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能力培养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能力培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2: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现代文阅读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四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散文,是大众阅读选材中举足轻重的内容。读者通过对散文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达到扩充知识含量,陶冶感情情操,提高素质修养的目的。而教育中的阅读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散文阅读教育是高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散文阅读教育的作用不是单一指向考试的。阅读教育的深入发展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更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真、善、美”的视角重新审视实际生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育的作用是宽泛地,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样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散文阅读的教学是母语教学中始终贯穿的主线。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具备基本的散文阅读技巧,涉猎阅读优秀散文
2、自主掌握学习散文阅读中的答题技巧,深化阅读情感培养
3、总结阅读题目类型,答题技巧、分类整理
过程与方法:1、掌握练习审题分析技巧
2、利用具体文本的阅读分析进一步掌握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
2、通过分析文本,体会优美文章情感,升华自我思想品格
对应课标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教版)
考纲要求:
⒈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⒉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⒊探究F
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⑵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现代文阅读主要类型有哪些
现代文阅读常见技巧有哪些
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具体问题设置有哪些
专题划分
散文阅读
小说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析类型总结运用
专题一
散文阅读
所需课时
四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培养阅读能力是提高全民素质强有力的手段,对于学生来讲,担负着两项任务,既要做好考试题,又要着重培养自我阅读能力提高和自我素养。面对众多的关于散文阅读方法的解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经验”,方法仅是参考,我们应该在课堂内外更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长足发展。生活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上美文的享受对应到优美的生活中去,以积极、美好、勇敢的心态面对人生,毕竟美文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掌握初步的散文阅读技巧,深化散文阅读理解能力,更准确把握高考阅读题的出题考查点。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散文的类型可分为几种
2、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3、精确阅读答题中怎样做到高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及各种网络资源
常规资源
高三一轮复习资料诗歌鉴赏部分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各类型散文阅读题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散文的基本常识
散文是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一种文学体裁,指对韵律不做着重要求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一篇散文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主要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谋篇布局。
正因为散文是散体文章,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另外散文还具有情感浓烈、选材广泛、真实自然,以小见大,富于美感等突出特点。
1、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散文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1)叙事散文:以描写人物,记述事件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一般通过重点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在事件和人物的发展变化中揭示文章主题和事物本质,以达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例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寄托作者的思想感受,表现作者个体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以极少的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来抒发强烈的感情。无论是触景生情还是直抒胸臆,在字里行间都充满着诗情画意。感情真挚,词藻生动,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制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抒情散文的最大特点。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3)写景散文:主要描绘景物的散文。写景散文不纯粹为了写景,而是着重在写景中抒发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物的生动描绘,可以交代文章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更好的表达文章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4)哲理散文: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散文。哲理散文的作者往往能够抓住自己灵光一闪、思想凝聚、切身体悟,形诸笔墨,铸就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2.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注意术语的运用):
(1)修辞
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修辞可以令作者更好地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加深读者对文本的印象,更加突出地表现思想感情。修辞是在现代文文本中最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我们在实际阅读和教学中需要领悟体会修辞手法在文章组织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为读者想要把修辞和文本紧密的联合,首先需要了解几种常见的修辞的特点:
①比喻。它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或相关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②借代。它是借用与某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要说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方法,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是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③比拟。它是把人当物(拟物)写或把物当人(拟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④夸张。它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基础上扩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是态度明确,引发同感;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⑤对比。它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⑥排比。它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作用是前后联结,结构紧凑;语气强劲;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⑦双关,它是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例:四面又明明是寒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风筝》鲁迅 (“寒威”和“冷气”指的是天气,也指保守的社会。)
⑧衬托。它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的修辞手法。作用是:凸显正面或反面事物的特点,准确表达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例如: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分析:文章中以海鸭及企鹅的胆小、懦弱来衬托出海燕的勇敢、无畏。
(2)表现手法主要有: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叙事抒情 、顺叙、 倒叙、 插叙、 卒章显志 、想象 、反衬、 托物起兴 、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3)选材剪材:主次、详略、繁简等。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前后照应、铺垫等。
(5)语言风格:富于哲理、精辟深刻、犀利幽默、乡土气息等。
3.精确阅读,求实高效
第一,通读全文,快速浏览。
这种初步阅读不是粗略地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任何作品都是社会的反应,了解文章写作背景才能深切理解文章内容和感情,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写作背景材料在文后的注释中,掌握这些资料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其次要边读边画,标记一些诸如悬念句、领起句、文眼句、主旨句、对比性的句子、概念性的句子、总结性的句子等等这些关键点,这些句子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的答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次,文本阅读要本着整体阅读的原则,发挥读者本身的想象和联想,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第二,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
文章结构层次弄清楚了,比较容易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首先分析语段结构,一个(几个)相关语段一般结构是开头、展叙、总结三个层次,文段起始几句话往往起提纲挈领作用,展叙是进行详细描写、议论和抒情。其次,分析全文层次。基于语段分析,结合标志性词语或句子,找到文章层次脉络,考虑不同的散文问题特点,最后理顺思路,把握文章整体框架。
第三,掌握主题,深入理解文本
主题是作品中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体现,文章的阅读结束后,不要急于处理设置的问题,要从写作背景出发,立足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根据自我理解,梳理关键词、句信息,归拢段落及全文层次,总结文章主题。
四、按部就班,准确答题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的最终归宿是文后题目的处理,基于前面讲述的基本常识,学生应按部就班,认真比对,准确组织答案。答题关键要了解散文阅读题一般出题类型及答题思路:
1.重点词、句、段理解题
考查方式:要求分析某一词、句、段,探究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思路:这种问题是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地把握程度,关键要找到对应答题区间,一般情况下,这种类型的题的答案会紧跟在原句前后。
例如:文中画线部分①中的“它们”指什么?②中的“踩出深深的凹痕”有何寓意?(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散文《耕作的诗人》)
解析:这一题需要考生带着两个疑问回到原文第三段和第七段的答题区间,认证分析,前后比对,总结出答案。
2.文章写作特色或艺术手法分析题
考查方式:要求分析散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结构、材料安排,语言等艺术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答题思路:关键是熟练掌握散文基本常识中表达技巧的定义和特点,抓住这些手法的本质特特点比对原文内容,一一比对,组织答案。
例如:文中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2009年江苏高考散文《上善若水》)
解析:这种题就需要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学过的有关艺术特色的内容,进行比对,找到原文中运用的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的手法,结合其特点回扣原文。
3.结构类型题
考查方式:分析文本中有关语句、语段的结构特特点及作用。
答题思路:掌握好结构手法的专业术语及特点,进而套入文本实际内容进行总结陈述结构手法的作用。
例如: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2009年江苏高考散文《上善若水》)
解析:篇首点题,这是结构考查方面最典型的问题,它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位置特点进行分析。
4.分析文章主题题型
考查方式:直接提问文章主题是什么,或者在其它题型中涉及到文章主题。
答题思路:掌握好文章主题总结方式,从基本内容入手结合文章描写方法进而总结文章主题,学生可以再回原文进行验证。
例如: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2009年天津高考《老屋》)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作品内涵和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要以这一句话为突破口,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农村的巨大变化。
5.个性化阅读与解析
考查方式:设置某一词、句、语段在文中运用是否恰当,还可以怎么改,文章给你什么启示等问题。
答题思路:这是考查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自我解读的能力,学生需要结合文章本身特色,进行大胆的个性化分析,但是这种大胆必须是有理有据、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例如: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点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2009年山东高考《记住回家的路》)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个性化阅读和理解能力,需要考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意蕴和人文精神。此题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和自主性。
教学评价
学生主动交流,口语表达流利准确,敢于表现自己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师生互动较好
3、通过该专题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专题二
小说阅读基本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