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5 12:57:36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画中描绘内容中下面(  )没有。
A.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B.当时桥梁的建筑情况。
C.汴京皇宫生活画面。 D.当时的产品及交通情况。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选择(zhé) 毛驴(lǘ) B.鸟笼(lóng) 笼罩(lǒng)
C.乘客(chén) 一乘马车(chéng) D.都城(dōu) 都行(dū)
3.选择划线词语的意思。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热闹”的意思是(  )
A.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景象)繁盛活跃。
(2)画上有撑船的船工。“撑”的意思是(  )
A.抵住。
B.支持。
C.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4.选出下面的正确选项
(1)在无聊的旅途中,一个幽默有趣的同伴胜过一乘   (chéng shèng)加快的轿子。
(2)每逢周六,爷爷就赶着他的小毛驴   (lú lǘ),驮着两大布袋玉米去集市上卖。
(3)历   (使 史)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它是由掌握权力的人书写的。
(4)他拥有超凡的智   (惠 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5)李梅喜欢用相机记录   (lù l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6)山洪突然暴发,几个钓鱼的人被困在沙   (洲 州)上,情况非常危险。
5.比一比,组词语。
择    宫    摊    贩    吏   
泽    室    滩    板    史   
6.多音字组词。
都 dū    dōu   
乘 chéng    chéng   
笼 lóng    lǒng   
7.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作者:    年代:    画面内容:   。
二、阅读
8.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填到文段中的括横线上。(填序号)
A.赶 B.挑 C.推 D.骑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着马,有的   着担,有的   着毛驴,有的   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   、   、   、   、   。
(3)文段中的省略号说明(  )
A.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多
B.街上很繁华
C.街上的马、驴、车很多
(4)请你用“   ”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5)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9.小阅读
捏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   、   、   、   、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   、   、   、   、   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三、语言表达
10.修改病句。
①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刘强做的。
②吴老师病好后,又陆续做我们的班主任。
③气象台预报说下午雪就停了,到了下午,雪突然停了。
④放学后,同学们连续的从教室里走出来。
11.为名画《清明上河图》制作名片。
①作者:   
②画名:   
③内容:   
④历史:   
⑤保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画中描绘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当时桥梁的建筑情况;当时的产品及交通情况。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2.【答案】B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择(zhé 改 zé)
B:正确
C:乘客(chén 改 chéng) 一乘马车(shèng)
D:都城(dōu 改 dū) 都行(dū 改 都)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答案】(1)B
(2)C
【考点】词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判断。
故答案为:⑴B;⑵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4.【答案】(1)chéng
(2)lǘ
(3)史
(4)慧
(5)lù
(6)洲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1)“乘”是多音字,chéng作为动词意思为:用交通工具或牲畜代替步行; 乘坐。一乘轿子,shèng:作为名词意思为:一辆为一乘。
(2)与j、q、x相拼时才去掉上面的两点,故读lǘ
(3)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历史、使用
(4)用组词的方法区别:优惠、智慧
(5)与j、q、x相拼时才去掉上面的两点,故读lù
(6)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则本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比如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前后,全国有过九州或十三州记载,“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故答案为:(1)chéng(2)lǘ(3)史(4)慧(5)lù (6)洲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答案】选择;宫殿;摊位;贩卖;官吏;沼泽;教室;沙滩;木板;历史
【考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选择、宫殿、摊位、贩卖、官吏、沼泽、教室、沙滩、木板、历史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答案】古都;都是;乘机;乘客;笼子;笼罩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古都、都是、乘机、乘客、笼子、笼罩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7.【答案】《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资料卡是指读完一本书后,把一本书的名字,作者、主要人物,和年代及在此书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和你的感悟记在一张卡片上后,这个卡片就叫资料卡。它既可以以板报的形式制作出来,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风格编辑出来。
故答案为:《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制作资料卡的能力。
8.【答案】(1)D;B;A;C
(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
(3)B
(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考点】语段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推着独轮车。
(2)此题较容易,从文中一一找出即可。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故答案为:(1)D、B、A、C (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 (3)B(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的人物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9.【答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
(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4)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 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
(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4)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给句子排序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答案】①我断定这件好事是刘强做的。
②吴老师病好后,又继续做我们的班主任。
③气象台预报说下午雪就停了,到了下午,雪果然停了。
④放学后,同学们陆续的从教室里走出来。
【考点】修改病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第一句前后矛盾,“断定和“可能”去掉一个;第二句词语使用不当,将“陆续”改为“继续”;第三句将“突然”改成“果然”;第四句词语使用不当,应该将“连续”改成“陆续”。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
11.【答案】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八九百年;北京故宫博物院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①北宋张择端;②《清明上河图》;③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④八九百年;⑤北京故宫博物院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画中描绘内容中下面(  )没有。
A.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B.当时桥梁的建筑情况。
C.汴京皇宫生活画面。 D.当时的产品及交通情况。
【答案】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清明上河图》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画中描绘北宋的风俗人情、人际关系;当时桥梁的建筑情况;当时的产品及交通情况。A、B、D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2.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选择(zhé) 毛驴(lǘ) B.鸟笼(lóng) 笼罩(lǒng)
C.乘客(chén) 一乘马车(chéng) D.都城(dōu) 都行(dū)
【答案】B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择(zhé 改 zé)
B:正确
C:乘客(chén 改 chéng) 一乘马车(shèng)
D:都城(dōu 改 dū) 都行(dū 改 都)
故答案为:B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3.选择划线词语的意思。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热闹”的意思是(  )
A.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景象)繁盛活跃。
(2)画上有撑船的船工。“撑”的意思是(  )
A.抵住。
B.支持。
C.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答案】(1)B
(2)C
【考点】词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判断。
故答案为:⑴B;⑵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4.选出下面的正确选项
(1)在无聊的旅途中,一个幽默有趣的同伴胜过一乘   (chéng shèng)加快的轿子。
(2)每逢周六,爷爷就赶着他的小毛驴   (lú lǘ),驮着两大布袋玉米去集市上卖。
(3)历   (使 史)不一定是完全客观的,它是由掌握权力的人书写的。
(4)他拥有超凡的智   (惠 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这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5)李梅喜欢用相机记录   (lù l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6)山洪突然暴发,几个钓鱼的人被困在沙   (洲 州)上,情况非常危险。
【答案】(1)chéng
(2)lǘ
(3)史
(4)慧
(5)lù
(6)洲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拼音、汉字的识记能力。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1)“乘”是多音字,chéng作为动词意思为:用交通工具或牲畜代替步行; 乘坐。一乘轿子,shèng:作为名词意思为:一辆为一乘。
(2)与j、q、x相拼时才去掉上面的两点,故读lǘ
(3)用组词的方法区别:历史、使用
(4)用组词的方法区别:优惠、智慧
(5)与j、q、x相拼时才去掉上面的两点,故读lù
(6)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州”则本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比如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前后,全国有过九州或十三州记载,“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故答案为:(1)chéng(2)lǘ(3)史(4)慧(5)lù (6)洲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5.比一比,组词语。
择    宫    摊    贩    吏   
泽    室    滩    板    史   
【答案】选择;宫殿;摊位;贩卖;官吏;沼泽;教室;沙滩;木板;历史
【考点】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故答案为:选择、宫殿、摊位、贩卖、官吏、沼泽、教室、沙滩、木板、历史
【点评】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6.多音字组词。
都 dū    dōu   
乘 chéng    chéng   
笼 lóng    lǒng   
【答案】古都;都是;乘机;乘客;笼子;笼罩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当然组词也不同。
故答案为:古都、都是、乘机、乘客、笼子、笼罩
【点评】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7.回忆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作者:    年代:    画面内容:   。
【答案】《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资料卡是指读完一本书后,把一本书的名字,作者、主要人物,和年代及在此书中你喜欢的句子、词语和你的感悟记在一张卡片上后,这个卡片就叫资料卡。它既可以以板报的形式制作出来,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风格编辑出来。
故答案为:《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制作资料卡的能力。
二、阅读
8.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填到文段中的括横线上。(填序号)
A.赶 B.挑 C.推 D.骑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着马,有的   着担,有的   着毛驴,有的   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   、   、   、   、   。
(3)文段中的省略号说明(  )
A.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多
B.街上很繁华
C.街上的马、驴、车很多
(4)请你用“   ”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5)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1)D;B;A;C
(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
(3)B
(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考点】语段阅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推着独轮车。
(2)此题较容易,从文中一一找出即可。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故答案为:(1)D、B、A、C (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 (3)B(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的人物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9.小阅读
捏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   
栩栩如生:   
(2)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   、   、   、   、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   、   、   、   、   等。
(4)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答案】(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
(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4)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 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1)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2)③②④①
(3)糯米、体积小、便于携带、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美女、儿童、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
(4)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查词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给句子排序的能力。
(3)这道题是按选文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选文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三、语言表达
10.修改病句。
①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刘强做的。
②吴老师病好后,又陆续做我们的班主任。
③气象台预报说下午雪就停了,到了下午,雪突然停了。
④放学后,同学们连续的从教室里走出来。
【答案】①我断定这件好事是刘强做的。
②吴老师病好后,又继续做我们的班主任。
③气象台预报说下午雪就停了,到了下午,雪果然停了。
④放学后,同学们陆续的从教室里走出来。
【考点】修改病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第一句前后矛盾,“断定和“可能”去掉一个;第二句词语使用不当,将“陆续”改为“继续”;第三句将“突然”改成“果然”;第四句词语使用不当,应该将“连续”改成“陆续”。
【点评】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需要修改的内容囊括句子的所有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除此之外还有句式上的各种问题。
11.为名画《清明上河图》制作名片。
①作者:   
②画名:   
③内容:   
④历史:   
⑤保存:   
【答案】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八九百年;北京故宫博物院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故答案为:①北宋张择端;②《清明上河图》;③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④八九百年;⑤北京故宫博物院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