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鲁人版第三单元——《诗经》中女性形象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 鲁人版第三单元——《诗经》中女性形象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2: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诗经》中女性形象探究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诗经》塑造了丰富多彩、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在这一首首生命赞歌中,既有反映古朴风具有浪漫气息野性美的幽会诗,也有生动活泼充满谐趣具有喜剧美的诗歌,更有沉痛温婉充满悲剧意味的诗歌。
本单元选题基于鲁人版必修三《观照女性命运》中的《卫风氓》,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诗经》中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桃夭》《关雎》等多首诗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婚前—婚嫁—婚后的女性形象。指导学生诵读《邶风静女》、《周南桃夭》、《卫风伯兮》等九首诗词 ,抓住其中的婚前—婚嫁—婚后这一线索,体会那个时代女性对情感、婚姻、生活的基本态度。专题二,《诗经》中相关意象对妇女形象的塑造。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诗经》中动物、植物、水这三种常见意象与女性形象塑造的某种内在联系。专题三,《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整体象征意义及其影响。最后,进行班级内《诗经》诵读比赛、《诗经》作品改写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中典型的女性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不同意象对女性形象塑造的作用,综合其对后世爱情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产生的影响。
3、通过对《诗经》中女性形象的透视,体会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精神面貌和情感追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析女性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诗经》的艺术魅力,培养感悟美的情怀。
3.培养自由、平等、独立和自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爱情观。
4.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诗经》展现了女性人物的哪些的情感?
2.诗歌中意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影响?
3.《诗经》创作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有何影响?
专题划分
专题一,婚前—婚嫁—婚后的女性形象。
专题二,《诗经》中相关意象对妇女形象的塑造。
专题三,《诗经》中女性形象的整体象征意义及其影响。
专题一
婚前—婚嫁—婚后的女性形象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诗经》王国中女性形象各异而鲜明。她们或渴望爱情主动追求,或缠绵热恋欢快相约,或失恋其中为情所困。纵观李清照留存下来的词作,纵观全书,其形象的各异大致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婚前、婚嫁、婚后。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诗经》中的《邶风静女》、《召南摽有梅》、《郑风将仲子》、《周南桃夭》、《齐风著》、《召南何彼襛矣》、《齐风鸡鸣》、《卫风伯兮》、《邶风谷风》九首词展开,抓住其中的故事情节,比较不同女性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其中一个阶段,对代表诗词进行诵读鉴赏,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诗经》中的九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体会人物情感。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其中某一女性形象,进行展示。
4.感悟《诗经》中女性形象自由、平等、独立和自尊的品质。
5、体会女性在各个时期的不同情感及生活态度。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故事吗?
2.这九首诗中出现了哪些不同的人物情感?
3.你如何评价这些女性形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卫风氓》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环境的教室
其 他
《诗经》九首:
1、《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召南摽有梅》: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3、《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圆,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4、《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齐风著》: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6、《召南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7、《齐风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8、《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9、《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山谷狂风呼啸,维风及雨。风恶雨势凶暴。将恐将惧,祸患惊惧飘摇日,维予与女。唯我为你分忧劳。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女转弃予! 你竟将我抛弃掉! 习习谷风,山谷狂风怒号,维风及颓。风旋地动山摇。将恐将惧,忧患恐惧飘摇日,置予于怀。你把我紧搂怀抱。将安将乐,眼看时光乐逍遥, 弃予如遗! 将我遗忘脑后抛! 习习谷风,山谷狂风不停,维山崔嵬。袭击崇山峻岭。无草不死,百草槁伏无幸存,无木不萎。林木摧折尽凋零。忘我大德,不念如海恩爱情,思我小怨。专把小错记在心。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诵读《邶风静女》、《召南摽有梅》、《郑风将仲子》、《周南桃夭》、《齐风著》、《召南何彼襛矣》、《齐风鸡鸣》、《卫风伯兮》、《邶风谷风》九首词。发挥联想与想象,讲述诗中蕴含的爱情故事。
活动二:
按照“婚前—婚嫁—婚后”这一线索对九首诗歌进行划分,分析这九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不同的人物情感?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
选取其中一个女性形象,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现这一人物的情感世界,并进行展示。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布置作业:
1.另外选取《诗经》的一首诗写成故事或白话诗。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经》篇目。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分析人物情感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