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失意英雄泪空流

文档属性

名称 古典诗词鉴赏——失意英雄泪空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4: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失意英雄泪空流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 5 课时,共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人教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宋词,宋词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今天主要通过学习辛弃疾的两首词《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感受辛弃疾的失意英雄情怀 。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以及如何表达这一感情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的目标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的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而这一诗情的抒发是有独特方法的,“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课程标准的规定非常清晰。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辛弃疾词及其生平,以及写辛弃疾的散文等。另外还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剧表演,诗歌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
预期成果:理解辛弃疾诗情,展示自己关注弱势群体的图片及诗文,撰写辛词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理解词人作为英雄的失意的情怀。
2.了解辛弃疾经历 。
3.能通过品味诗歌设置宏大的背景、传神的细节描写、直抒胸臆的手法达成的效果鉴赏辛词。
4.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并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进而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辛弃疾作为一位失意英雄的事迹 培养搜集信息能力。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杜甫的悲悯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增强民族使命感。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如何理解辛弃疾的英雄情怀?
如何理解他的失意情怀
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怀
专题划分
专题一: 英雄的情怀 ( 1课时)
专题二: 失意的情怀 ( 2课时)
专题三: 手法 ( 1课时)
专题一
英雄的情怀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辛弃疾作为英雄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的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的辛弃疾的思想情怀,了解其生平。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
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本单元哪首诗侧重英雄的描述
他如何表现自己的英雄情怀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辛弃疾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走近辛弃疾
问题:
1. 本单元哪首词侧重英雄的描述
2. 词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他是一位英雄?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探究词人英雄的表现。
问题:
1.为什么说辛弃疾是一位英雄?
2、他如何来表现自己的英雄情怀?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有关辛弃疾的有关事迹,,了解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后辛弃疾参加耿京的起义军的故事
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洪迈《稼轩记》或做家庭社会调查,理解辛弃疾抗金故事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2.课堂讨论、探究。
3.撰写一篇有关辛弃疾的评论文章。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辛弃疾的英雄的表现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辛弃疾的理解程度。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探究深入,全空间学习环境有机结合。
专题二
失意的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词人失意的情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灵魂的作用,相对于辛弃疾对自己在中原被金占领后感受到的痛苦,别人受其精神的崇高和胸怀的博大使其真正拥有了在宋朝的豪放派中与苏轼齐名。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辛弃疾的失意情怀,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辛弃疾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朗诵中的互评,同伴的展示,师生对话,个人品味,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寻,户外访问,撰写思想评论及展示图文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学习成果: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掌握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思想评论文章及有关图文。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理解辛弃疾虽失意仍不失为英雄的情怀,了解其生平。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撰写思想评论。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词人为哪些人而悲叹?
失意什么?
为何失意?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辛弃疾的纸质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词人为哪些人而悲叹?
学生朗读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
活动二:词人到底失意什么?诗中哪些语句体现出词人的失意情怀?
学生再读文本,重点品读相关的语句。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活动三:词人为何失意?
借助网络资源,搜索”《鹧鸪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等诗篇,在电子阅览室阅,理解辛弃疾到南方后的经历及表现出的失意的情怀。
活动四:再次朗读《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品带读,加深对“悲人”的理解。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辛弃疾的失意表现及根源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
评价指标:理解到位,读出感情,探究深入,网络资源利用充分。
2.对辛弃疾失意的理解程度。
评价量规: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思想评论,提出建设性意见,橱窗展示。
评价指标:态度端正,方法合理。(10分) ????? 团队合作,交流融洽。(10分) ????? 获取信息,技术熟练。(10分) ???? 搜集资料,针对性强。(20分) ????? 筛选分析,整合到位。(25分) ????? 观点明确,表述严谨。(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