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高二化学学案 020元素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5.7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12-12-16 11:05:09 |
C D、Ca>Al
三、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应用
1、电离能的应用
(1)确定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2)确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3)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2、电负性的应用
(1)衡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
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的电负性在1.8左右,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如果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通常形成离子键;如果两个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
例题5:已知某元素的电离能(IA/kJ*mol-1):I1=577;I2=1820;I3=2740;I4=11600;I5=14800;I6=18400;I7=23400,试回答:
(1)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2)该元素原子失去的第一个电子具有的能量是 。
例题6: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电负性(用χ表示)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H
Li
Be
B
C
N
O
F
电负性
2.1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K
电负性
0.9
1.2
1.5
1.7
2.1
2.3
3.0
0.8
请仔细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 ,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χ< ;
(2)同主族内的不同元素χ的值变化的规律是 ,简述元素电负性χ的大小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的关系
;
(3)通常当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所形成的一般为离子键;当小于1.7时,一般为共价键。试推断AlBr3中形成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其理由是 。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了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各种离子,它的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D、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2、下面各系列中是按第一电离能增加的顺序排列的 ( )
A、C、P、Se B、O、F、Ne C、B、Be、Li D、Li、Na、K
3、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
A、ns2np3 B、ns2np5 C、ns2np4 D、ns2np6
4、下列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相差不大, 但最难失去第二个电子的原子是( )
A、Li???????? B、Be???????? C、B???????? D、都相同
5、下列哪个系列的排列顺序刚好是电负性减小的顺序 ( )
A、K、Na、Li B、O、Cl、H C、As、P、H D、C、Si、N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用化学符号回答下列各问题。
主族
周期
I
II
III
IV
V
VI
VII
0
2
⑥
⑦
3
①
③
⑤
⑧
⑩
4
②
④
⑨
(1)10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电负性最小的金属是 ;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3)②、③、④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4)元素⑦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氢化物常温下和元素②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该氢化物和元素⑧的单质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 ;
(5)①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和 ,①和⑨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化合物灼烧时的焰色为 色,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①和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
(7)⑥与⑧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单质⑨溶于该化合物所得溶液呈 色;
(8)⑧和⑨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为 ;
(9)第三周期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和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