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合肥月考)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声音大时声速大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类就不会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空气不但能作为传播的介质,本身还能振动产生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大指的是响度大,和声速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2.(2019八上·西陵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人听到声音,频率要在人耳听声范围内,有介质传播等。
3.(2020·鄂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 敲击水瓶琴
D.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C不符合题意;
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2019八上·桑植期中)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A、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水中的声速大于在空气中的声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人唱歌发出的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是速度。
5.(2020·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通过放大法使微小的振动放大。
6.(2020·顺义模拟)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 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7.(2020八上·乾县期末)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真空中 D.在钢铁中
【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所以同样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最长,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略快,所以同样的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略短,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所以同样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最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
8.(2020八上·苏州期末)“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人们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可以传递声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可以传递声音,人们听到的声音多是空气传递的。
9.(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如图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天宫二号内可以直接通话,但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航天员在宇宙飞船内可以直接通话,在空间站外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因为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不能传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
10.(2020·丹东)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朵里的。
11.(2020·广西模拟)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振动;空气;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则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为空气。由大量实验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12.(2020·石城模拟)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②;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 ①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②;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③。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2020·江苏模拟)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使之成为真空,再拨打该手机号码,发现手机屏幕上显示有来电,但却听不到来电提示音,这说明 。
【答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分析】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三、解答题
14.(2020八上·伊通期末)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请写出两条相关的物理知识。
【答案】解:①空气能够传播声音;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没有接触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敲击左边的音叉,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音叉的,所以空气能够传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
(3)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水可以传声。
16.(2019八上·寮步镇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 。
【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
(2)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不能
(4)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土电话”直接用细线连接,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将细棉线换为金属丝后,声音更大可表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月球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 / 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单选题
1.(2019八上·合肥月考)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声音大时声速大
2.(2019八上·西陵期中)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3.(2020·鄂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B.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C. 敲击水瓶琴
D.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4.(2019八上·桑植期中)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
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也能传播声音
5.(2020·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6.(2020·顺义模拟)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 面对面地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B.月球上是真空环境声音不能传播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7.(2020八上·乾县期末)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真空中 D.在钢铁中
8.(2020八上·苏州期末)“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客船 B.水 C.空气 D.地面
9.(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如图为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进入天宫二号内的情景,他们在天宫二号内可以直接通话,但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通话.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二、填空题
10.(2020·丹东)学校音乐课上,同学们齐声合唱《歌唱祖国》。同学们的歌声是声带 产生的,歌声是通过 传播到音乐老师的耳朵里的。
11.(2020·广西模拟)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声音 在真空中传播。
12.(2020·石城模拟)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你认为,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 ;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 (填序号)
13.(2020·江苏模拟)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把罩内的空气用抽气机抽走,使之成为真空,再拨打该手机号码,发现手机屏幕上显示有来电,但却听不到来电提示音,这说明 。
三、解答题
14.(2020八上·伊通期末)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请写出两条相关的物理知识。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0·枣庄)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现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16.(2019八上·寮步镇月考)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
(3)如果在用“土电话”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对方的讲话。
(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A.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人类就不会听到声音,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空气不但能作为传播的介质,本身还能振动产生声音;故C错误;
D.声音大指的是响度大,和声速没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人听到声音,频率要在人耳听声范围内,有介质传播等。
3.【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可以产生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没有产生振动,不能产生声音,B符合题意;
C.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声,C不符合题意;
D.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没听到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解:A、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在水中的声速大于在空气中的声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人唱歌发出的歌声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大于液体中的速度,大于气体中是速度。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利用通过放大法使微小的振动放大。
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7.【答案】D
【知识点】声速
【解析】【解答】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小,所以同样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最长,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略快,所以同样的的距离,所用的时间略短,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所以同样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最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和气体。
8.【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人们听到声音,是因为空气可以传递声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气可以传递声音,人们听到的声音多是空气传递的。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航天员在宇宙飞船内可以直接通话,在空间站外需要借助无线电设备,因为太空是真空的,声音不能传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0.【答案】振动;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够传声,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朵里的。
11.【答案】振动;空气;不能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则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传播声音的介质为空气。由大量实验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也叫作声源,直接观察声源的振动并不容易,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观察。
12.【答案】②;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 ①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声。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声音发生原因的是②;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③。
【分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3.【答案】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分析】声音真空中不能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4.【答案】解:①空气能够传播声音;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没有接触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敲击左边的音叉,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音叉的,所以空气能够传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15.【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减弱;真空
(3)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空气逐渐被抽出,声音逐渐减小,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放入水中能听到铃声,说明水也可以传声。
【分析】(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水可以传声。
16.【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
(2)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不能
(4)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1)“土电话”直接用细线连接,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表明固体可以传声;(2)将细棉线换为金属丝后,声音更大可表明金属线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4)月球上无法使用“土电话”,是因为月球为真空,不能传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介于两者之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