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
2.小徐在自修课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小金优美的歌声,这歌声( )
A.通过空气传入小徐的耳朵
B.是先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小金的判断依据是响度与他人不同
D.越靠近小徐音调就越高
3.中国的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在古代很多的诗词中都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对于以下诗词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的青山和“日边来”的孤帆都是以诗人自己为参照物
C.“少小离家老大回,相音无改鬓毛衰”——这里的“乡音”指的是“音色”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指的是声音的频率,不过天宫里的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4.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真空带 B.半导体网
C.绝缘体网 D.磁性物质网
6.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
A. B.
C. D.
7.发声体在振动,但我们没有听到声音,其原因是( )
A.没有传播声音的媒介 B.声音为超声波
C.声音为次声波 D.以上都有可能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主要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强度显示仪可以消除噪声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9.关于打击乐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打击力量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B.鼓面越大声音越响亮
C.鼓面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D.鼓的大小不同,音色不同
10.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高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1.因衣物没有放平而引起洗衣机的振动产生噪声,正确的方法是 ( )
A.关上房门 B.戴上耳塞 C.放平衣物 D.增加水量
12.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然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和“声纹”等,以便以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亲自取走存放的物品,防止被别人盗领。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声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范围
二、填空题
13.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很大;我们能辨别男高音和男低音,是因为它们______不同;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不同。
14.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
15.如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用小棒敲鼓,观察小纸屑的跳动情况,当加大敲鼓力度时,观察到小纸屑的跳动幅度变大。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强弱跟___________。上述研究过程中,主要应用了一种叫“放大”的科学方法。下列各项中也用到类似方法的是___________。
A.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做得很细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的概念
C.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16.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受;(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的绝对值,单位为 ms。(ms 读作“毫秒”,1s=102m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_____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______数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有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里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振动产生的。
18.找一根长木棍,一位同学用针尖轻轻地刮木棍的一头(如图所示),刮木棍的沙沙声连他自己都听不清。另一位同学在木棍的另一头,把耳朵紧贴木棍,却能听到他拍来的“电报”。想想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某兵工厂生产了一批新式步枪。为测试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一士兵手持步枪在空旷的靶场瞄准510m外的靶子射击,枪筒傍边的声波探测器先后探测到两次较强声波,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如图。已知:第一次是枪响的声波,第二次是子弹击中靶的声波,示波器上每一大格时间相差1s。求:
(1)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
(2)子弹飞行的时间?
(3)子弹飞行的平均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0.旅游者进入两侧是峭壁的山谷,大喊一声后经2秒听到一侧峭壁反射回的声音;又经1秒听到另一侧峭壁反射的回声。求两峭壁间的距离约多远?(声速约344米/秒)
四、探究题
21.用一组相同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对瓶口吹气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______(填高或低)。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A
6.C
7.D
8.B
9.B
10.B
11.C
12.C
13. 响度 音调 音色
14. 发声体在振动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15. 振幅有关 A
16. 0 不变
17. 空气; 雨滴 声带
18.固体
19.(1)2.1s (2)0.6s (3)850m/s
20.860m
21. (1)其他条件相同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 (2) 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