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并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作品中运用。过程与方法: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直观的来认识主体与背景,并在情境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自主探究,深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主体与背景的概念,了解二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处理好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并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切主题谈话揭题:创作一幅画,画完主体形象后,为什么要添画背景,又该怎样添画背景呢?(边说边板书课题)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老师画的两幅画。
(二)赏析教师作品,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为什么添画背景?
1、欣赏老师画的微笑表情的自画像,一幅是线描作品,一幅是添画了背景并表现上了颜色的作品,让学生说说哪一幅效果好。
2、学生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添画了背景并表现上了颜色的效果好,因为这样使画面的主体形象有了故事性,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好的表达出了画者的情感。
怎样添画背景?
1、学生继续欣赏老师添画了背景并表现上了颜色的自画像,并让学生根据老师添画的背景及色彩的运用思考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3、教师小结:根据自画像中我的表情和神态我添画了许多鲜花作为背景,表现的是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送给我的美丽鲜花,内心非常高兴,整幅画面再运用粉紫色调渲染,将老师那种幸福、美好、浪漫的感觉更好的表达了出来。
4、再让学生欣赏一幅添画了其他背景的老师自画像(自画像这一主体形象未作改变同上一幅),让学生根据老师添画的背景及色彩的运用思考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5、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6、教师小结:根据自画像中我的表情和神态我又添画了在绿树掩映中一个小姑娘在给我说悄悄话作为背景,表现的是我的学生悄悄地告诉我她心中的小秘密,学生对我的信任让我内心非常高兴,整幅画面再运用棕绿色调渲染,将师生那种纯朴、自然、幸福美好的感觉更好的表达了出来。
7、教师继续谈话引导:老师所画的这一微笑表情的自画像,除了大家刚才欣赏的这两幅画以外,还可以配其他很多背景,因为能让我内心感到高兴地事情还有很多,不止以上这两件事。比如每天走在上班路上听见枝头小鸟在歌唱,我内心会很高心;当我到了学校,同学们向我问好,我内心会很高心;课堂上看见同学们画的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我内心会很高心;今天是周末了,想着忙碌了一周明天就能放假,又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我内心也会很高心。这些都可以作为背景添画上,我的这幅自画像就能画成许多幅具有不同故事情节的作品了。
8、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怎样添画背景根据主体形象添画背景时,我们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点,然后充分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哪些事情和这一主体形象联系紧密的,我们就可以作为背景添画上,让主体形象变得有故事,让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三)演示延伸,进一步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出示一幅已完成了主体形象的作品——插满了笔的笔筒,学生思考可以添画什么背景。2、教师添画演示学生观赏,看看老师添画的什么背景,这幅画表达的什么意思。
3、学生各抒己见。
4、教师小结:这幅画背景的添画就是结合的生活实际进行添画的,表现的是:这是一个正在午睡的小画家的笔筒。
5、教师再添画演示学生再观赏(主体形象不变同上),看看老师又添画的什么背景,这幅画表达的什么意思。
6、教师小结:这幅画背景的添画则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成了一个童话故事,表现的是:一阵大风将小人国的人吹来,笔筒变成了他们快乐的游乐场。
7、教师总结:
根据主体形象添画背景时,既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添画,让主体形象变得有故事性;也可以充分展开我们的想象,创编成一个童话故事。
(四)巩固练习,理解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1、出示一幅已完成了主体形象的作品——吐着舌头回头看的小狗,学生思考可以添画什么背景。
2、学生各抒己见,师适时引导,拓展学生思路引导包含两个方面: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添画表述,又让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创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添画表述。
(五)赏析大师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路
(六)学生创作,内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1、提出作业要求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