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检测(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01 16: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2020甘肃兰州五十五中月考]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2019湖北孝感期末]不能用于扑灭石油油井起火的方法是()
A.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使火焰与空气隔绝
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D.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3.[2019广东广州中考]燃料和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C.“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
4.[2020天津一中第二次月考]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塔楼发生火灾,中空结构的木质塔尖剧烈燃烧而坍塌。下列关于该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木材是可燃物
B.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塔尖剧烈燃烧的原因之一是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5.[2019广东深圳期中联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制冷剂
B.木炭用作燃料
C.氧气用于气焊
D.氢气用作清洁能源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7.[2018云南昆明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加气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
8.下图所示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煤、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B.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68%
C.应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
9.[2019重庆中考A卷]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0.[2019湖南长沙中考]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11.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
D.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12.[2019四川成都中考]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
13.下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14.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利用
D.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15.[2018湖北黄冈中考]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我们亲密相伴,请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①常温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0℃的水变成冰
③铁矿石炼成铁
④煤炭能燃烧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
17.[2020吉林白山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__________。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__________。
(3)隔离(移走)可燃物__________。
18.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1)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油炼制能得到很多产品,下列属于石油炼制产品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汽油 ②柴油 ③酒精
(3)由于汽油的着火点比较低,遇到火星容易燃烧,所以在加油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常规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20独家原创试题]2019年12月6日法新社报道,在尼日利亚拉各斯一所教堂举行的疗愈仪式上,一名牧师将汽油错当成水倒在一名男子身上,附近燃烧的蜡烛随后引燃汽油引发大火,造成这两人1死1重伤。汽油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C5H12,则汽油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防员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提到炸药,同学们可能会想到战争和暴力,但炸药的发明却促进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硫、木炭等。黑火药经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原理为:
2KNO3+S+3CK2S+N2↑+3CO2↑
黑火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随后各国化学家陆续研制出各种炸药,如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发明的硝化甘油,爆炸时威力很大,但安全性很低。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安全性很高的硝化甘油炸药,提高了它的利用价值。炸药的研发还在继续,安全烈性炸药不断问世,如TNT、黑索金等。
黑火药推动了炸药的快速发展,它虽然已退出军事领域,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民用价值,如制造焰火、定向爆破等。我国近年来研制的纳米级黑索金,在理论和实验制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将会继续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做出贡献。
请根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黑火药不需外界提供氧气也可以发生爆炸,这是其成分中的__________生成氧气的结果。
(2)通过阅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黑火药作为一种古老的炸药,现已停止使用
b.黑火药能发生爆炸与它燃烧后生成气体并放出热量有关
c.使用危险物质时,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其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炸药属于易爆物,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触一些易爆物,下列建议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加油站、加气站禁止接打电话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要开灯检査
三、实验探究题
21.天然气作为燃料已进入千家万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2)【提出猜想】
生成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可能有CO2和CO。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将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
(3)【现象与结论】
①观察到A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②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_______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流讨论】
①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2019海南中考]科学家正致力于研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用该方法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分解多少千克的水?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物质,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要禁止烟火,故选D。
2.答案:A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使火焰与空气隔绝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A。
3.答案:D
解析:石油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否则会造成油滴飞溅发生危险,B错误;“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升高或降低,C错误;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气燃烧不充分,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D正确。
4.答案:C
解析:木材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A正确;用水灭火前要先切断电源,以免发生触电或电路短路,B正确;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错误;塔尖部分的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燃烧较为剧烈,D正确。
5.答案:A
解析:液氮用作制冷剂,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热的性质,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木炭用作燃料,利用了木炭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氧气用于气焊,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氢气用作清洁能源,利用了氢气燃烧生成水的性质,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A。
6.答案:A
解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A项正确;有很多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发生放热现象,如氢气的燃烧,B项错误;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如金属与酸的反应等也会放热,C项错误;人类利用的水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D项错误。
7.答案:A
解析:燃气属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应该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A错误。在加油站、加气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使用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燃烧、爆炸,B正确。逃离火灾现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逃离,C正确。炒菜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是燃气燃烧不充分造成的,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以利于燃气充分燃烧,D正确。
8.答案:D
解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结合题图可以判断化石燃料占能源消费的比例为90%,B错误;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储量有限,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水能、风能、核能属于新能源,合理利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应适度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D正确。
9.答案:B
解析: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A正确;山风带入冷空气,会提供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B错误;雨水蒸发能带走大量的热,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正确;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A正确;如果遇到火势较大的火灾,自己不能灭火,应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B正确;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升高或降低,C错误;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撒离着火区域,不能乱跑,防止踩踏,D正确。
11.答案:D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A正确;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要达到着火点,B正确;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氧气,C正确;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A不正确;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变为-4价,B不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C不正确该反应有甲烷生成,所以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D正确。
13.答案:A
解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燃烧会放出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是清洁燃料,故A错误;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故B正确;家用燃料燃烧时均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D正确。
14.答案:A
解析:循环过程中,伴随有氢气与氧气的反应和水的电解两个化学反应;燃料电池系统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水发生分解反应时需吸收能量;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回收利用。
15.答案:C
解析:甲烷中碳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2:4=3:1,所以生成物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10.8g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则CO和CO2中碳元素的总质量为1.2g×3=3.6g。设生成的CO的质量是x,CO2的质量为y,则x+y=20.8g-10.8g,x×g,解得x=5.6g,y=4.4g,故选C。
二、填空题
16.答案:(1)① ④
(2)② ③
解析:(1)①颜色、气味、状态等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④可燃性需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②0℃的水变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③铁矿石炼成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7.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解析:题给灭火方法利用的原理分别是:①隔离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隔绝空气,④隔绝空气,⑤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⑥隔离可燃物。
18.答案:(1)煤、石油、天然气
(2)①②
(3)严禁烟火
(4)C+O2CO2(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2)石油炼制产品要有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没有酒精。
(3)汽油属于易燃易爆品,因此在加油站应该严禁烟火。
(4)放热反应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反应。
19.答案:C5H12+8O25CO2+6H2O 隔绝氧气 一氧化碳(或CO)
解析:汽油的主要成分是C5H12,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12+8O25CO2+6H2O;用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如果汽油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一氧化碳。
20.答案:(1)KNO3(或硝酸钾)
(2)bc
(3)a
解析:(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为黑火药的三种主要成分硝酸钾、木炭、硫中只有硝酸钾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只有硝酸钾能生成氧气。
(2)黑火药作为炸药现在仍然在制造焰火、定向爆破等中使用。
(3)任何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加油站、加气站周围空气中都有可燃性物质所以在加油站、加气站禁止接打电话是正确的;夜晚燃气泄漏屋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开灯的瞬间在开关处会产生电火花,容易引发爆炸,所以夜晩发生燃气泄漏要开灯检查是错误的。故选a。
三、实验探究题
21.答案:CH4
【提出猜想】H2O
【现象与结论】(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红 CuO+COCu+CO2
【交流讨论】(1)吸收CO2
(2)未处理尾气中的CO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证明混合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处理尾气中的CO。
四、计算题
22.答案:解:设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2H2O2H2↑+O2↑
36 4
x 12kg
x=108 kg
答:至少需要分解108kg的水。
解析:根据氢气的质量及分解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水的质量。
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