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典诗词鉴赏——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2: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在我看来,李商隐是个彻头彻尾的悲情诗人,无论是他的政治诗还是抒情诗,无不抒发了自己或怀才不遇,或感时伤世,或思念爱人,或叹惋时光流逝等等的真情。他无法唱出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一般明朗豪迈的句子,却只能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以抒发自己对国家,对人生无限的怅惋。李商隐抒情作品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他的爱情诗浓丽凄艳,朦胧虚幻,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让人读后韵味无穷。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诗歌朦胧美的开拓者,他的作品代表了古典诗歌朦胧美的最高水平。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教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二单元“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李商隐的诗歌在唐末诗坛渐衰之际,力挽狂澜,以朦胧虚幻的诗境著称于后世,而他的爱情诗更为人们所衷爱,本单元将依托《锦瑟》等无题诗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感受李商隐无题诗偏爱的意象和典故;专题二,深入理解“回环往复、比兴”等表现手法;专题三,领略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查找资料,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对诗歌的分析、探究能力。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李商隐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感受李商隐爱情诗朦胧美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朦胧美的外在表现
朦胧美在结构上的表现
朦胧美产生的原因
专题划分
专题1:感受李商隐无题诗偏爱的意象和典故
专题2:深入理解“回环往复、比兴”等表现手法
专题3:领略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专题一
感受李商隐无题诗偏爱的意象和典故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李商隐在他的诗里有其偏爱描写的意象。他爱写“雨”、“蜡烛”、“柳”、“风”、“蝴蝶”、“夜”等意象。雨,飘飘洒洒,柳,寄托着离愁别绪,蜡烛,摇摇曳曳,忽明忽暗……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本身就带有朦胧感。
李商隐诗歌中典故运用的量是很大的。不妨我们先来做个量上的统计。以李商隐最有名的六首七律无题诗为例。粗略地统计一下,刘郎蓬山、贾氏窥帘、宓妃留枕、莫愁、班骓、小姑、神女等用典近十处。而仅名篇《锦瑟》,作者便在颔颈二联中连用了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明珠、蓝田玉生烟四个典故,一句一典,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在此例子不再多举。典故用得多,必然增加了读者阅读理解的难度,甚至给人一种“若其用事深僻,语虽工而意不及,自是其短”之感。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李商隐钟爱的意象和常用的典故展开,初步感受李商隐诗歌给我们带来的朦胧美。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商隐的一首诗进行鉴赏,依托诗中的意象,感受其艺术特色。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李商隐的无题诗,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的朦胧美。
3.李商隐的诗中大量用典,请结合其诗谈一谈他的用典特色。
4.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诗句。
5.李商隐的朦胧诗寄予了哪些情感。
6. 在感受李商隐爱情诗朦胧美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诵读诗歌,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2.李商隐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典故有什么寓意?
3.李商隐诗歌的朦胧诗传达了哪些情感?
4.李商隐的爱情诗有没有深层的寄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以雨为例,梳理朦胧诗意象,例如诗人吟到“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小幌风烟人,高窗雾雨通”、“封来江渺渺,信去雨冥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水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诗人所描写的雨多是细雨、暮雨、冷雨。形容雨细,诗人用了“雾”、“烟”、“梦”这一系列的词,“雾”、“烟”、“梦”不仅细而且迷朦,再加上“暮”、“夜”、“寒”,这样的雨天,在诗人的笔下,整个气氛变得更加沉晦起来。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查阅诵读李商隐的诗歌,并参照以上的方法对朦胧诗中常见的意象归纳分类。
活动二:李商隐的朦胧诗中经常出现哪些典型意象?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感受其朦胧美。小组内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活动三:李商隐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典故有什么寓意?
活动四:李商隐诗歌的朦胧诗传达了哪些情感?
小组交流,班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活动五:李商隐的爱情诗有没有深层的寄予?
活动六:李商隐朦胧诗的产生有何时代背景?
布置作业: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诗句。
2.背诵无题二首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深入理解“回环往复、比兴”等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