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栖息 B.中廷 C.寒鸦
2.《十五夜望月》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3.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留连戏蝶时时舞( )
A.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 B.耽搁;拖延。
(2)自在娇莺恰恰啼( )
A.恰好,刚好。
B.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3)日暮汉宫传蜡烛( )
A.汉朝宫廷。
B.汉朝宫廷。这里喻指唐代皇宫。
(4)轻娴散人五侯家( )
A.东汉时的五个大官。
B.原指东汉时的五个大官。这里泛指王侯贵族。
4.《迢迢牵牛星》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
A.泣涕零如雨 B.相去复几许 C.脉脉不得语
5.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纤纤(qiān) B.机杼(zhù) C.擢升(zhuó)
6.《寒食》的作者是( )
A.韩愈 B.韩翃 C.王建
7.《寒食》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色
A.夏天 B.秋天 C.冬天 D.暮春
二、填空题
8.连线
【迢迢牵牛星】 明亮的样子。
【皎皎】 织机发出的响声。
【河汉女】 伸出,抽出。
【擢】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札札】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
9.“十五夜”指的是 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 的习俗。
10.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十五夜”指的是 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 的习俗。
(2)作者在《十五夜望月》中描述了 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 天的景物。
三、诗歌鉴赏
11.课外阅读(一)。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
④牧童遥指杏花村。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 ,天气是 ,作用是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答案部分
1.B
2.A
3.(1)A
(2)B
(3)B
(4)B
4.B
5.A
6.B
7.D
8.【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迢迢,遥远。;【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擢】-伸出,抽出。;【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9.中秋;赏月吃月饼
10.(1)中秋;赏月吃月饼
(2)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
11.(1)①多。;②几乎要,简直要。;③请问。;④远远地。
(2)清明节;下雨天;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