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的写景状物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专题现代文阅读——散文的写景状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6 14: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散文的写景状物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包括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这些散文名篇的共同特点,一是写景精美,情味浓厚。二是意蕴深厚,景物描写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本单元拟设计三个专题:专题一、分析写景;专题二、体味情感,注重审美;专题三、读写结合。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描述的美景,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对那些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写景状物散文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练习运用圈点、批注法鉴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一点圈点批注,写下心得。
在阅读鉴赏感中,加强积累整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写景状物的相关知识,能够仿照本单元自己喜欢的写作形式,书写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对应课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4.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文章写景有哪些角度?景物有什么特点?(专题一、分析写景)
2.景物描写中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注意体会情感的特点,进而感知其中的文化韵味。(专题二,体味情感)
专题划分
专题一、分析写景
专题二、体味情感,注重审美
专题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专题一
专题一、分析写景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单元课文写作方法各异,写出的景物特点各异,但都有这样的共同特点:写景精妙,景物特征鲜明,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按照常规,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分析这些课文的写景特点一要选取景物片段,可以是景物的空间片段,也可以是景物的时间片段。前者如《囚绿记》,只写绿枝条,是一片段景物,至于绿枝条以外的各种景物一概舍弃;后者如《荷塘月色》,只写夏日夜晚的清华园荷塘,摄入作者视野的荷塘周围景物可谓多矣,不止写一花一叶,但时间只限定在夏日夜晚这一片段时刻。二要选择写景角度。作者总是调动各种手段状写景物,包括选择写景的角度,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有动景、静景,有定点观景、移步换景……如《故都的秋》的“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是写仰视之景;《荷塘月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写俯视之景。三要抓住景物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或者较多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者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如《故都的秋》“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是细致入微的笔法,如同电影的特写镜头;又如《荷塘月色》,写荷花荷叶荷香等运用了繁多的比喻和拟人,把景物的特点充分显现出来了,具有诱人的魅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借助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写景的角度和特点
我们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应集中力量赏析富有特征的景物和写景状物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这是化文字形象为脑海中的具体形象并进入课文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体会和借鉴写作方法的重要途径。
本专题问题设计
结合文章写景的段落,分析:写景有哪些角度?景物有什么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投影仪、《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音频资料、图片资料
常规资源
必修二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学、学习小组课外合作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外:学习小组共同学习讨论,找出文章中写景的段落
课内:分析写景的共性特征,写景的角度。概括出景物描写的特点。
写景的角度,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有动景、静景,有定点观景、移步换景……如《故都的秋》的“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这是写仰视之景;《荷塘月色》的“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是写俯视之景。
要写出景物的特点,往往从细微入笔,把景物的细部、局部特征放大,或者较多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或者将景物变形、变色、变味。如《故都的秋》“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是细致入微的笔法,如同电影的特写镜头;又如《荷塘月色》,写荷花荷叶荷香等运用了繁多的比喻和拟人,把景物的特点充分显现出来了,具有诱人的魅力。
教学评价
能学会写景的角度和特点。
专题二
体味情感,注重审美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写景状物散文描写景物的形象、景物的特征,其间又伴随着作家情感的波动、情趣的流露。状写景物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间断者,是为着抒情写意或章法布局的需要,写景中断,代之以叙事或议论。然而情感必须贯穿始终,即使在作家沉浸于描写一景一物的细部特征时也得保持感情的潜流,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当然作家的情有时明显,有时隐晦,明晦多变,正显示文章情脉的跌宕多姿。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体会文中景物描写蕴含的情感,感悟其中情感的一致性、变化性和含蓄性。
本专题问题设计
景物描写中分别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这些感情有什么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必修二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学、学习小组课外合作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外: 小组讨论相应的景物描写片段,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课内: 共同交流讨论,明确作者的情感及其特点:一致性、变化性、含蓄性。
1、情感的一致性。如《故都的秋》,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的景物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不是大起大落的,而是较为“平”地展开的。文章起始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全文都是按这三个特点或三种感受来写作,情感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这条线索的各个阶段都无多大变化。
2、情感的变化性。如《荷塘月色》,开篇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章中间透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显出作者心灵在负重和挣脱之间游移,也就是说情感随写景叙事起伏变化,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线索。
3、情感的含蓄性。如《囚绿记》,写一陋室外的一条绿枝,其景物可谓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卢沟桥事变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描写,意义非同凡响。作者没有直接写北平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的现实,只写与绿枝条的“交往”,最后还深深地怀念绿枝条,寄语于此物,而意寓于他处,作者情感在显与隐之间,情感的含蓄性成为文章的一大特点。
教学评价
接受美的熏陶,激发美的追求。写景状物散文始终贯穿着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等,要把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趣味内化为学生自己身上的东西,灵魂里的东西,逐渐养成对美的热爱、追求,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
专题三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山水可以美化情感、净化心灵,模山范水的散文可以起到类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作品对读者的心灵的感染力更强于自然山水。读《荷塘月色》,应能读出情感的、道德的东西来才是真正读懂读通了。又如《囚绿记》具有感人魅力,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该是作品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丰富体验,对被囚生灵的怜悯,对国家被创受辱的义愤,只有悟到这一层,才能体会到这篇课文的真正价值。这就告诉我们,读散文不光要读它的“文学文本”“文化文本”,还要读它的“道德文本”“心灵文本”。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借助于课内的学习,将内心情感以散文化笔法诉诸笔端,提升写作能力。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常规教学、学习小组课外合作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课外: 写作写景状物的散文
课内: 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选出优秀作品品读
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