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 出塞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师大版): 出塞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9 16: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习内容 31.出塞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导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 自制课件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导入 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合作探究 1.?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2.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检查反馈 抽几位同学起来试着回答上述问题,其它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点拨 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学一学。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3)说一说。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4)看一看。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5)诵一诵:指导读这两句诗。  (6)说一说。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生活,你想说什么?(出示)对征人:对战争:  (7)讲一讲。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4.?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过渡:所以诗人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说一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的观点和希望。征人的希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2)看一看,出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3)诵一诵。指导读出诗人不同的感受。  5.?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巩固提高 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