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技能领域:引导学生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正确表现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辅助课件、范画、美术工具和材料。
教学准备: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美术工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结合学生们熟悉的“大头贴”,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大家拍过大头贴吗?你们喜欢拍大头贴吗?”引导学生回忆大头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两份不同的背景,请一位学生作为小模特,在不同的背景下摆自己喜欢的造型,大家为小模特拍一张大头贴。
3.教师:“同学们,同一位小模特在不同的背景下拍出来的大头贴你们觉得好看吗?”引出课题《主体与背景》
(二)欣赏探究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别向学生展示三张主体相同、背景不同的图片。(图片A:正在打妖怪的孙悟空。图片B:花果山中的孙悟空。图片C:取经路上的孙悟空。)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别说出三张图片中的主体与背景。 三张图片同时观察、比较,教师提问:“这一组图片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呢?”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同一主体,背景不同,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不同。
2.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张背景相同、主体不同的图片。(图片A:森林中的熊大熊二。图片B:森林中的懒洋洋。图片C:森林中的黑猫警长。)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别说出三张图片中的主体与背景。 三张图片同时观察、比较,教师提问:“这一组图片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呢?”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小结:同一背景,主体不同,所发生的故事情节也不同。
(三)游戏环节
1.教师组织“遨游海洋”小游戏。游戏规则:两张背景相同的海洋图片,不同大小和色彩的主体(鱼)。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分别为相同的背景图片贴上不同的主体。限时60秒。
2.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等喜欢哪一幅图片。从而师生共同总结影响画面整体效果的两个因素:色彩、大小(板书)
3.通过多媒体,师生总结作画步骤: 先画主体 再画背景 整理完成
4.学生欣赏范画作品。
(四)实践创作
作业要求: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主体,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温馨提示:课下把身边的碎纸屑打扫干净,保持教室卫生。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评价
请画完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画,进行交流,教师点评。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绘画的积极性。
(六)课后拓展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风景秀美的图片和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师生交流,应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2.课下以“保护环境”为题,画一幅体现主体与背景的作品。
3.引导学生整理好绘画工具和材料,注意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