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乡愁诗人余光中

文档属性

名称 多情乡愁诗人余光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2: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多情乡愁诗人余光中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乡愁》,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整个单元将分两个专题进行:专题一,余光中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余光中的作品。专题二,我眼中的乡愁。在第一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余光中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乡愁诗人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余光中的生平经历及其在散文诗歌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余光中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诗歌,深度解读诗歌。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余光中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3.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4.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5.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6.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余光中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余光中的乡愁情怀来自何处?
3.余光中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余光中其人其作 ( 3课时)
专题二:我眼中的乡愁 ( 1课时)
专题一
余光中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余光中的作品,一篇是《听听那冷雨》,另外是《乡愁》和《乡愁四韵》。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余光中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李余光中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余光中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余光中的作品。
3.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4.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余光中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1.余光中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2.余光中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听听那冷雨》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听听那冷雨》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余光中。
2.多媒体展示:余光中的生平经历以及散文诗歌方面的成就,“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3.自由朗读:初步体会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余光中的乡愁情感。
第二课时:《乡愁》
1.初读《乡愁》,体会诗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诗。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第三课时:《乡愁四韵》
1.熟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
2.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3.重点研讨:余光中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比较《听听那冷雨》和《乡愁》《乡愁四韵》写景和抒情的异同点,思考:余光中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余光中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我眼中的乡愁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乡愁。在前一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乡愁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余光中的热爱祖国的感情,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余光中热爱祖国的情怀,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余光中带给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1.余光中的乡愁给你怎样的启示?
3.乡愁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乡愁。着重谈及古代现当代的乡愁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3.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对于佳作先谈出自己可以借鉴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
4.学生交流:谈体会。此次专题学习自己的收获,知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皆可。借此探讨关于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5.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6.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