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古诗两首
引入新课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
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高鼎: (1851~1861), 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引入新课
yīnɡ
莺
堤
dī
fú
拂
柳
liǔ
醉
zuì
yǒnɡ
咏
丝
sī
zhuānɡ
妆
绦
tāo
裁
cái
剪
jiǎn
字词识读
字词识读
组词:诗歌 诗人
造句:熟读古诗,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诗歌。
部首:讠
笔画:8
shī
字词识读
组词:童话 儿童
造句:我们的童年多么快乐。
部首:立
笔画:12
tónɡ
字词识读
组词:趁机 趁早
造句:我要赶紧起床,趁早去等公交车。
部首:走
笔画:12
chèn
字词识读
组词:碧绿 碧蓝
造句:雨后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部首:石
笔画:14
bì
字词识读
组词:梳妆 妆容
造句:她出门之前要先梳妆。
部首:丬
笔画:6
zhuānɡ
字词识读
组词:绿色 绿化
造句:绿油油的麦苗随风飘动。
部首:纟
笔画:11
lǜ
字词识读
组词:丝带 丝线
造句:妈妈的丝巾漂亮极了。
部首:一
笔画:5
sī
字词识读
组词:剪刀 剪纸
造句:爸爸买的这把剪刀非常的锋利。
部首:刀
笔画:11
jiǎn
zhǎnɡ(长大)
chánɡ(长处)
长
sì (似乎)
shì(似的)
似
多音字
字词识读
边读边想,这首古诗描绘了怎么样的景象?
课文解读
村居
【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dǐnɡ
yīnɡ
fú dī liǔ zuì
课文解读
yuān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 醉 春烟。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迷醉 陶醉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课文解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急忙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课文解读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看到了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们的眼前仿佛涌动着春的脉搏。诗人一个“醉”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大地艳阳高照、烟雾弥漫,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姿态。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写出了人物的活动。儿童放学归来,迎着春风放风筝,同时也在放飞希望,放飞幸福快乐的时光,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刻画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村居
草——长
莺——飞
杨柳——拂堤
儿童——归——忙——放
生机勃勃
课文解读
主题概括:《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课文解读
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
课文解读
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合称为“吴中四士”。
主要作品:《回乡偶书》《采莲曲》《咏柳》等。
课文解读
边读边想,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解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yǒnɡ
tánɡ
hè
zhānɡ
zhuānɡ
chuí
sī
tāo
cái
jiǎn
课文解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课文解读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释义: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从树上垂下无数条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
课文解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释义:这满树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裁剪出这满树的柳叶。
似:如同,好像
裁:裁剪
课文解读
什么是设问?
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课文解读
找中心句的方法有哪些?
课文解读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答题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此处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读者的深思。
课文解读
诗的前两句:“妆”字写柳树像是精心打扮过一样;“高”字衬托出柳树袅袅婷婷的风姿;“碧玉”表现了柳树鲜嫩新翠。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高的特点。“垂”写出了柳枝的长和柔;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展现了柳枝的美丽。这一句,把柳枝茂密、柔软、下垂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细叶”一词,写出了柳叶细巧的特点。巧用设问,用“谁裁出”表达自己对柳叶的赞叹。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咏 柳
总写:碧玉———树高
爱柳树
爱春天
爱大自然
柳条 万条——绿丝绦
柳叶 细叶——谁裁出
分写
想象:春风——似剪刀
课文解读
主题概括:《咏柳》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文解读
我问你答
B
对春天的苦恼之情
对春天的喜欢之情
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计时
A
C
《村居》诗人没有的情感是
下一个
柳树所在的季节是?
A
春季
夏季
秋季
计时
B
C
下一个
《咏柳》里面的代表景物是?
C
柳树
蜻蜓
荷花
计时
A
B
下一个
感谢您的倾听
(所有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