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喜怒哀乐》
一.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型,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主要是通过体验、欣赏、观察等方式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重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的表情,认识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用美术语言表达喜怒哀乐。欣赏古今中外名画中人物形象的生动表现,学会抓住人物的表情特点进行创作。通过写生,观察五官的变化,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不同神态,并能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感受及经历,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亲近学生,激趣导入 我用游戏表演来导入,是因为有这样一名经典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年级的孩子还是属于低年龄的,做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都很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变脸游戏中,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一问这是什么表情?是想让孩子们说说表情的名称,孩子们会发现,同样的表情有着不同的说法 二问什么时候你会有这样的表情?是想让孩子们体会,心情连着表情,表情里看得出你的心情。三问这表情有什么特征?是想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体会表情里的特征。
第二个环节:步骤示范,技法点击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欣赏《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两幅典型的名画,对人物表情分析。然后欣赏人物的脸型、发式、眼、眉、鼻、嘴、耳的比例与位置,这一环节能为无从下手的学生提供帮助。 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技法点击”,掌握作画步骤,我将以一位学生为例,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边按作画步骤示范,尤其在画五官时,提醒学生运用知识窗内的古代画诀,同时鼓励创新,适当夸张,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第三个环节:多种形式,把握重点
为了让孩子们掌握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投影平台,老师画—学生猜,学生说—老师画,老师演—学生画,学生画—老师改,并提问,每种表情都有什么特点?随后出示儿歌:眉开眼弯嘴上翘,瞪眼咬牙眉直竖,眉掉眼垂嘴向下,眉弯眼弯嘴大开。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思。在生活中,人的表情通过五官,特别是眉、眼、嘴的变化表现出来,这些表情往往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
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这一环节
我首先会对学生提出作画要求: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同学的人物头像,注意构图与表情的刻画。可适当夸张。要求:(1)确定好脸形的大小,尽量画得大些。(2)在画画之前要选好画一种怎样的心情,要抓住自己的五官特征。 (3)画好之后要添上颜色。在学生作画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分组作画,细心观察学生的写生表现程度,适时指导,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帮助与鼓励。教师巡查,用手机拍摄学生操作影像。通过学生练习的情况,检查自学效果,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五个环节:
作业展评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