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鲁人版第二单元——走进爱国诗人屈原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三 鲁人版第二单元——走进爱国诗人屈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2: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爱国诗人屈原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的先河,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本单元依托鲁教版教材中屈原的《屈原列传》《离骚》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屈原的经历与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屈原的经历,从而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感悟《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重点赏析《离骚》中作者的坚定信念,来进一步加深自己对屈原的理解,尤其是对屈原的高洁的品质的解读。专题三,我眼中的屈原。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屈原的独特感悟,并把这份感悟形成文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让一代爱国诗人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屈原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借助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开展研究性学习。
2.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3.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深度解读文章。
4.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屈原高洁的品格,学会坚持自己的理想,不随波逐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现在哪里?
2.从《离骚》来看,“楚辞”具有什么特点?
3.屈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专题划分
专题一:屈原的经历与影响 ( 2课时)
专题二:感悟《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 ( 2课时)
专题三:我眼中的诗人屈原 ( 1课时)
专题一
屈原的经历与影响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有关屈原的作品,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引领学生了解屈原的经历。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的复杂的情感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屈原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阅读,理解《离骚》的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本专题问题设计
苏东坡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1.屈原为何开始深受楚王的信任后来却屡遭贬斥
2.楚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3.屈原为什么选择自沉汨罗,而不是苟活于世?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教版必修三和必修四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一、回顾已知的屈原。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屈原。
二、研读1—3段。
1、 学生朗读1—3段,梳理三段的知识点。
2、小组讨论:
(1)屈原为何开始深受楚王的信任后来却屡遭贬斥
(2)楚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3 、学习4—10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第二课时:
1、 朗读翻译最后两段文字,强调重点词语。
2、 概括文段的意思
江畔答问,绝望自沉
文泽后世,德威众杰
3、 理解记叙屈原与渔父对话的作用。
4、讨论:屈原为什么选择自沉汨罗,而不是苟活于世?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二
感悟《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在对屈原的生平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感悟《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进一步了解屈原坚贞不屈的人生信念。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评点的方法来品评文章,来深度解读文章。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认为《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香草”“美人”有何含义?
3.屈原是用哪些语句表达个人志向的?
4、面对众人的诽谤,君王的疏远,屈原有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
常规资源
《离骚》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反复阅读,扫除字词障碍。
体会《离骚》语言的特点,小组交流评点成果,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3.小组讨论:文章中的“香草”“美人”有何含义
第二课时:
1.查资料,理清文本,归纳文言现象。
2.归纳整理屈原表现个人志向的句子。
3.小组研讨,面对众人的诽谤,君王的疏远,屈原有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2.能够立足文本,利用相关的事实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观点和材料严格的一致。
3.会灵活利用网络搜索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眼中的屈原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屈原。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苏屈原的理解感悟,形成个人专题研究成果。同时学习屈原高洁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使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一代才子的其人其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学习屈原高洁的品质,学会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屈原的人生态度给你怎样的启示?
2.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何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屈原。着重谈及屈原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把作品上传至班级交流平台,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每篇文章至少谈出一条优点和缺点,这样有利于自己学习提高。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2.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3.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