘泰山雄姿赞美壮丽河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以落花自喻,表达心系国家的一腔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爱国情怀成为这些诗文最感动人、最振奋人心的旋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课文研读
5. 有人这样评价本诗:“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你觉得他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示例:幽州台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抒发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6. 【2020·河北】阅读《登幽州台歌》,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你体会到的作品情境。
示例: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思绪万千,不禁落泪。 (意思对即可)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C.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D.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点拨】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
【答案】 A
8. 本诗中“割”与“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示例一:一个“割”字,表明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两边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特点。
示例二:“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 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是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点拨】B项“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表述有误,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度。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飞来峰顶上有一座高高的塔,听说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答案】 B
10.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进取精神。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 对《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酒以清为贵,首联中诗人虽觉农家腊酒浑浊,但因他们殷勤待客的情谊而不便表露。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颈联写农人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古朴的民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这首诗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表达了悠闲惬意之情。
【点拨】首联写农民生活虽然贫苦,但遇丰年也邀客共庆,表现了农家淳厚的乡风。“莫笑”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表达了农家待客的盛情。
【答案】 A
12. 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不论路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3. 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点拨】描绘情景或画面类的题目,其实就是用优美的语言写出诗句的意思。本题作答时要注意“画面感”,要突出“白日斜”“吟鞭东指”两个场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远离京城。
14. 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
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
【点拨】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表明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诗人以此来表达自己至死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答案】 B
【2021·江阴月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二、拓展阅读
15.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一二句所写的景象。
如雪般的梨花透着淡淡的白,深青色的柳条彰显着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
16.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惆怅。“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之愁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塘。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 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妖娆争春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 ★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主要运用了对比(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飘飘如雪,也不愿意在道路边上被车轮碾作尘土。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共7张PPT)
群文阅读专题(五)
1
2
3
4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85-86页第1-4题。
1. 【甲】文开篇用大段文字描写冬天的树,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开篇先由被修剪的柳树写起,用大段文字详细描写冬日柳树的姿态,交代柳树的生长环境,为下文由“树”及“人”的描写和抒情做铺垫。
2. 第④段中加点词“整理和清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指发扬光大自己的优点,努力去除自己的缺点,以健康而饱满的姿态生长。
3. 按要求作答。
(1)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希望儿子长成一棵枝叶葱茏的大树,但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棵冬日的树,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挺立,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
“更”字表递进,写出了“我”不仅希望儿子能够健康成长,活出生命的价值,而且还希望他拥有“不屈地面对生活,笑看人生”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对儿子的殷切希望。
·
(2)请说出【甲】文第⑧段画线句子与【丙】文在使用修辞上的相同点,以及两位作者得出的感悟的不同点。
修辞的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感悟的不同点:【甲】弱小的生命也会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而正是它们,给予我们生活无穷的希望和力量。
【丙】希望要在与艰难困苦的顽强斗争中才能得以实现。
4. 【甲】文结尾“我在阳光的照耀下,继续向前走去”,与【乙】文结尾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你的理解。
两文的作者分别从“树”和“花”中感受到了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都深受鼓舞,情感得以升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共20张PPT)
单元写作:文从字顺
写作目标
1. 斟酌用词,力避歧义,务求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
2. 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合理性,叙述人称的一致性,做到表达有条理,语序合逻辑。
3.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读一读,及时修改读起来拗口、不顺畅、有累赘感的语句。
1. 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近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程度,做到表达清楚,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写作点拨
2. 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做到语言连贯,需要注意:
①人称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
②句序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妥帖;
③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3. 多朗读,多修改。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修改习惯。写完作文后,要注意:
①自己出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
②请别人来读,自己听,看看是不是语句通顺;
③对不通顺之处要认真检查,检查时一方面要检查词汇,从搭配、词性、色彩等看其是否使用恰当,另一方面,要检查语法,从结构、成分、语序等看其是否使用恰当。
例文引路
绿满校园
如果你一年四季都到我们学校参观,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总是充满绿意。它给你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好绿呀”!①
【旁批】
①开篇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内容——校园的绿。
春天,校园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子。悬铃木树杈上那鼓圆了的芽苞,也慢慢地伸展开来,像一个个小喇叭。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
各种树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悠悠春风,翩翩地舞出婆娑的倩影。②
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校园各种树、花所展现出的美丽景象,体现了春天“嫩绿”的特点。
夏天,校园是一片浓绿。悬铃木伸出宽大的叶子,在校园上空撑起了一把巨伞,遮住了耀眼的阳光。抬头向上看去,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阳光透过茂密的叶片,变成了一片青雾,微风一吹,青雾缭绕,令人神清气爽,飘然欲飞。③
③写出了夏季身处校园的真切感受,突出了夏季校园的 “浓绿”。
如果说春、夏的校园绿得新鲜、妩媚,那么秋、冬的校园则绿得深沉、苍劲。④当秋风吹来时,虽然杨树的叶子落了,但树仍是绿的,它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脱去身上的绿装。悬铃木的阔叶尽管一片片地离开了树枝,但它们却没有枯黄,
④过渡句。承接上文对春夏两季校园的描写,开启下文对秋冬两季校园的描写。
像一只只绿舟一样,在空中荡来荡去,直到静静地躺下,遮住了遍地的枯草,为校园铺上最后一张绿毯。
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上。教室前面的冬青,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一见到那北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你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赞美。也许有人会嫌这时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冰雪中看到松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不觉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
我们的校园是充满绿意的,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充满绿意的。然而,最动人的绿却在教室里。那里有一株株小苗,绿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享受园丁的爱抚,天天向上,茁壮成长。⑤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四季如春,生机勃勃;
⑤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时时处处弥漫着绿的芬芳。
呵!校园,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啊!⑥ ,
⑥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名师点评:作者紧紧围绕一个 “绿”字,按 “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校园的美丽景色。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校园不同季节的绿色写得生动形象。文章的精妙还在于作者不仅仅写出了校园的 “绿”,还画龙点睛地由校园的 “绿”引申到教室的那 “一株株小苗”的 “绿”——“绿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享受园丁的爱抚,天天向上,茁壮成长”。这一描述,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写作实践
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故乡的________(春、夏、秋、冬或山川风物等)
2. 校园的早晨
要求:①写出自己熟悉的景物的特点,寓情于景;②能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③要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两个作文题目属同类作文训练——景物描写。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取独特的景物。景物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们属于故乡或者校园,不是所有地方的春风都是温柔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林间读书的身影……
②多角度描写景物。如写“故乡的春”,可以写你看到的,还可以写你听到的、闻到的,甚至可以写你想象出来的……
多角度的描写能尽显故乡的风韵。写“校园的早晨”,不同的季节,校园的早晨有不同的魅力,就是同一季节,不同的角落也会有不同的风景。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了让描写更形象、更生动,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
④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但要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让文章富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