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同安22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预计均分:9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D、过蒙拔擢
2、选出下列每组短语中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情况紧急 学习认真 立场坚定 荒唐滑稽
B、紧急情况 蜿蜒游动 团结友爱 学习态度?
C、敬畏自然 滋润万物 修理汽车 讨论问题
D、想方设法 齐心协力 拖泥带水 十分给力
3、选出下列每组词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能够 希望 激动 感谢 B、能够 愿意 心愿 可以
C、慌张 勇敢 急躁 正直 D、常常 经常 往往 常客
4、选出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谨拜表以闻 B、而刘夙婴疾病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且臣少仕伪朝
5、找出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虽然,犹有未树也。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且臣少仕伪朝
二、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6、 ,奚惆怅而独悲? 7、策扶老以流憩, 。
8、 ,亦崎岖而经丘。 9、鹤汀凫渚, 。10、 ,死当结草。 11、 ,鸟倦飞而知还。
12、桂殿兰宫, 。 13、 ,泉涓涓而始流。
14、 ,知来者之可追。15、九岁不行, ,至于成立。
三、 划分下列单句的句子成分,用相应的符号表示。(10分)
16、在十字路口,他迅速拉开车门跳了下来。(2分)
17、父母总是期望子女健康顺利地成长。(2分)
18、实现四个现代化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2分)
19、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2分)
20、院子里开得最艳的是姑娘们最喜欢的牡丹花。(2分)
四、文言文阅读(40分)
(一)课内文言文(20分)
21、下列加点字词有特殊语法现象,请解释其意思。(每个1分共8分)
A、乐琴书以消忧: B、或棹孤舟:
C、倚南窗以寄傲: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E、宾主尽东南之美: F、夙遭闵凶:
G、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H、景翳翳以将入:
22、翻译(12分)
(1)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2分)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4)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4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0分)
(A篇6分)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擢监察御史?? 擢:提升。
B、刚论奏无所避???? 避:回避。这里有“顾忌”意。
C、刚喻从盗者使反业???? ?喻:明白。
D、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日:每天。
24、下列对“以”的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以亲老求补外?? B、顺昌民以刚为命????
C、假以粮种???? D、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25、翻译句子。
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2分)
(B篇14分)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适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王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尽已退,仲达谲言曰:“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辨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大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求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故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而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哉!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袵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故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夫。(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敌人
B、故常伺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拒之???????????????????拒:抵御
D、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势倾群臣而下不忌???????????????爽籁发而清风生
B、孔明移军且至???????????????????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也?????????????????南冥者,天池也
D、夫善观人之真情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2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3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2分)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3分)
五、名著阅读(10分)
(一)、根据《三国演义》内容填写下列空白处。(每空1分,共5分)
30、王允巧施美人计,利用府中的歌女 (人名)离间?????? ?(人名)与????? ??(人名)。
31、曹操信奉的人生格言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二)简述题(100字左右)(二选一)(5分)
32、A、请简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B、请简述曹操“割须弃袍”的故事。
六、作文(70分)
33、按要求作文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人的心中都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
请以“守住底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1-12学年高二上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题:D C C B D(每题2分,共10分)
二、默写(10分)
6、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8、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9、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10、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2、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5、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三、划分单句句子成分。(10分)
评分标准:根据平时的要求,酌情给分。
四、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共20分)
21、(每个1分共8分)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只需解释意思即可,不需要指出文言语法现象。
A、乐琴书以消忧:(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B、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C、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E、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F、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G、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H、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22、翻译:(1)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聊”、“化”、“奚”、宾语前置要翻译出来,共4分)
(2)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力量能阻碍它的,然后才开始计划向南飞。(“夭阏”、宾语前置要翻译出来,共2分)
(3)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奚以……为”、“之”要翻译出来,共2分)
(4)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
(曷、胡、何及宾语前置要翻译出来,各1分,共4分。)
(二)课外文言文(20分)
(A篇共6分)23、C (2分) 24、A (2分)
25、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2分)“除”可解释“任命”,“授予”等意思对均可。
评分标准:如果状语后置翻译出给1分;通顺,意思基本正确即给1分。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当时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B篇共14分)26【答案】A(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B项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敌”应为“相当、匹敌”,解释为“敌人”语义不通。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把各项的解释代入文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翻译有无阻碍。B、C、D三项的解释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没有困难。
27、【答案】B(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项“且”:副词,将。C项“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D项“之”: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28、【答案】B(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段,尝试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选项帮助句读。四个选项前两处断句A、C一样,B、D一样,第三句都相同,可知,“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讲的是"帝者之政"的两个方向即“恕和罚”,所以可排除A、C。B、D比较可知D项的断句语意不同。文言断句,考纲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同样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译、分析、理解等能力,属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此处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稍微降低了难度。
29、【答案】
(1)这与小孩的见识无异啊。(3分)
(2)诸葛亮不敢据守渭水,这容易对付了。(2分)
(3)(仲达)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B。
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
(1)偏方:古今异义,此处指偏远的地方;特,只不过;尔,句末语气词,罢了。
(2)与,对付。耳,语气词,了
(3)引,率领;济,渡过。为,筑下。
本题的三个文言翻译句子,比较短小,难度不大,但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译文】
孔明是伊尹、周公之类的圣贤人物。然而有关评说孔明的言论多有不同,这是因为他身逢乱世,而又正碰上精英豪雄们身处不幸的境况之中。在大家纷纷用世进取的时候,而唯独孔明退守一隅,结庐隐居,等到刘备多次登门造访请教,才肯出山做事,孔明在白帝城接受托孤遗命后,暂主国政,他既不放弃理政权力,也不专断独行,然而众人没有说过孔明的闲话。他权力大,可力挺蜀主,但主上不会怀疑他有谋位的异心,他权势盖过所有臣子,然而没有受到群臣的嫉恨。他精心尽意治理蜀国,使得蜀国上下风俗教化整顿有序。宽宥小错,而不用严刑,因此没有像小霸王那种去施暴政。用轻松的方式役使百姓,所以即使百姓感到劳苦,也不会理会自己疲劳。用能让人求生的办法来刑杀犯人,即使死去,犯人也不会埋怨被杀。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行王道的人主所能做到的事情。孔明都做得非常好了,他确实是一个伊尹、周公一类的圣贤人物。然而谈论他的人却说孔明自认为有管仲、乐毅的德能,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是一个小霸主的臣子罢了。这怎么能和孔子在鲁国做官而把自己比作老子、彭祖一类人物放在一起相比谈论呢!还有些激烈的人,甚至以为孔明不能与仲达对抗,这与小孩的见识无异啊!那些人莫不是认为仲达的话说得对而相信了仲达?却不知道仲达的话都是些诡辩的话啊!仲达不能使他的诡谋得逞,因此经常暗中找寻孔明行军布阵的进退之机,妄自放出大话诡骗他的部下。谈论孔明的人只是没有细考到这一点罢了。
当初,孔明带兵出祁山,仲达带兵抵抗,他听说孔明将收割上邦的麦子,他就飞兵星夜前往扰袭。孔明因缺粮退兵,仲达诡辩说:“虽然我带兵星夜行军劳累将士一场,这是我懂得进军就要有所图。孔明不敢依渭水驻军,这是因为那里容易被攻占罢了”军中没有了现成的粮食,而要移军与敌人交战,即使能打赢对方,接下来的战斗如何去继续?这是稍有随机处变机智的人都肯定不会去做的。仲达心里明白孔明会这样做,表面上假装着失言,诡诈哄骗他的部下。不久,孔明进攻斜谷,仲达又带兵抵抗。他知道孔明的军队还没有逼近渭水,就带兵先渡渭水,依渭水而筑成营垒。孔明带兵将到,仲达放出诡言说:“若诸葛亮是个勇敢的人,他应该进攻武功,在那里依山扎营列阵。如果进军五丈原,他们将无功而反。敌方的士兵已经处于绝死之地,而你带兵径直进攻,与他开战(这样做你肯定要吃亏)。这也是稍有随机处变机智的人都肯定不会去做的。仲达知道孔明肯定不会进攻他驻军的地方,故意说这种话来掩饰他的胆怯,来表明自己能料事如神,而且可以安定众军士的军心。所以孔明带着严正的军队,不凭诡诈的手段,不贪图微小的战功(果然没有进攻仲达),仲达又发话了:“孔明志向远大,却不知道抓住作战的战机,计谋虽多,却不能决断用兵,表面会带兵却不能权宜行事。”这些情况都是仲达暗中寻找孔明行军用兵进退制宜,而虚造欺诈语言哄骗部下的手法,这哪里是他的真实面目啊!
凡是能够察见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不在于敌人真实对阵的时候,而是在敌人被消灭之后。当仲达的敌人孔明真实与他对阵的时候,仲达说的那些话是事实。等到仲达的敌人被消灭之后,仲达按照自己的方法行军布阵,端坐军帐中自叹:“我真是天下用兵的奇才啊!”若对方察见他用兵的计谋,超出了他自己所不能做到的能力,他就感觉到自己心中怅然若失,不自觉地流露在言语中了。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的真面目了。谈论这事的人不信事件的真实情况,而相信他的诡诈语言,难道不是又被仲达的语言所诓骗了吗?
唐代的李靖,是谈论兵法最厉害的角色。我曾经读到他的兵法对答书,看到他论述孔明兵法高妙,法度委婉周详,曾经很看不起仲达的能力。那些精通兵法的人,本来都对兵法略知一二。一般读书的人,何尝不是这样认为的?孔明离现在将近千年了,没有能真正了解他心意的。我不平于对孔明评价的不幸,因此,写下这些文字表达个人的看法,让那些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或可作为借鉴。
五、名著。(10分)
30、貂蝉、董卓、吕布 (每个1分,共3分)
31、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每个1分,共2分)
32、(二选一,5分)A、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125字)
B、 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129字)
六、作文(70分)
33、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