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等;学生课前搜集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汉乐府的《长歌行》,大家还记得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回顾一下内容,想想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板书课题,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毛泽东曾高度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的作品还有《荷塘月色》《春》《背影》。
三、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紧扣“_______”二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提醒我们:时光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溜走,要珍惜分分秒秒,不要虚度光阴。
四、边听朗读边做批注。
(一)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的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1)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这些事物有去有回,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3)仿说仿写。(),有()的时候,(),有()的时候,可时间却一去不复返。
2.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1)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2)交流感悟: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3)小练笔:同学们,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你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请你仿照第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自己也来写几句,寻找自己时间流逝的脚步吧!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啊!日子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并且谈谈你的感想。用以上方法,学生小组内交流其余语段。
(二)通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句段感悟,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交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展示。
五、学法总结
1.做批注:勾画关键语句。
2.悟道理: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六、依法自读
1.快速浏览《时间怎样地行走》,想一想:文章按______顺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行走的。童年时,时间藏在____________里;上初中后,时间藏在__________里;后来,时间藏在____________里;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发现时间藏在______________里;我终于明白,时间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总结提升、积累背诵
1.《匆匆》和《时间怎样地行走》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积累背诵(作业):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并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