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咏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阵微风吹过谁随风翩翩起舞?(生答)这样的美景惹来唐朝诗人贺知章的赞赏,并赋诗一首名为《咏柳》
(二)板书主题《咏柳》咏柳,同学们猜一猜咏是什么意思?(咏:歌颂、赞美)咏柳是什么意思呢?(歌咏柳树)我们给咏组个词。
(三)介绍诗人贺知章及其写作背景。
(四)闯关游戏——生字词(《咏柳》是古诗中描写柳树最生动优美的时,如果你想拜读必须通过三个关卡,孩子们有信心通过闯关吗?)
第一关 词语通关咏柳 歌咏 杨柳 柳条 化妆 梳妆打扮 绿丝绦细叶 剪裁 (1)学生自由读(2)小老师领读(3)小组比赛(4)全班读(恭喜同学们顺利通关 掌声送给聪明的自己)
第二关:认读生字。 咏 碧 妆 绿 丝 绦 裁 剪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昨天我看书时看到这样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刚才这位同学说这个字读“裁”,谁能教我区分这两个字?衣和木为形旁。生展示说一说“绦”的识字小窍门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恭喜同学们顺利通关 )
第三关 书法展示 绿
师:恭喜同学们顺利通过这三关的考验,柳树姑娘为大家展示美丽的风采
(五)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出示课件)请大家轻声诵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指学生朗读古诗2、划分节奏朗读古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师:吟诵
3、重音读练习师生接龙;南北接龙;男女接龙
4、全班齐读。(按照重音的吟诵古诗)
(六)诵古诗,悟诗情
1.感悟第一、二句。
(1)在你眼里柳树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颜色的?诗中哪两句写了柳树的绿?(学生自由发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你能再仔细找一找那个词写了绿树的绿?)引导生答:碧玉、绿丝绦碧玉:碧绿色的玉。(出示图片)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颜色,光泽。
思考:他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引导:(这里碧玉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师:碧玉,在古代常指年轻貌美的女子,如成语“小家碧玉”。这是诗人把柳树与俏皮可爱的小姑娘联系起来了,这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生:拟人绿丝绦,丝绦是什么? 丝绦:原指衣裙上长长的丝带。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丝绦”和柳树的相似之处。
师:同学们思考这里的绿丝绦指的是什么?(垂下来的、长满也的枝条。)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妆、一树是什么意思? 生答:妆:装饰,打扮。一树:指满树。柳树会用碧绿色的玉打扮自己吗?(不会)所以这儿咏柳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简单引导学生知道万条和垂下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播放音乐)(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
2.诗人描写的柳树美不美?我邀请一名同学用你优美的声音有韵味地朗读诗句,表达作者对柳树的赞美。注意读诗的节奏。拓展:诗人把枝条比作为丝绦,你觉得柳条还像什么?你试着写一个比喻句。的枝条像。诗的前两句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生命力
3.感悟第三、四句。
(l)作者看到如绿丝绦般的柳枝,如碧玉似的柳叶,让他想到了什么?生答细品这句话:这句话是一个问句还是已经叙述句?(生答)我们可以把逗号给出问号。作者提出了问题,有没有想到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裁出了细细柳叶?裁什么意思?春风真的会裁出细叶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拟人)随音乐发挥想象:师引导 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你想的了什么画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吟诵两句诗
(2)师引导:春风还可以裁出什么?(体会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红柳绿) 师:春天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愉快)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大自然)(激发学生体会诗人爱柳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指名读。(读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4)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5)全班齐读。 听到同学们的朗读的《咏柳》如此动听,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也想来试试?(大象、兔子、小鸡)
(六)拓展:春天是花的世界,鸟的天堂,诗的故乡,引来许多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几首古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故事?
(七)小结: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贺知章的《咏柳》,诗人通过赞美柳树的美进而表达热爱春天之情。课下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下一节课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