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课题: 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空气成分探究方案。
3.表现出对空气成分的探究兴趣。
4.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空气成分探究方案。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蜡烛、木条、红墨水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人新课 谈话: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空气。 导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的秘密。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空气中有哪些成分 1.猜一猜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猜制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气体还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测:空气可能不是单一气体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猜想。 认识燃烧用去了一部分气体。 (1)引导学生实脸:将蜡烛粘在水槽底部,往水槽里加人适量的水,满人几滴红水将其燃成红色,点燃蜡烛。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了什么? (蜡烛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而根据我们的所学知道,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因此空气中有氧气。) (2)指导学生用剪去底部的矿泉水瓶(拧紧瓶盖)罩住燃烧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扣上矿泉水瓶,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火,水进人矿泉水瓶内,瓶内的水面高于瓶外的水面。 (3)分析: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熄灭,说明了什么 (支持就烧的气体没有了。)水进人矿泉水瓶,说明了什么 (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瓶内还有其他气吗 (还有其他气体,如果没有气体,水会占据杯内全部空间,而且剩下气体比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多。)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燃烧只消耗了一部分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3.探究燃烧后剩下的气体能否支持燃烧。 猜想:剩下的气体支持燃烧吗 我们应该怎样证明呢 引导学牛猜想后,设计试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先向水槽中加水,使瓶内、瓶外水面一样高,然后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指人插入瓶口。学生探究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后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灭。 分析:木条的火焰立即熄火,说明什么? 师生小结:燃烧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初步判断空气中至少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另一种不支持燃烧 展示资料,认识空气的组成。 (出示空气成分比例图)提问:猜一猜哪种气体支持燃烧 为什么 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以上实验发现燃烧后进人矿泉水瓶内的水量比例较小,支持燃烧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小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有氧气、氮气,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活动二:氮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提问: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利用氮气可以做什么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氮气有哪些用途。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然后补充资料。 课件展示就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医疗方面:液氮冷冻治疗是指治疗学领城中的一门技术,可以通过极速的冷冻杀死病毒。 (2)制氮肥:植物需要氮,所以施氮肥有助于植物生长。 (3)保护食品:氮气可以保护食品,是利用了氮气的不活泼性。 三、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程。 分享一些你知道的有关空气的故事。
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空气不是一种单一气体
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