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统节日》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节日、春节”等传统节日的认识,并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游戏:看图猜节日,引出“传统”二字,指导读准字音。
2.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引导理解“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文化”。 贴对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像春节这样,世世代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5.在这首识字童谣里,我们能了解到中国有哪些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些相关的节日习俗,甚至还能领略到一些相关的传统文化呢!
(二)组间交流 规范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活识字“巷”。(1)认读路牌“乌衣巷”“永庆巷”。(2)理解巷:称之为巷的路都比较窄,路两旁的房子面对面靠得比较近。(3)借助图片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3.字理识字“祭”。
(1)出示“祭”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图。教师讲解:左上部分是带血的牲肉,右边像手,下面像祭桌。(2)出示祭祀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祭”的本意。
4.比较识字。(1)后鼻音一组:“郎”“饼”“堂”“赏”。小队合作,用组词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2)草字头一组:“艾、菊”,知道草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图片识字“艾”。
5.写字。“艾”“舟”“热闹”。(1)写字评价要点:第一,在间架结构上,特别注意在横中心和竖中线有什么笔画。做到了得一星。第二,要注意写出字的笔锋,比如艾的撇捺要伸展,捺的最后要有捺角。做到了得一星。第三,写好“热”字。这四个字里面,最难写的是“热”,注意上部和下部等宽。第四笔是撇,注意穿插到左下格,再写横斜勾。下面四点,注意点的方向和点的大小,就会更美观。写好“热”字,得一星。(2)学生在课堂学习单上书写,每个生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3)反馈学生书写情况。(4)反馈后,再把这四个生字写到作业单中,争取写得比刚才好。课中操:《拍手歌》
6.理清节日。端午节和春节一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1)自读课文,快速圈出童谣中提到的传统节日。(2)按顺序反馈节日。(3)节日排序。教师出示打乱的节日贴纸,请小朋友按时间顺序在黑板上帮助排好。其他学生在课堂练习纸上完成第二大题。(4)强调节日名读课文。
7.再读童谣,知晓习俗。
用横线在书中划出相关节日的传统习俗。(2)反馈。(3)观察表示传统习俗的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4)用动词加名词的方式,结合“春节”“元宵节”来说传统习俗。(5)带着喜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节日。(6)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8.趣猜灯谜,巩固生字。
(三)拓展延伸 提升意义
1.推荐阅读,爱上佳节。推荐阅读《跟着伊伊过大节》。这是一套可以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主人公伊伊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这套书里,包含了有趣的故事、扮演和游戏。在书中,我们可跟着伊伊一起心过节。
2.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一家人一起,幸福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