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同步练习
一、猜字谜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 同步练习题)猜字谜。
①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②宝玉不在姑娘在。
③草堆下面两只狗。
④.加倍才算多。
⑤一人不算小。
⑥又到村中。
⑦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⑧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二、补充歇后语
2.(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 同步练习题)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孔夫子搬家——
②上鞋不用锥子——
③飞机上吹喇叭——
④老虎拉车——
⑤外甥打灯笼——
⑥猪八戒拍照镜子——
⑦骑自行车下坡——
⑧膝盖上钉掌——
三、请将“言”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组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安家落户。请将“言”字组上不同词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①祝你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④吸烟有害健康,再这样抽下去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差。
⑤你一天马马虎虎,学习应付了事,这怎么能行呢?
⑥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
四、判断题
4.(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字形线条粗壮。
(3)普通话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唐宋时期使用。
(5)《门内添“活”字》这个故事赞扬了杨修的聪明、机智。
(6)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可有可无的。
五、按要求填空
5.(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经有 的历史。以最为典型的五种字体分别是 。
(2)甲骨文是 的文字,主要在 时期使用。甲骨文字形 ,字体 。“甲骨学”是研究 。
(3)金文是 的文字,又称为 。主要在 时期使用。字形 。
(4)据统计,全国“李”姓人口总数 ,是 最多的姓氏,也是 最多的姓氏。
(5)是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分别是: 。
六、选择题
6.(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 )
A.顾炎武 B.王懿荣 C.欧阳询 D.陈双新
(2)下列属于内形外声的字是( )
A.匪 B.固 C.葡 D.问
(3)“ ”这个象形字的简体字是( )
A.马 B.车 C.象 D.狗
(4)把下列书法字体的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古色古香 B.流畅 C.端庄 D.奔放
①楷书 ②草书
③小篆 ④行书
(5)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
7.(遨游汉字王国)下面一段话,共有七处错误,看看你能否全部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张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星期三的上午,扬子晚报的记者来采访。学校的会议室里座着许多师生和班主任,大家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介绍许多张老师的动人事迹,记者听了很受感动,决定把这篇采访搞子放在头版头条刊登。
八、课内阅读
8.(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题)课内阅读。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 。隶书的特点是 。
(2)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 。
(3)从汉字的演变表中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 。
九、课外阅读
9.(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课外阅读。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②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
③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春;安;获;夕;大;树;七;驼
【知识点】谜语
【解析】【分析】猜谜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和文字的智力游戏.它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概括能力。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往往用含蓄的语言,向人形象地提供猜谜的线索;谜底,往往是谜面所指的事物。解答猜字谜方法很多,一般来说要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故答案为:春、安、获、夕、大、树、七、驼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谜的理解和猜答能力。
2.【答案】净是输(书);真(针)好;高鸣(明);谁敢(赶);照旧(舅);里外不是人;不睬(踩);离题(蹄)太远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此题考查对歇后语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半句补写后半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净是输(书);真(针)好;高鸣(明) ;谁敢(赶);照旧(舅);里外不是人;不睬(踩);离题(蹄)太远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3.【答案】吉言;格言;寓言;箴言;直言;良言
【知识点】字义;我爱你,汉字
【解析】【分析】“言”字组成的词有:吉言、格言、寓言、箴言、直言、良言。依据句子的意思再选择合适的词语。①祝你天天快乐,学习进步。是吉言。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格言。③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是寓言。④吸烟有害健康,再这样抽下去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差。是箴言。⑤你一天马马虎虎,学习应付了事,这怎么能行呢?是直言。⑥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是良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组词并理解其词义的能力。最好掌握这些词语和句子。
4.【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1)正确 ;
(2)正确 ;
(3)错误;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错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从商朝时期使用。
(5)正确 ;
(6)错误;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必须有。
故答案为:(1)正确 ;(2)正确 ;(3)错误;(4)错误;(5)正确 ;(6)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答案】(1)三千多年;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商周;图画性较强;不固定;甲骨文的一门学科
(3)铸刻在铜器上;铜器铭文;殷商和两周;线条粗壮
(4)超过一亿;全国人口;世界上人口
(5)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三千多年;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商周;图画性较强;不固定;甲骨文的一门学科
(3)铸刻在铜器上;铜器铭文;殷商和两周;线条粗壮
(4)超过一亿;全国人口;世界上人口
(5)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6.【答案】(1)B
(2)D
(3)A
(4)C;D;A;B
(5)D
【知识点】字形;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的方法:①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②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③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故答案为:(1) B (2) D (3) A (4)C、D、A、B(5) D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7.【答案】(1)去掉“的称号”。(2)“扬子晚报”加书名号。(3)“座”改成“坐”。(4)去掉“和班主任”。(5)去掉“积极”。(6)“许多”和“张老师的”对调位置。(7)“搞”改为“稿”。
【知识点】修改病句;遨游汉字王国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1)去掉“的称号”。(2)“扬子晚报”加书名号。(3)“座”改成“坐”。(4)去掉“和班主任”。(5)去掉“积极”。(6)“许多”和“张老师的”对调位置。(7)“搞”改为“稿”。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8.【答案】(1)小篆;笔画简单、书写方便
(2)隶书的出现
(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小篆2、笔画简单、书写方便
(2)隶书的出现
(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9.【答案】(1)不但;而且;即使;也
(2)B;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举例子;打比方
(3)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③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
(2)①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即“总—分—总”结构。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③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链接材料整体感知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 不但;而且;即使;也 ;
(2)1、B;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2、举例子 3、打比方;
(3) 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②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③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在理解链接材料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 / 1部编版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同步练习
一、猜字谜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 同步练习题)猜字谜。
①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
②宝玉不在姑娘在。
③草堆下面两只狗。
④.加倍才算多。
⑤一人不算小。
⑥又到村中。
⑦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⑧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答案】春;安;获;夕;大;树;七;驼
【知识点】谜语
【解析】【分析】猜谜是一种有趣的语言和文字的智力游戏.它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概括能力。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谜面,往往用含蓄的语言,向人形象地提供猜谜的线索;谜底,往往是谜面所指的事物。解答猜字谜方法很多,一般来说要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故答案为:春、安、获、夕、大、树、七、驼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谜的理解和猜答能力。
二、补充歇后语
2.(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汉字真有趣 同步练习题)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孔夫子搬家——
②上鞋不用锥子——
③飞机上吹喇叭——
④老虎拉车——
⑤外甥打灯笼——
⑥猪八戒拍照镜子——
⑦骑自行车下坡——
⑧膝盖上钉掌——
【答案】净是输(书);真(针)好;高鸣(明);谁敢(赶);照旧(舅);里外不是人;不睬(踩);离题(蹄)太远
【知识点】歇后语
【解析】【分析】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此题考查对歇后语的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半句补写后半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净是输(书);真(针)好;高鸣(明) ;谁敢(赶);照旧(舅);里外不是人;不睬(踩);离题(蹄)太远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歇后语的含义。
三、请将“言”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五组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安家落户。请将“言”字组上不同词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①祝你天天快乐,学习进步。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④吸烟有害健康,再这样抽下去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差。
⑤你一天马马虎虎,学习应付了事,这怎么能行呢?
⑥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
【答案】吉言;格言;寓言;箴言;直言;良言
【知识点】字义;我爱你,汉字
【解析】【分析】“言”字组成的词有:吉言、格言、寓言、箴言、直言、良言。依据句子的意思再选择合适的词语。①祝你天天快乐,学习进步。是吉言。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格言。③这个孩子将来会成一个了不起的英雄。是寓言。④吸烟有害健康,再这样抽下去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差。是箴言。⑤你一天马马虎虎,学习应付了事,这怎么能行呢?是直言。⑥老师,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记在心里。是良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组词并理解其词义的能力。最好掌握这些词语和句子。
四、判断题
4.(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字形线条粗壮。
(3)普通话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唐宋时期使用。
(5)《门内添“活”字》这个故事赞扬了杨修的聪明、机智。
(6)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可有可无的。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错误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1)正确 ;
(2)正确 ;
(3)错误;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错误;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从商朝时期使用。
(5)正确 ;
(6)错误;研究性报告有多种形式,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等内容是必须有。
故答案为:(1)正确 ;(2)正确 ;(3)错误;(4)错误;(5)正确 ;(6)错误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五、按要求填空
5.(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经有 的历史。以最为典型的五种字体分别是 。
(2)甲骨文是 的文字,主要在 时期使用。甲骨文字形 ,字体 。“甲骨学”是研究 。
(3)金文是 的文字,又称为 。主要在 时期使用。字形 。
(4)据统计,全国“李”姓人口总数 ,是 最多的姓氏,也是 最多的姓氏。
(5)是研究报告的写作步骤分别是: 。
【答案】(1)三千多年;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商周;图画性较强;不固定;甲骨文的一门学科
(3)铸刻在铜器上;铜器铭文;殷商和两周;线条粗壮
(4)超过一亿;全国人口;世界上人口
(5)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三千多年;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2)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商周;图画性较强;不固定;甲骨文的一门学科
(3)铸刻在铜器上;铜器铭文;殷商和两周;线条粗壮
(4)超过一亿;全国人口;世界上人口
(5)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书写时一定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六、选择题
6.(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 )
A.顾炎武 B.王懿荣 C.欧阳询 D.陈双新
(2)下列属于内形外声的字是( )
A.匪 B.固 C.葡 D.问
(3)“ ”这个象形字的简体字是( )
A.马 B.车 C.象 D.狗
(4)把下列书法字体的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古色古香 B.流畅 C.端庄 D.奔放
①楷书 ②草书
③小篆 ④行书
(5)下列字谜的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目不同心相连。(想)
B.一边是绿,一边是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秋)
C.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
D.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答案】(1)B
(2)D
(3)A
(4)C;D;A;B
(5)D
【知识点】字形;谜语;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4)考查文化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猜谜语的方法:①合成法由两个以上的字合成谜底。②加字法交待谜底加上一字所组成的字,用以暗示谜底。③减字法交待一字减去一字(或两字)即为谜底。
故答案为:(1) B (2) D (3) A (4)C、D、A、B(5) D
【点评】(1)—(4)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5)掌握猜谜语的方法,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加强巩固所学的生字。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
7.(遨游汉字王国)下面一段话,共有七处错误,看看你能否全部找出来并用修改符号修改。
张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星期三的上午,扬子晚报的记者来采访。学校的会议室里座着许多师生和班主任,大家争先恐后地积极发言,介绍许多张老师的动人事迹,记者听了很受感动,决定把这篇采访搞子放在头版头条刊登。
【答案】(1)去掉“的称号”。(2)“扬子晚报”加书名号。(3)“座”改成“坐”。(4)去掉“和班主任”。(5)去掉“积极”。(6)“许多”和“张老师的”对调位置。(7)“搞”改为“稿”。
【知识点】修改病句;遨游汉字王国
【解析】【分析】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一定条理。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1)去掉“的称号”。(2)“扬子晚报”加书名号。(3)“座”改成“坐”。(4)去掉“和班主任”。(5)去掉“积极”。(6)“许多”和“张老师的”对调位置。(7)“搞”改为“稿”。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八、课内阅读
8.(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我爱你汉字 同步练习题)课内阅读。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 。隶书的特点是 。
(2)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 。
(3)从汉字的演变表中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是 。
【答案】(1)小篆;笔画简单、书写方便
(2)隶书的出现
(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1、小篆2、笔画简单、书写方便
(2)隶书的出现
(3)越来越简单,书写越来越方便
【点评】(1)、(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九、课外阅读
9.(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课外阅读。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②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
③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答案】(1)不但;而且;即使;也
(2)B;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举例子;打比方
(3)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知识点】说明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①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②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即使……也……”③分句前后是递进关系。故选“不但……而且……”。
(2)①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选段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最后再总的概括,即“总—分—总”结构。②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③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链接材料整体感知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 不但;而且;即使;也 ;
(2)1、B;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2、举例子 3、打比方;
(3) 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①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总”结构的掌握。②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③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在理解链接材料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 / 1