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重重复复》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 《重重复复》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3-03 22: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课 《重重复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本课美术活动涉及“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领域,侧重“设计·应用”。本课中的“重重复复”是指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形成一个新的图案,体验重复的美感,也是是对四方连续纹样浅显、形象的解读,为今后纹样的学习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认识重复现象,感受其在生活和自然中的独特魅力,了解重复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2. 以“重复排列”作为设计元素,用绘画、拼贴或拓印等表现方法,表现有重复规律的图案。
3. 联系生活,体验重复之美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体验,让学生学会以“重复排列”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体会其作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重复排列”的形式创作富有设计美感的图案。
四、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 师生谈话,聊聊同学们最常用的几种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
2.复习剪纸的小窍门以及拓印画的特点等。 询问学生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引导阶段:范画激趣,看看说说。
1.师:同学们,我可以在十秒钟内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你们相信吗?教师示范十秒钟作画:拼贴作品。
2.鼓励同学们给这幅作品取个名字。
3.说一说:请认真观察这幅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相同的图形,相同的颜色,有序的重复排列)
4.教师简单概括,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十秒作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范画的认真观察,引出画面中的重复现象,为后面学习重复的规律做好铺垫。
(二)发展阶段:微视加入,看看说说。
1.找一找画面中的重复规律:湖南省印染花布《凤戏牡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花布中的重复形象。
(2)找一找,凤和牡丹是怎样排列的。 说明:一个图形向左右、上下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重复现象,归纳重复排列的规律。
2.小组讨论,找出画面中的重复规律:《重复的曲别针图案》,《重复的瓶盖排列》,《重复的火柴棍排列》,《重复的脚印贴纸排列》
(1)小组讨论学习,寻找不同美术作品中的重复排列规律;
(2)说一说,作品中的重复现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了解重复排列的方法多种多样,体会美术创作中的重复之美。
3.感受生活中的重复之美:
(1)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2)跟随音乐的节奏,师生一起通过打节拍感受乐曲中的节奏之美;
(3)微视频展示生活中的重复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秦始皇陵兵马俑、阅兵式、建筑设计、地毯设计、动物身上的花纹、花圃、民族服饰中的头饰设计、舞蹈造型、包装设计、手工制作等。
(4)教师简单概括:生活中的重复现象给人以整齐的节奏美,韵律美。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一起打节拍,视频欣赏,体验生活中重复现象带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4.试一试:表现重复之美
(1)相同大小、颜色的9个树叶造型的卡片;
(2)不同大小、颜色的9个树叶造型的卡片;请两位同学同时上前来尝试拼摆,体验不同的重复规律拼摆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排列尝试,体验不同的重复排列规律,同时,通过教师的逐步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评价作品,为后面的创作体验和评价做好准备。
5.想一想:
(1)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表现重复的规律;
(2)除拼贴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重复的规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我也能行”的创作欲望,并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表现重复的规律。
(三)作业阶段:行动起来,画画贴贴印印。
创作要求:(1)选择合适的材料拼贴、绘画或拓印出有重复规律的形象;(2)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温馨提示:注意安全和桌面整洁;
(四)评价阶段:我型我秀,评评议议。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评价,总体评价。出示装框作品:说明我们的作品,装上框后可以装饰校园,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拓展阶段:生活中来,生活中去。 “济南首届风车艺术节”的美景设计,其实就是运用了重复这一规律。
[设计意图]教师将生活中重复设计的运用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课上所学知识与生活、大自然的联系,拓宽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